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历史不外如是 / 四十三.春秋是一部大书*宋书1

四十三.春秋是一部大书*宋书1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有人说宋国是春秋时期的第二个霸主,也有人说不是,但无论如何,宋国都算是对于春秋时局影响的重要诸侯之一。
  宋国的地位很特殊,到什么地步呢?
  其他诸侯国最为尊贵的是姬姓国,比如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姬姓里面最尊贵最重视的。
  而宋国却不姓姬,他的首任诸侯是微子,是商纣王的哥哥,代表的是曾经的天子。
  宋国人姓子,当上君主后可以姓宋,这是当时的惯例。
  虽然是被推翻的天子,那和周武王也是平辈论交,在推翻商朝的时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当时公认的贤人,所以面子很大。
  为了稳定当初的局势,武王封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让他出面安定殷商的遗民,并且特准他们使用天子礼乐的规格,可以奉商朝宗祀,和周朝等同。
  这让宋国从西周成立起,就成为实力强大的重要诸侯国。
  当然,很多东西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宋国所占的面积,和齐鲁楚秦等还差得很远,大概也就和郑国差不多大。
  宋国微子的影响力太大,和鲁国一样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的代表,平时也不太喜欢打仗,不喜欢去干涉别国内政,所以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
  何况,土地虽小,却是不折不扣的中原富庶之地,殷商的遗民可不敢去和各国争夺利益,活得窝窝囊囊,却因祸得福,获得了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时机,加上土地肥沃,商业发达,宋国虽然军事实力不咋地,但还一直比较富裕。
  微子死后,弟弟微仲衍即位;微仲衍死后,儿子宋公稽即位;宋公稽死后,儿子丁公即位;丁公死后,弟弟缗公即位;缗公死后,弟弟炀公即位……
  我们看宋国的习惯,和周公旦制定的即位规则有不同,有传子,也有传弟弟的,周公旦号召的嫡长子制度保证了周朝很长时间的稳定,那换句话说,宋国这种混乱的传位体系,不利于保证稳定。
  果然,传到炀公这一代的时候出事了。
  缗公的太子叫做弗父何,他看到叔叔即位,还没提出什么意见,可是他的弟弟鲋祀却不乐意了,他认为这个君位应该属于哥哥,于是在炀公三年的时候,带人杀死了炀公。
  春秋的历史真够乱的,国君经常被杀死,也可见其实很多国家的军事实力不强,国君的内卫队战斗力也谈不上勇猛,这或许也是那个时候刺客猖獗的重要因素。
  鲋祀说你看现在叔叔被杀掉了,老大你来当国君,我来好好辅佐你吧。
  弗父何,也就是孔子的祖先,居然拒绝了,他的理由是这个君位来路不正,弑君自立,恨不符合宋国的礼仪精神。
  别人为了争夺大位刀光血影,你这个安到头上还不愿意做,这一点连微子都做不到,也就伯夷叔齐能够比肩了,也不知道该说是伟大还是迂腐了。
  得,你不当,那我自己就来当吧,鲋祀于是成为了宋厉公。
  这是宋国的第一场内乱。
  基本上叫厉公和厉王的,都不是什么好人,叫炀公和殇公的,也不是什么结局,历史谥号已经客观揭示了这一点,宋厉公恰好是处在周厉王的时期,包括他的儿子宋僖公,都处在西周末年这一段乱世。
  宋僖公死后,儿子宋惠公即位,宋惠公死后,儿子宋哀公即位,这时候西周也就灭亡了,宋国也开始进入春秋乱世。
  过了这么多国君,难道宋国就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情,做出什么大的功绩?
  很遗憾,历史没有记载,估计和当时局势比起来,实在太不值一提了。
  幸好宋哀公有一个儿子,即位成为宋戴公,这位哥们才开始在历史上刷了一把存在。
  此时周平王刚刚迁都,连天子都不稳定,各诸侯之间更不用说了,除了晋秦郑三国在周平王事件之中获取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其他国家那还得靠自己啊。
  宋国一直是处在安逸之中的,对其他国家没什么威胁,可是现在局势乱了,你不去惹别人,难保别人不来惹你啊。
  宋戴公很敏感,他一下子就看到了矛盾的焦点,历史对他的记载语焉不详,只是说死的时候,万民送葬,百姓拥戴,他儿子还以戴为姓,为之深深自豪。
  这一切,都说明宋戴公是一个有为的明君。
  国家安逸久了,没有内忧外患,最大的隐患就是贵族们不断腐败,不断的获取既得利益,至于百姓,对不起,那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宋戴公的改革,就是向这些权贵开刀。
  不得不说他很有勇气,刺杀国君这件事情可是太普遍了,不过他运气似乎不错,又或许这些贵族享乐惯了,懒得去干那些事情,又或许他们心中还存在一份仁义,约束自己不能去干弑君的事情,只要本身没有什么兄弟子侄要夺位的,这件事情就不太可能发生。
  宋戴公用正考父为相,施行改革。
  正考父这个人,虽然是贵族出身,却一向同情下层百姓,他的改革,就从发展农业,改善民生入手。
  说起来也简单,施政理念就那么几条:发展新农具,奖励垦田,降低赋税、不准酿酒,以及减少公共的开支等。
  当然,这些理念执行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里面很多条款,都直指权贵阶层,所以这个宋戴公,据说最后是累死的。
  周平王给封的谥号“戴”,可见这宋戴公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国际影响,戴这个字也成为值得称道的好字,也就是今天戴姓的来源,宋戴公的改革可以看做是宋国的初次崛起。
  宋戴公死后,长子宋武公即位。
  宋武公一向以父亲为榜样,国家已经开始有一定的影响力了,那么怎么样再扩大一点呢。打仗吧,这件事情宋国干得不怎么样,没有优良传统,于是他选择了联姻。
  宋国的两个贵族女子嫁给了鲁国鲁惠公,又生下了儿子鲁隐公,这下子将宋国和鲁国的关系紧紧捆绑起来,而要知道鲁国和齐国正如日中天,并且关系密切,这一次,宋武公和齐国也取得了联系,成为齐国的盟国。
  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强大的盟友使宋国无人敢欺,国内的财富积累到达顶峰,却惹来了少数民族的眼红。
  北方的狄人可不管你是什么来头,就是齐国他也敢去惹一惹,打不赢就跑呗,抢到财富和女子那就是胜利了。
  可是宋国的军事那叫一个菜啊,据说只有几千兵马,对外还敢自称雄师劲旅,如果不是齐国出兵把狄人赶走,宋国恐怕到此就要截止了。
  宋武公这个武的谥号,是有些名不副实的,打的一场重要的战争,还是齐国帮忙搞定的,不如叫宋送公还差不多。因为他发现了结盟的好处,也发现了嫁女儿的好处,所以他又送了一个女儿给鲁国。
  宋武公的女儿仲子,又嫁给了鲁惠公,生下的儿子就是鲁桓公,就是那个被齐文姜戴绿帽子还被谋杀还报不了仇的主。
  宋武公的儿子是宋宣公,这位爷也是奇葩,执政理念没看到,就看到他传位的故事。
  宋宣公和弟弟关系非常好,他临死的时候对弟弟说,我和你相亲相爱,比对儿子夷还要好,国家宗庙大事与其传给他,还不如传给你。
  宋穆公,也就是宋宣公的弟弟宋和,即位成为了君主。
  这本来是一桩佳话,宋穆公也还算是贤明,可是在嫡长子传位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的环境下,这一次的传位显然不是那么深思熟虑,成为宋国内乱的根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