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知道我什麽都不知道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是柏拉图对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描述中的一句话。苏格拉底本人从未说过这句话,学者们普遍认为苏格拉底只是断言他相信自己一无所知,从未声称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它有时也被称为苏格拉底悖论,儘管这个名称经常被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对话中提出的其他看似自相矛盾的主张(最值得注意的是,苏格拉底理性主义和苏格拉底谬误)。
这句话也与对苏格拉底(根据色诺芬)或Chaerephon(根据柏拉图)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相关或混为一谈,据说是向德尔福的甲骨文Pythia提出的,其中甲骨文说了一些大意的东西“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相信神谕,但也完全相信自己一无所知,据说他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人知道任何事情,他比其他人更聪明,因为他是唯一承认自己无知的人。
词源
该短语最初来自拉丁语(“ipsesenihilscireidunumsciat”),可能是希腊文本的释义(见下文)。它也被引用为“sciomenihilscire”或“sciomenescire”。它后来被反向翻译成希腊语“[ἓνοἶδαὅτι]οὐδὲνοἶδα”,[hènoîdahóti]oudènoîda)。
在柏拉图
从技术上讲,这是对苏格拉底声明“我既不知道也不认为我知道”(在柏拉图,Apology21d)中的简短解释。这句话虽然在古代和现代都被广泛归因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但实际上在柏拉图的作品中并没有以“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的形式出现。两位着名的柏拉图学者最近争辩说,这一主张不应归咎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
可以在Apology29b-c中找到苏格拉底实际上并没有声称自己什麽都不知道的证据,在那裡他两次声称知道某事。另见道歉29d,其中苏格拉底表示他对29b-c的知识主张如此自信,以至于他愿意为此而死。
也就是说,在《道歉》中,柏拉图提到苏格拉底解释了他似乎比其他任何人都聪明,因为他没有想像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ἔοικαγοῦντούτουγεσμικρῷτινιαὐτῷτούτῳσοφώτεροςεἶναι,ὅτιἃμὴοἶδαοὐδὲοἴομ.αιἰδν
……那麽,无论如何,我似乎在这件小事上比这个人更聪明,我不知道的东西我认为我也不知道。[摘自1897年亨利·卡里的直译]
一个更常用的翻译是这样说的:“虽然我不认为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知道任何真正美丽和美好的事情,但我比他更好——因为他什麽都不知道,并且认为他知道。我既不知道也不认为我知道"[来自本杰明·乔维特的翻译]。无论我们使用哪种翻译,都应该考虑这段经文出现的上下文;苏格拉底去找一个“聪明”的人,和他讨论过之后,退缩了,自己想了想。苏格拉底,因为他否认任何知识,然后试图在政治家、诗人和工匠中找到比他更聪明的人。似乎政客们在没有知识的情况下声称有智慧。诗人可以用文字打动人,却不知道其意义;工匠只能在特定和狭窄的领域中声称拥有知识。
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对话美诺中也谈到了这个短语,他说:
καὶνῦνπερὶὶρετῆςὃστινἐγὼγὼμὲμὲνοκοὐδα,σὺμέντοιἴσωςπρότερ壤术
[所以现在我不知道什麽是美德;也许你在联繫我之前就知道了,但现在你肯定就像一个不知道的人。](trans.GMAGrube)
在这裡,苏格拉底的目标是改变梅诺的观点,他坚信自己的观点,并且苏格拉底对知识的主张被推翻了。
它本质上是开始“后苏格拉底”西方哲学的问题。苏格拉底所有的智慧都是从疑惑开始的,因此一个人必须从承认自己的无知开始。毕竟,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教学是建立在他作为老师一无所知的基础上,所以他会通过对话从学生那裡获取知识。
DiogenesLaërtius在他的着作《着名哲学家的生活和观点》中也有一段话,他列出了苏格拉底常说的一些话:“εἰδέναιμὲνμηδὲνπλὴναὐτὸτοῦτοεἰδέναι”,或“他一无所知,除了他知道这个事实(即他什麽都不知道)”。
再一次,更接近引用,柏拉图的道歉中有一段话,苏格拉底说,在与某人讨论后,他开始认为:
τούτουμὲντοῦἀνθρώπουἐγὼσοφώτερόςεἰμι·κινδυνεύειμὲνγὰρἡμῶνοὐδέτεροςοὐδὲνκαλὸνκἀγαθὸνεἰδέναι,ἀλλ᾽οὗτοςμὲνοἴεταίτιεἰδέναιοὐκεἰδώς,ἐγὼδέ,ὥσπεροὖνοὐκοἶδα,οὐδὲοἴομαι·ἔοικαγοῦντούτουγεσμικρῷτινιαὐτῷτούτῳσοφώτεροςεἶναι,ὅτιἃμὴοἶδαοὐδὲοἴομαιεἰδέναι。
我比这个人更聪明,因为我们似乎都不知道任何伟大和美好的事情。但他自以为知道些什麽,虽然他一无所知;而我,因为我什麽都不知道,所以不喜欢我知道。那麽,在这个小事上,我似乎比他聪明,因为我不认为我知道我不知道的东西。
令人好奇的是,在苏格拉底的叙述中有不止一个段落声称对某些主题有知识,例如关于爱情:
当我说我唯一理解的就是爱的艺术时,我怎麽能投“不”呢?(τὰἐρωτικά)
我几乎一无所知,除了某个小主题——爱(τῶνἐρωτικῶν),儘管在这个主题上,我被认为是惊人的(δεινός),比过去或现在的任何人都好。
替代用法
“苏格拉底悖论”也可能指苏格拉底的一些看似违反常识的陈述,例如“没有人渴望邪恶”。
忒修斯之船
忒修斯之船是一个关于已更换所有原始组件的物体是否仍然是同一物体的思想实验。据传说,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国王忒修斯在杀死牛头怪后从米诺斯国王手中救出了雅典的孩子,然后乘船逃往提洛岛。每年,雅典人都会乘船前往提洛岛朝圣,以纪念阿波罗,以此来纪念这一传奇。古代哲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经过几个世纪的维护,如果忒修斯之船的每一部分都被更换,一次一个,它仍然是同一艘船吗?
在当代哲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思想实验已应用于身份哲学研究,并激发了当代心灵哲学中关于个人身份持久性的各种建议解决方案。
历史
在其最初的表述中,“忒修斯之船”悖论涉及关于一艘所有部件都被一个一个更换的船是否仍然是同一艘船的争论。普鲁塔克在他的《忒修斯传》中保留了对这个问题的描述:
忒修斯和雅典青年从克里特岛返回的那艘船有三十支桨,一直被雅典人保存到德米特里厄斯·法勒留斯的时代,因为他们在旧木板腐烂时把它们拿走,在船舱裡装上新的更坚固的木头。地方,因为这艘船成为哲学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用于成长事物的逻辑问题;一方认为这艘船保持原样,另一方则认为它不一样。
——普鲁塔克,忒修斯的生平23.1
几个世纪后,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扩展了思想实验,假设一名保管人收集了船的所有腐烂部分,因为它们被雅典人处理和更换,并使用这些腐烂的木板建造了第二艘船。霍布斯提出了两个结果的问题,即託管人的或雅典人的两艘船中的哪一艘与“原始”船是同一艘船。
因为如果忒修斯之船(关于其差异,通过不断的赔偿,取出旧木板,并放入新的,Sophisters雅典人习惯于争论),在所有的木板都被改变之后,它还是一开始的同一艘数字船;如果有人在取出旧木板时保留了它们,然后按照相同的顺序将它们放在一起,再次用它们製成了一艘船,这无疑也是与开始,所以会有两艘船在数字上相同,这是荒谬的......但是当我们询问任何事物的身份时,我们必须考虑用什麽名字来称呼它......所以一艘船,它表示如此想像的事物,将是相同的,只要事物保持不变;但如果这件事的任何部分都不相同,那麽它在数字上就是另一艘船;如果事情的一部分仍然存在,部分改变了,那麽这艘船将部分相同,
——霍布斯,“身份与差异”
霍布斯认为这两艘由此产生的船说明了与原始船相比的“身份”或相同性的两种不同定义:1)保持与原始船相同“形式”的船,通过完全更换材料而持续存在的船,2)由相同“物质”製成的船,在更换第一部分后不再是100%相同的船。
提议的决议
忒修斯之船悖论可以被认为是物质构成之谜的一个例子,即确定物体与其所用材料之间关係的问题。
宪法不是身份
根据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最流行的解决方案是接受这样的结论,即製造船的材料与船不是同一个物体,而是两个物体同时佔据同一个空间时间。
时间部分
DavidLewis提出的另一个常见理论是将所有对象划分为在时间上不同的三维时间片;通过考虑对像在所有时间点彼此不同,避免了两艘不同的船一次存在于同一空间而另一时间存在于不同空间的问题。
认知科学
根据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的说法,思想难题的出现是因为极端的外在主义:假设我们心中的真实事物在世界上也是真实的。乔姆斯基说,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假设,因为人类的直觉常常是错误的。认知科学将这种思维谜题视为人类思维调查的主题。研究这种人类的困惑可以揭示很多关于大脑的运作,但对独立于人类的外部世界的本质却知之甚少。
根据这一观察,一个重要的线索在认知科学中,“船”不是一个事物,甚至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部分的集合,而是一种具有感知连续性的组织结构。当忒修斯想到他的船时,他对可以在哪裡找到哪些部件、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更广阔的世界相互作用有着期望。只要这组关係之间存在时空连续性,就是忒修斯之船。
替代形式
在欧洲,一些独立的故事和故事讲述了刀刃和刀柄已多次更换,但仍在使用并代表同一把刀的故事。法国有Jeannot的刀,西班牙使用Jeannot的刀作为谚语,儘管它被简称为“家庭刀”,匈牙利有“LajosKossuth的小刀”。已知潜在问题的几种变体或替代陈述,包括祖父的斧头和触发器的扫帚,其中旧扫帚或斧头的头部和手柄都已更换,没有留下任何原始组件。
在日本,神社每二十年都会用完全“新木材”重建。几个世纪以来的连续性是精神上的,并且来自伊势神宫的内库神社的木材来源,该神社是从被认为是神圣的毗邻森林中收穫的。
古佛典《大智度论》中也有类似的哲学谜题:一个旅人在夜裡遇到两个恶魔的故事。一隻恶魔将旅人身上的所有部分一一撕下,另一隻恶魔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尸体,旅人不知道自己是谁。
在存在的三个基本事实中,PiyadassiThera使用Dharma的教义来暗示宇宙中没有什麽是相同的:
法国评论家和散文家RolandBarthes在他的EssaisCritiques(1971)的序言和后来的RolandBarthesparRolandBarthes(1975)中至少两次提到一艘完全重建的船;在后者中,船形式的持久性被视为一个关键的结构主义原则。他称这艘船为阿尔戈号,据说忒修斯曾与杰森一起航行过这艘船。他可能将Argo(在Plutarch的忒修斯19.4中顺便提及)与从克里特岛航行的船(忒修斯,23.1)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