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请和一杯咖啡,一起听我胡说八道 / 第八章青春的“赢家”

第八章青春的“赢家”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英雄难过美人关?孤独尽头皆是情?
  自我保护的矛头不能单单指向非己的集体和个体。因为对于青春人来说,最容易动摇我们理念的莫过于世上最为恐怖而又奇怪的存在——异性!
  青春,无非是:友,恋,梦!三大重头戏调和成的剧场版。(虽然我觉得这样把“青春”比作咖啡式电影会比较过分,但是,对一个“混蛋”怎么过分都不算过分!!)并不是缺一不可,也不是说像德智体美,琴棋书画那样要全能最好。
  在此之前,我们脱离了以“友”为基础借口的群体,但仍然会面对“恋”的烦恼!因为即便确定了要一个人在路上,就会不再想法设法地想要去知道“那群人”在干嘛,但是无可厚非的是,我们还是会在路上遇到“非集体”的“鸳鸯”。
  或许在他们眼中看来,他们其实完全不用低调地去觉得他们就是青春的缔造者。说白了,他们和常人的差距就是现充和被诸神遗忘的人一样。因此,他们会以“预备人生赢家”的身份在周围散发出一种“青春”的气息。这种气息无毒无色无味,某方面的功效却丝毫不逊于海洛因,同样会麻痹人的精神,也会让人“智”熄!但是正是这种“青春”气息却成了校园和小社会的“必备课程”。(只不过通过率有点低)这种名义上被全校教职工通缉的东西,实际上却比“作弊”更受广大青年的欢迎。乐小米就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所学校是没有情侣的,因为没有情侣的地方好像就没有青春的存在似的!!”
  话虽如此,那我也从不羡慕“双生群体”——相对“单身群体”而不是“孤生群体”。
  这句话是无聊而又无趣的自我安慰,以及自我诠释性质的保护罢了。而一旦牵扯到了自我保护机制的话,就足以说明这种东西本质上是与我无法兼容的,也是非己的存在。但对所谓的“青春恋爱”经历了三番四次的观读之后,我渐渐看清这隐藏得比雅鲁藏布浅不了多少的虚伪的本质。
  在探讨“双生群体”为什么虚伪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剖析一下“孤生群体”鼻祖——大老师的生活体制——孤高,理解。
  看破不说破的活着,给他人自尊就是他的自尊。这既不能随随便便简简单单地称之为温柔,又不能轻轻松松普普通通地视之为性格。这更像是大人宠溺小孩一样,哥哥姐姐疼爱弟弟妹妹一样。就如同我在另外一部小说(没有问世)中调侃过的:喜欢是讨厌的反义词,还是纵容的近义词?而这种同级同辈间的纵容是很难做到的,除外那些自以为相亲相爱的双生群体。还有就是大老师做到了,他能不拒绝地去接受所有人,只因为他不讨厌任何人,也不喜欢任何人(除了妹妹)。因为他不受羁绊的束缚,所以他总能轻松地以“没有朋友”为武器攻击所有因为交际而产生的问题。但是,他也总会在关键时刻选择自爆的原因,我们始终不得而知。或许,这份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就像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对其他人的看法,除外某些智商为0的单相思孤怜生物。为此,大老师能以一个“孤生个体”的身份去温柔对待世界,然后不在乎任何一个人。
  对于大老师来说,在真物之前,他不会轻易拥有一份能伤害他的羁绊。而绝大多数青春人会觉得这样是过分追求的表现,这样是把充实的青春推向悬崖的危险行为!但是,如果不真实,那么空洞虚无又有什么用呢?
  很多人不知道本质就抱有期待地去追求,然后不管是经历了什么大风大浪或者完全就是轻易获得那份自己想要的感情,那绝对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候。从获取方式来看,恋情与友情相差无几,只不过是“友情多而廉价”。
  当然,我并不是在拐弯抹角地把“伪物”贴在“恋情”上,我只是为了避免主观臆断的可能,而选择用真物来衡量标准。换句话说就是友情虽然虚伪,但是它自身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人。是自私的存在!伪物来自于内心。所以,爱情也一样,再怎么纯洁至真也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么难免会有隐瞒,会有欺骗。同样的,爱情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人。
  所以,不论是现实中的故事还是人们笔下的爱情大多是一副被涂满了浪漫色彩的空架子。
  “恋”和“友”的概念从理论上来说是没差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从真物的角度来说,也是没问题的,也是需要拒绝伪物的。但是单单做到一直不欺骗,不隐瞒还不够,更何况基本上没有人能坚持到底!因为“友情”所需要的真物,就是应该拥有人与人之间的理解,那种不需要沟通,不需要交流就可以明白的理解,那种精神与精神位面直接交流的超级理解。大老师将其比作:双胞胎!那么“恋情”所需要的真物就更应该有更多的真实存在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正是大多数“双生群体”所不具备的。
  100年的婚姻只能称之为“成功的爱情”而“真正的爱情”却是常人所难以企及的真物,夫妻之间要么经常吵架,要么就不吵架一直赌气到世界末日。可是不论如何,都是欺骗和不理解所造成的。所谓的“爱情是由包容和吵架组成的”无非是给不理解的双方给予退步的借由。就像是“是金子总会发光”是讲给石头继续坚固而不会让山体崩塌的理由。
  所以,不得不说,“双生群体”不是独特的,不是出色的。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人继续抱有幻想,满怀期待。
  的确,对于正值阳光年龄的青年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些东西,是值得争取的。有些感情,是值得坚持的。有些答案,是值得向往与追求的。
  因为只有撒汗付出了,才知道失败的痛苦是怎么一刃一刃地划破心口的。但是一旦成功了,结果换来的却只是一个连自己都愿意敷衍的微笑罢了,而不是像提心吊胆一样得到的惊喜,因为这本就是该得到的答案。那个微笑就像是即将入眠的冬物一样,轻松,悠闲,自然。而往往这种答案都是梦里才有的。
  换言之,这种只会出现在二次元的,罗曼蒂克的剧情,是不可能像国际红十字会一样好心地提供给现实一丝参考的。因此,人们也倒是要习惯这种感觉,即便明知必定失败,却依然为之付出,为之投入地得到一个与梦里不一样的,一个全新的,一个真实的,一个熟悉的答案。
  总想把自己的心意彻头彻尾地表意清楚,但到头来还是会像一个路人一般,给这个世界添加了一点新的颜色。而所谓的世界说不定或许会因为这点颜色而改变,开玩笑的,我们才刚刚从群体中脱离,是不可能甘愿就这样绕回去成为任何人的“社畜”。即便事实是给过你一丝丝幻想,还给你脑海中留下了憧憬。但实际上,仔细看清,你本不属于这里的颜色。
  不同的答案象征着的,是不同的颜色的结局,造就了不同的人,也换来了不同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我所敬佩的一句话和一件事都出自一人,他不是大老师,而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三次元的,存在我身边的人。他走的路,我历历在目,也尝试紧随其后,他不像是一个情圣,更像是一个神偷,因为我能看见他“摔倒”后依然能盗取成功者的微笑。
  即便如此,我也从不会自我欣赏,因为没人会在雕像面前手舞足蹈地自吹自擂。我也重蹈覆辙,也享受过,这种微笑是对情感迫没,对自己痴迷其中的最好不过的诠释。这本应该得到的反馈,倒像是一个人自愿自为的决定。
  这样的决定不会伤及世界,也不会伤及集体,更不会伤及任何一个现充,伤及的仅仅是我们本人。可是,有的人觉得还是必要的。这些东西,还是必要去争取,因为考虑到成功与失败的善后都需要它,至少得品尝到当初洒出的汗换得含着的泪是什么口味的。
  这种感情,还是必要去坚持,因为空洞的心灵与几近荒芜的情怀都需要它来充实自己。这份答案,还是必要去向往的,在此之后,也是需要追求的,不计失败的。这个人,还是必要去眷恋的。
  如果真要清白这种迷“恋”行为的话,那么仅仅是因为你的心……还没有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