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历史不外如是 / 二十八.成王和他的子孙们 二

二十八.成王和他的子孙们 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从休养生息治理国家,然后强大起来,然后开始欺压和征战,然后国力空虚,历史和朝代,就这么一个个轮回,至今依然如此。
  成王和康王,父子一共在位五十多年,创造了四十年的盛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功绩,而这四十年其实很少发动战争的,可见国家要强大和安定,未必只有征服一途,反而是和平,才能具有发展的基础,只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直到今天还不被人真正理解。
  成康之治,国家强大了,可是君主的心思却不安分起来。
  康王驾崩,即位的儿子叫做姬瑕,后来被称为昭王。
  昭王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他的一生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至于祖宗们所传下来的修德的祖训,估计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有这么一个评语叫做王道微缺,这是客气的说法,直接一点说就是王当得不好。
  其实也不仅仅是昭王,这个时候诸侯国之间和国家之内的争权夺利也开始浮上水面。周公的封国鲁国,可以说是周朝前期最为强大和重要的诸侯国,没有之一,而此时正面临一场严重的内乱。
  伯禽的重孙姬宰在位,从族谱上论应该是昭王的侄子,可是这个侄子命不好,被他弟弟姬沸杀死夺权,这在强调礼乐的周朝而言,是一件大逆不道的大事件,作为周朝的君主,又是叔叔,无论如何都应该干预一下,可是昭王视若不见。
  这么大的事情都不当一回事,可见诸侯国的其他事情,更得不到昭王的关心,于是自然的,这个中央王朝的影响力不断的削弱,于是大家为了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国家内乱丛生。
  昭王可不管这么多,因为他在计划一件大事,在办这件事情之前,他派兵将东夷扫一遍。
  夷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打打停停,从来就没有真正归顺过,但实力和经济相对中国又差得远。周公建了三个师,那都是百战不死的勇士,大兵到处,很容易就得到了夷人的臣服。
  于是昭王尽起国中之兵,南下伐楚。
  前面不是说楚国是昭王时代的监国辅政大臣之一,是最重要的诸侯国,怎么会要征讨呢?
  后来人研究说,此楚国非彼楚国。
  周朝封的楚国,是芈姓,也即使屈原的祖先。但在此之前,这个地方已经有蛮荒存在,而且看来势力还不小,被称为楚蛮,也成为荆。
  这一次昭王伐楚的战争,很有可能是芈姓楚国邀请出兵的,他们向昭王描述了:“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的场景,用这里的富庶来调昭王的胃口。
  楚国果然了解昭王,如果只是国家内乱什么的,估计他可没心思去干预,可是如果有足够的利益呢?
  当然是伐楚国还是伐楚蛮,这个是有争议的。一种观点认为,楚国当时是监国五诸侯之一,可是另外四个诸侯都得到了宝器的封赏,楚国因为是外姓人,却没有得到,由此产生不满,所以不听号令,惹恼了昭王。
  可是他们忽视了一点,昭王虽然不咋地,他儿子穆王可是个牛人,而且是个最喜欢打仗的人,怎么后来会调动楚国一起去征伐其他诸侯呢?
  昭王伐楚后来死在南方,而一向自诩道德正统的儒家却只是说一句南巡而不返,没有对楚国弑君这件事情大加批判,也说明可能真不是楚国的事。而被中国人向来看不起的少数民族击败而死,本身或许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所以就这样一笔带过。
  我们就这么认为吧,昭王受楚国的邀请,帮助清理周边的蛮夷。
  蛮夷的特点,那就是小强,你来我退,你走我打,永远打不死,楚蛮居于南方大江大湖之地,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这样的能力更强。
  昭王一共打了三次,也没能完成这个任务。
  第一次还算顺利,清理了东夷的隐患,他亲率大军出兵,一路上当年他爷爷封的大部分都是姓姬的国家,陆续派人参与,队伍越来越壮大,所向披靡,一直打过长江,占领了一个叫做铜绿山的地方,那里乃是铜矿的产地。
  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祭祀礼器,都是青铜所作,铜矿乃是国家战略物资,所以这一次的胜利,对于昭王而言是一次绝大的功绩,大大振奋了人心,这件事情被记录在铜鼎之上。
  可是军队毕竟还是要回去的,蛮荒的战斗力就像牛皮糖一样,昭王班师回朝,铜绿山没多久又被夺取。
  侵略战争一向都是这样,不可能长期占领下去的,即使纳入到自己的版图,不同的人种之间,不会有真正的臣服,即使今天,世界上某些强大的国家,能够迅速的灭亡其他国家,但接下来却陷入战争的泥潭,即使是扶植起自己的傀儡政权,也不过是短时间而已。
  但这些统治者们却认识不到这一点,总觉着我能够成为全世界的主人,昭王也是如此,于是第一次南征开始了。
  要说第一次的成功,其实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里面:周建立的时间不长,那些诸侯们被封也不过几十年而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基本还在,大家还感念当年带领他们打下江山,分给他们土地财富的情分,所以全力支持昭王。
  然而第二次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的心里,昭王的行为变成了贪得无厌,对他们予取予求,所以这一次就出工不出力了。
  昭王率六师,那又是几万人马,看起来声势浩大,可是在路上却得不到粮草供应,他自己也没有做好粮草先行的准备,寄希望于路上的诸侯国,或者寄希望于占领资源富庶的楚国。
  我们知道楚国的地理状况,以长江、洞庭为中心的大面积水乡泽国,对于出生中原的昭王和士兵们,完全和另外一个世界差不多。
  昭王渡汉水,遭遇了楚国水军的顽强抵抗。
  别说是此时,所有的战场几乎都集中在中原地带,即使在千年之后,某位枭雄的八十万大军同样全军覆没。昭王的失败,丧了六师,大败而归。
  按理说事情发展到了这里,昭王应该给楚国封地求和,反正蛮荒之地多的是,不过是口头上的恩赐而已,可是昭王却不愿意咽下这口气,第二年又率六师前往。
  世界上从此再也没有西六师的队伍,也再也没有周昭王这个人了。
  关于第三次征楚的结果,有多种说法,有些人说是在外打仗,奔波劳累,队伍又遇到了空前的失败,几番打击之下昭王急病而亡;有些人说昭王是坐船的时候遇到风暴淹死了;有些人说是在水战的时候被楚人击伤而死……种种说法都没有办法考证。
  从历史文献上来看,也只有南征不返这短短几字,不知道是为了掩饰昭王的死而伪作,还是也不知道真正具体情况所说的泛泛之言。从他死后秘不发丧来看,这一次死肯定是一个意外,还没有做好传位的准备,生怕引起一场内部的动乱。
  周发展到这个时候,已经将成康两代的盛世积累的资源,损失殆尽。
  昭王的儿子姬满即位,是为周穆王,中国古代一位极具传说色彩的王出现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