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一壶烧酒聊先秦 / 第72节

第72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这样,双方拉锯战竟然持续了几年时间,最终在武丁的不懈努力下,两国逐渐支撑不住,战败亡国,至此殷商的基业得以稳固。
  《国语·郑语》记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
  大彭国被灭后,有部分族人得以逃脱,分散在各地。其中有重要一支逃到了今湖北房县附近,从而重新立国,只是此时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周武王伐纣时,彭国也起兵助周,因而在周朝建立后得以延续国运。
  
  然而随着进入东周,周天子权势衰微,无法制约南方楚国的崛起脚步,所以在公元前710年左右,楚国因为领土扩张的需要,灭掉了彭国,其国人以国为氏,于是便有了后世“彭”姓。
  彭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47位,现如今人口排在全国33位,可谓大户。其后人中名人辈出,战国时提出齐物论的哲学家彭蒙,西汉开国名臣彭越,西汉精通《易经》的名臣彭宣,唐代道学家、哲学家彭构云,元朝末期红巾军起义领袖彭莹玉,清朝康熙年间著名清官彭鹏,清朝湘军首领、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彭玉麟,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彭湃,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神秘失踪的生物学家彭佳木等等,他们都是彭祖后人中的杰出代表。
  
  日期:2022-11-2207:57:51
  (续上)
  豕韦国的命运也差不多,战败亡国后,商人对豕韦氏烧杀抢虐,几近杀绝,甲骨卜辞中“癸未卜、烧俘韦”,说的就是此事。然而豕韦氏也并非就此灭族,他们中的一部分继续西逃,最终逃至湋水、沣水一带,甲骨卜辞中有“甲午卜、韦、贞、住羌”,也就是说这些人在羌族原有的驻地居住下来,最后重新建国。
  这支豕韦氏因为临近后来强大起来的周族,所以较早归顺了周,后来在周武王灭商时,也成为了一支重要的反商力量。
  
  为了表彰豕韦氏的忠心,周武王又将他们封回故地,从而有了周代韦国。
  那么被武丁所灭的晋南豕韦故土,他又是怎么处理的?
  魏晋经学家杜预在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作注时,有这样的认识:“以刘累代彭姓之豕韦,累寻迁鲁县,豕韦复国,至商而灭,累之后世复承其国为豕韦氏。”
  也就是说,杜预认为武丁又将豕韦故土封给了刘累的后人。
  无独有偶,三国时期史学家韦昭在为《国语》作注时认为:“初,祝融之后彭姓为大彭,大彭、豕韦二国为商伯,其后商(即武丁)灭豕韦,刘氏自御龙代豕韦。”
  近代训诂学家吴曾祺也认为:“灭豕韦以刘氏代之,在武丁之世。”
  作为正史的《国语》中也曾记载,刘累氏族“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可见刘氏重新入主豕韦国确有其事。
  为了让诸君有个清醒的认知,现在将夏商时期的强国豕韦国的始末理顺清楚。
  豕韦国始于彭姓,为彭伯靡之子元哲的封国,始封地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商王孔甲时期,因为刘累养龙有功,孔甲将豕韦之地封给了他,可是好景不长,刘累外逃后豕韦国又回到了彭姓人手中。
  夏末时,因豕韦国亲夏,所以遭商汤灭国,故土回归商朝版图,然豕韦子嗣未绝,外逃晋南再次建国。到商中后期时再次成为强国,然受到商政权的忌惮,终在武丁时被灭。
  然彭姓豕韦子嗣未绝,一支在西部湋水、沣水一带再次建国,只是国小势弱,依附于新兴起的周族。而在晋南的豕韦故地,则被武丁再次封给了刘累的后人,因此成为了刘氏豕韦。
  到武王伐纣之时,因彭姓豕韦遗族出兵相助,因而周王室赶走了刘氏,又将晋南豕韦故地重新封给了彭姓,从而有了周代韦国。
  周代韦国是个小国,始封君为韦伯遐。《逸周书·献俘解》中记载说,周朝初建时,位于山西垣曲的宣方叛乱,周武王命韦伯遐率军配合王师一起讨伐,最终灭了宣方,再次立下战功。为了表彰韦伯遐的功绩,便封迁韦国于其祖先在河南滑县的豕韦故地,称韦伯国。
  滑县在中原平原地区,土地富饶肥沃,因而国势有强盛的迹象。然而进入东周之后,诸侯纷纷崛起,韦伯国没少受到来自邻居鲁国的袭扰,迫不得已而南迁今江苏省徐州市,也即是大彭国故土。
  到东周末代天子周赧王时期,韦伯国终于结束了它坎坷的一生,从此历史上再无“韦”国,其分散在各地的遗留子孙以国为氏,于是便有了后世“韦”姓。
  至此,这只打不死的小强,终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西汉时期同为大儒、宰相的韦贤和韦玄成父子,三国时期的史学家韦昭,唐朝时期的“京兆韦氏”,大诗人韦应物,大词人韦庄,都是出自豕韦一脉,就连武侠鼻祖金庸老先生,对“韦”姓也是格外推崇,其笔下著名人物就有“青翼蝠王”韦一笑、“鹿鼎公”韦小宝等,可见韦氏影响之久远。
  日期:2022-11-2209:44:43
  第十三章从丁到乙的差别(7祖甲的历史定位)
  不管怎么说,武丁时期的武功确实没得说,堪称前无古人。也通过这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武丁不仅扩大了自身的领土,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俘虏,增加了不少劳动力。
  劳动力的增加,直接导致了武丁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特别是青铜器的制造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根据史料记载,武丁算是一个长寿的帝王,他在位达到五十八年,最终寿终正寝,也算是为他伟大的一生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
  武丁在位时期可以说不仅复兴了殷商,也将殷商带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他的愿望终于实现,商朝经过几次波折之后,达到了顶峰。
  为了纪念武丁为殷商基业做出的伟大功绩,殷商后人尊称其为“高宗”,将他开创的中兴之景称为“武丁中兴”。
  武丁死后,太子祖庚顺利即位。
  但是他在位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七年,临死前他感激弟弟祖甲的让位,又因商朝向来有“兄终弟及”的传统,于是将王位传给了他,自此祖甲才成为了殷商之王。
  在挖掘的妇好墓中,有一件器物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一件大型青铜器——后母辛鼎。
  
  在古代,鼎往往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该鼎高80厘米,口长64厘米,重达128千克,这个体型的鼎代表其主人的地位已经相当尊贵了。
  这个鼎就是祖甲在位时为妇好打造的,为母后造鼎,这个不是祖甲的先例,因为当祖己还为太子的时候,就为其母母戊造了一个更大的鼎,也就是被尊为国宝的“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高一米三,重八百多公斤,整个鼎制作十分精美,有鱼纹、虎纹、饕餮纹等华美的纹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不过大家都知道,后母戊鼎一开始叫“司母戊鼎”,那么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后母戊鼎”了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