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历史不外如是 / 二十九.神奇的穆天子 一

二十九.神奇的穆天子 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父亲昭王死在南边的时候,姬满估计都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即位为王,因为父亲从来就没有传位的意思,而自己却已经年届五十了。
  幸福来得非常突然,先后经历了爷爷即位,父亲即位的姬满而言,他最大的长处在于寿命。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吗,我看未必,可是机会总会砸到坚持的人头上,我信。
  兵王许三多曾经说过一段话,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
  好好活,并且不断的活下去。
  人生总会面临很多东西,比如亲情,比如仇人,这些恩与仇,并不是每一件都能报答,或者也许并不需要执着的去报答,你就好好活,活到一百岁的时候,仇人也许都死了,所以很多事情并不是战胜的,而是熬赢的。
  姬满熬赢了爷爷和父亲,意外的当上了穆天子,而他的人生也充满了意外。
  经历过昭王的南征失败之后,周王朝其实已经很弱了,六师丧尽兵力衰微,战争也吞噬了这个国家的财富,百姓民不聊生,官吏战战兢兢,各强大起来的诸侯国虎视眈眈,少数民族们也蠢蠢欲动。
  要是换个冲动的天子,像父亲昭王,或者像前朝的纣王,这些人肯定没得什么考虑的,就是出兵平乱,结果越打越弱,越打越穷,然后再出现一个贤人收拾江山,从此易主。
  穆王应该是学过历史的,他上位之后,选择了追随先祖的温和方式。任命君牙为大司徒,伯臩(jiong)为太仆,召集大小官吏和亲近诸侯们,先来学习学习周朝的历史。
  周公当年最擅长就是这个,召公也是,所以他们带领成康二王,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开创了中华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
  穆王也认为国家衰弱,是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问题,是德的衰微,所以让伯臩(jiong)重申执政规则,所指定的命令就称为臩令。
  大小诸侯们都属于周公当时分封下来的,虽然内部矛盾和争端不少,但对于礼和德的此时还很重视,看到穆王修德,大家从内心还是比较高兴和认可的,这一段将近十年的时间,对于穆王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会,国家也慢慢的恢复到了成康时期的水平。
  可是夷狄戎蛮这些少数民族可不吃这一套,他们受的教育只有适者生存,残酷的生存环境和严格的丛林法则,让他们以为穆王不过如此,没有想到这是中国的大家风度。
  看着穆王低调的发育,这些少数民族却浪了起来。
  一直以往,从武王时代起,周用兵的方向主要在东南方向,包括让自己父亲身死的楚蛮,那是正宗的南方,而对于西北,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大动作,但是穆王很显然并没有忽视他们。
  西边的戎国,又称为犬戎,大概活跃在今天的陕甘宁一带,他们和周的恩怨才刚刚开始。
  穆王估计是看犬戎不满已经很久了,在犬戎不进贡的时候,他拒绝了大臣祭公谋父以德行感染的建议,直接带兵出征。
  本来祭公谋父这一建议挺好的,穆王时代的发展离不开长时期的和平,以美德宣于四方,犬戎不听的话,那争议站在自己的一方,但是如果出兵的话,如果不能彻底解决,就容易留下后患,别人就不会畏惧,也就没有威信了。
  祭公谋父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生命力的强悍,但穆王很显然更相信自己的强悍。
  从战略意义上而言,仗倒是打赢了,第一次出兵收获不大,据说抓了几只白鹿回来当战利品。穆王倒还是记得祭公谋父的话,认为自己虽然不是按照德行影响的路子,至少把犬戎彻底解决也是一条正道,于是打了第二次。
  这一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少数民族一般来说毕竟还是弱于中国的,穆王抓了犬戎的五个王,让犬戎在近百年都没有得到喘息。
  但是这一战,却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祭公谋父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犬戎四散,归于丛林之中,或分散游牧,导致穆王想要灭亡犬戎的计划得不到实施,而诸侯国们则认为穆王没有按照古代对于归服的方国的管理方略。
  当年大禹在定区域管理的时候,将方国称为服,分为甸服、侯服一直到荒服五等,对每个服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要求守卫王朝,按月进贡,有的则只需要按年进贡,至于戎、狄居住的地区,叫做荒服,他们本来只需要承认王朝的中央地位,按年纳贡即可。
  对于不服从的服,应该要发文规劝,强调自身的品德,而不是发动远征。不管道理如何说,此时的正义站在了犬戎的一边。
  当然这或许是很多不愿意朝贡的国的借口,但是穆王这一次胜利,却导致了一个直接的结果,那就是各个其他的荒服,光明正大的不再朝贡了。
  对于穆王而言很简单,不朝贡么,那就再打,打到服为止,犬戎的两次胜利给他强大的信心。
  而穆王的下一战,是对淮夷和徐夷的一战。
  要说夷人那也是历史悠久,当年炎帝的后代,蚩尤的后代,混合而成的东夷子弟,一直占据在中国的东边,那也是不服输的性格,从来就没有真正的顺服过,因为占据皖北和苏北,淮河一带,所以这一支又称为淮夷,另一支占据在山东一带,成为徐夷。
  当年周公旦封在鲁国,派伯禽就任,就曾经被淮夷围困,得周公派兵才解围。
  因为周公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再加上齐国的姜子牙,这两大神人压制让两夷不敢乱来,相对比较平静。
  穆王去征犬戎的时候,淮夷认为穆王是不尊祖训,一味武力欺人,于是在后方不停骚扰。
  徐夷受姜子牙和周公的影响,在国内施行仁政,国家是当时夷人里面最强大的一支,他们也认为穆王的行为,是与周公执政理念相悖的,于是也打着旗子开始反对,而且还自号偃王,联合了东夷九部,和穆王直接对峙。
  这一段历史不详细,穆王正兵强马壮,但夷人的实力也不弱,第一次出征,穆王兵败而回。
  在周公与成王时期,分封各地诸侯定了级别,公侯伯子男,按级别给待遇,可没有王这一级,偃王明显是要造反的节奏啊。“
  穆王接受了大臣的建议,将东夷称王这件事情通告天下,毕竟这可是僭越啊,各大诸侯国和夷人可不一样,他们毕竟都是周封的地,而夷人那是历史上的遗留问题,这一次舆论站在穆王的一边。
  齐国、鲁国这两个周的铁杆诸侯,率先出兵和周同一阵线,而各个诸侯国也将自己的军队、能人异士派出协助,这其中有一个人叫做造父的,成为了战争的关键。
  造父这人,算起来还是偃王的同宗,和偃王一样是大禹时代伯益的后人,他的本领是驾马车,能够将八匹马驾驭在一起,驱动战车,在他的指导下,穆王建立了一支战车队。
  这已经是先进的武装科技了,而穆王还有盟军。
  前面我们说过昭王南征是征楚蛮而不是楚国,证据来了,因为穆王的这支盟军,正是芈姓的楚国军队,这两国,肯定没有杀父之仇。
  战车队装备了楚国军队,穆王正面牵制,楚军从想象不到的角度突袭,一举攻破夷军,杀死偃王,驱散其他的夷人,东夷于是也平定下来。
  当然,夷人完全灭绝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徐夷这一支,从大禹至今传了三十二代,划上了句号。
  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几十年后,造父的侄孙秦非子又因功封于秦(天水),为之后秦国始祖。
  谁知道几百年之后,赵国和秦国为争霸打得不可开交,就和造父与徐偃王一般,同根相残可见一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