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王师北定 / 第097章 勤能补拙 熟能生巧

第097章 勤能补拙 熟能生巧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097章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与施琅谈完,我问铜山分校教育长兼分校主任蔡守、教育长李诚、男生宿舍舍监牛录章京索绰罗、英和、女生宿舍舍监代理人吴夫人、护卫营千总林朝,及助教吴仪、吴芊、杨欣等九位教职员,铜山分校营运可顺利,辛苦各位了。
  分校主任蔡守答,一切正常,原来有几位同学的学习进度有些落后,自从三位助教回来之后,已有改进。
  我谢谢大家的努力,也谢谢吴夫人愿意代理女生宿舍舍监,如果夫人愿意,这个代理两字从今天起除去,吴夫人微笑点头。
  与众人谈过后,时辰已到戌时末,我提醒大家明天起三天,晨练、晚练改在广场演练刺枪术,晨练加长两刻时间。之后就相互问安一番,各自回宿舍休息。
  回到宿舍,我拿出施琅交给我的七封飞鸽传书,首先看首席随军参谋王立的信,王立对于各部救灾、接人,均有良好的成果回报,表示高兴万分。
  但也产生了三点隐忧,首先是苏、杭一带的官府,已正式来催讨上个月所借的五万石官仓粮。
  其次是原先估算的动员人数应需调高,因此所需储备的粮食也需要随之调高,恐需向湖广一带购粮才足以应付。
  第三点是我军虽有船只近千,运输能力恐也难以应付如次庞大的需求,届时似可考虑向明郑政权借用船只,但又恐有泄漏军情之虞。
  请主公指示未来行事之方向。
  其次是看闽省满营敦达部的信,我请他请设法了解,朝廷对于此两次风灾的应变措施,以及对上次杰书事件的处置。
  敦达表示目前尚未有北京的消息,但依据他的推测,朝廷对于此两次风灾的应变措施,极可能只要求地方政府救灾,虚应故事一番。
  究竟此两次风灾都发生在朝廷的统治之下,而且已经是相对稳定的地区,因此应该不会再有其他举措。
  其次是看财政部郑部长的信,我请他赴温州地区,以接人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商务人才。
  郑部长的来信表示,温州地区风损相对较不严重,不过温州地区商业气息浓厚,其语言与闽南语可以相通,听说闽南地区重视工商业,温州地区却因禁海令而大为萧条,因此愿意来闽南地区发展的人不少。
  原本已有五百多商户愿意举家迁来,后来听说本军有意往海外发展,又有一百余户退缩,本部仍在尽力动员中。预计七月初完成温州地区动员工作,估计可动员人数,一般民众八千人;商户350户,约二千人。合计一万人。
  再次是看承恩伯周全斌的来信,我请他负责台州地区,尽力救灾但仍以接人为第一要务。
  承恩伯周全斌的来信表示,台州地区的风损非常严重,灾民无家可归者,比比皆是,帐篷不够用,因此开放船舱,供许多愿意举家来归者居住,预计七月初可完成台州地区的动员工作,估计可动员人数将超过二万人。
  再次是看闽浙总督府李率泰的来信,我请他负责宁波、绍兴、杭州一线。并请将张煌言部之先锋战士沈光文等人、民夫及家属带回。尽力救灾但仍以接人为第一要务。
  闽浙总督府李率泰的来信表示,宁波、绍兴、杭州等地区风损虽重,不过降雨更为惊人,尤其是宁波、绍兴一带,水淹漫漫、积水经久不退,地方政府亦无心救灾,饥民无家可归,估计今年秋收无望。
  本府已在宁波、绍兴、杭州一线设置五十余灾棚,只要愿意来投者均先安置于帐篷,人数累积足够就分批运回。现启运人数已高达三万余人。
  关于讨要上次支持闽省的粮食,各地方政府均要求本府协助,闽浙总督府告诉他们,闽省也是重灾区,俟秋收后约在霜降前才可能讨要得到。
  张煌言部之先锋战士沈光文等人,及回乡动员之战士近三千人,加上民夫及其家属合计一万四千人,已于昨日启程前往承恩伯周全斌部报到,并已事先通知承恩伯请其安置。
  再次是看一等海澄公黄梧部的来信,我请他负责平和、南靖、龙溪三个地区,尽力救灾但仍以接人为第一要务。
  黄梧的来信表示,平和、南靖、龙溪等地区风损不算严重,不过降雨惊人,势必影响今年秋收的收成,我军应提前因应。
  至于接人的要务,由于平和、南靖、龙溪在此之前,几乎已由该部完全动员过了,本次动员成果有限,但仍有些过去顽固的人家,受到本军诚意感动,主动前来投效者,初估约有二千人。
  最后是看虎门镇广东水陆师提督府吴六奇的来信,我请他负责揭扬、梅州、大埔三个地区,尽全力救助他的乡亲,回馈乡里,但仍需以接人为第一要务。
  吴六奇的来信表示,揭扬、梅州、大埔三个地区,揭扬的风损相当严重,梅州、大埔不算严重,不过降雨惊人,我军虽已动员过,但这次受到我军诚意感动,而重新决定加入者不少。
  为免动员民众长途跋涉,都在铜陵镇总兵官靖海将军施琅部的协助之下,就近从汕头转运,以船只护送来虎门镇安置,预估可在本月中安置妥当,总人数约在一万八千人以上。
  看了七封信,又有施琅刚才的口头报告,我已心中有数,立即写回信。明天将请施琅找人传送给随军参谋部,请随军参谋部转发各部办理:
  一、此次救灾事宜,各部都办理均超乎预期的好,感谢各位的努力。
  二、随军参谋部原先假设的35万总动员人数,应一次增加至50万人,请重新计算所需粮草、药品、日常用品及军需等。
  三、请财政部立即连络五商十行,依随军参谋部估算我军尚需购置之粮草、药品、日常用品及军需等物品,向湖广一带购置,并请分成两批向金门集中,第一批在八月十二日前送达,第二批在八月二十二日前送达。
  四、我军目前的船只的运输能力,已无法应付一次运输之需求,也不宜向明郑政权借用船只。但可以分成两次运输,其间间隔10至15天,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舒缓仓储的压力。
  五、仍请闽省满营敦达部继续设法了解,朝廷对于此两次风灾的应变措施,以及对上次杰书事件的处置方式。并请告知敦达部对佟佳氏的动员情形。
  六、苏、杭一带的官府,正式来催讨上个月所借的五万石官仓粮一事,闽浙总督府反应正确,能拖就拖吧。
  由于昨晚看完七封飞鸽传书又写回信,今早至鸡鸣后才起,我巡视铜山分校一圈,铜山分校是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四个校区占地最大、校区最完整的一个。
  施琅的四百位将士及其他配署人员,如伙夫、传令官等进驻,整个营区仍不嫌拥挤。当然跟施琅治军严谨也有关,但见营盘垒垒、井然有序。
  铜山分校的广场也够大,即使两千人同时会操也毫无问题,这里本是左都督林顺的营区,四面环水不受干扰,作为营区或永久性军院校校址都非常的适合。
  正巡视中,巧遇施琅也出来视察,我就把回信拿给他,请他派人回去传送,两人一起巡视完毕,这时同学们也都陆续起床梳洗。
  我请施琅挑出九个,刺枪术比较熟练的将士,担任临时助教,与我站在同一排做示范动作,方便后排同学观摩。之后我们就各自回宿舍整理,准备卯时二刻开始的晨练——刺枪术。
  此后三天,我都在铜山分校的营区内,活动范围仅限于广场、教室、宿舍三个点,除了晨练、晚练传授刺枪术,上课时间,上午在中华青年营;下午在中华少年营,上课内容,还是以时人较不熟悉的几何、代数为主。
  施琅的四百位将士也都坚持到底,刺枪术虽然只有五招,但单兵作战及合搏作战术的变化总共72式,要学会其精随,确实也需要下一番苦功才行。
  要熟练到应敌时,随时出招,有招变无招,则需要三、五年的勤练;若想要与搭档形成足够的默契,就需要随时捉对厮杀一番,一有空就要找机会多练习,合搏术才算练成。
  有了足够的默契,搭档彼此之间有了透彻的理解,不需要透过太多的言语沟通、解释,只需要一个手势、一个表情,即能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就知道对方现在要做什么、想什么;你也知道你的搭档需要你做什么、想要你做什么样的配合。
  晨练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晚练的交谊时间,我都在广场巡梭。几乎所有的学生,施琅的四百位将士也都会在广场上勤练,我看到有动作不确实的,我都会下场指点一番,有时也示范一些比较不容易掌握诀窍的招式,甚至找人厮杀一番,让大家从互斗中领略招式的精随。
  在教室里,我的上课进度是有点赶得,但也不时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数学也可以变得既好玩、又有趣,绝对不以填鸭式的方式,让同学们觉得,学数学是个索然无味的苦差事,失去学数学的兴趣。
  施琅的四百位将士也常会有人过来旁听,有几个人还听得津津有味、恋恋不舍的样子,看来是对数学是产生了兴趣。
  施琅则是个武痴,醉心于刺枪术之中,从未来过教室,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心无旁鹜,自然能真的学通,怪不得他能成为武夷派的第一高手。
  只要有人能够坚持站着旁听一个上午或下午,我就请教育长兼分校主任蔡守奉送一个书包,书包里面当然是装得满满的书本、文具等,并交代只要有任何疑问,铜山分校的九位教职员,都随时欢迎各位过来共同研究、探讨。
  三天的时间很快的在忙碌中过去了,同学们不管是数学的几何、代数,或是刺枪术,都有点吃不消,我安慰大家,凡事起头难,我也知道大家辛苦了。
  但是我有一句话要奉送给四百位将士,也奉送给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铜山分校所有的同学:「熟能生巧,勤能补拙,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愿大家共勉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