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唐嗣未绝 / 第二章 不一样的大唐,不一样的天下

第二章 不一样的大唐,不一样的天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清晨,温暖的阳光照过窗台,洒在木板上,满目生辉。
  李隆基睁了睁眼,感觉手上压着东西,偏过头,王有容正睡得香甜。乌黑的发丝散得到处都是,嘴角尚留有微笑。李隆基并不算是正人君子,在这个天下,正人君子是活不长久的。
  说起来,李隆基一想到原身残留的记忆,脑子就发涨。这都什么和什么啊?李隆基是在大唐没错,是皇帝没错,是先皇禅位登基更没有错。可是,这一直在和大唐打生打死的隋朝是怎么回事?旁边还有一个屡屡被战火波及,缩在一边坐山观虎斗的晋朝。
  李隆基抿了抿嘴,这个开局相当困难。首先是隋朝,国力完全不弱于唐朝,就连最弱的晋朝实际上也只是被隋唐两国压制住而已,国力并未弱到哪里去。相比之下,晋朝反而比隋朝唐朝更加安稳,有着一条大江阻隔开北边的两个强大国家。晋朝以这条长江作为屏障,训练出强大的水军来挡住北国的侵犯。
  “陛下,你醒啦?”少女睁开朦胧的睡眼,见着旁边还睡着一人,想起来正是自己的丈夫。一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王有容就止不住的脸红。陛下自昨日醒来后就对她好上许多,对她也不排斥了,居然还肯留她侍寝。“臣妾替陛下更衣,然后去早朝吧!”王有容撇了撇嘴角,虽说皇帝昨晚也没真的对她做什么,但是能留下她就说明这个丈夫开始对她上心了。想到这里,王有容嘴角绽出笑容,露出几颗洁白的牙齿。
  李隆基被这突如其来的笑容晃了一下,好耀眼。他的这位皇后气质方面真的没得说,有几分小心思,不过无伤大雅。
  “早朝?可今日已经迟了啊。”李隆基调笑道,“早朝该再早些起的。”
  王有容一边替李隆基整理龙袍,一边答,“可陛下你昨日染了风寒,今日起得晚些倒也没什么大碍啊,龙体最重要。”说着,抬起头,把宫女带得有些歪了的通天冠扶正。
  李隆基听了,心里更加觉得这皇后称职。但是却慢慢地收敛起了笑容,接下来,就是该去见这个庞大帝国的权力中心的执行者了。
  殿外,高力士已经派人去传皇帝准备早朝了,让大臣们做好准备,整理仪容,以免君前失仪。
  走出门,一缕阳光照在李隆基脸上。“今儿的天气,真是好!”对于李隆基来说,去早朝见那些大臣并不值得紧张,在他看来,实际上这些人这个世界对他来说还有一种做梦的意思在里面,做梦而已,有什么好紧张的?
  抬腿走下台阶,李隆基身后迅速跟上一长串的队伍,有宫女在他背后为他撑伞遮住太阳。到了近前,李隆基直接上了轿子,还别说,这轿子坐起来还挺稳。李隆基心态平稳,对即将见到的所熟悉的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充满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历史不知道哪里出了偏差,但是,现在的大唐宰相是姚崇,就在三天之前,因为提出《十事要说》而被授予中书令一职。
  天光明媚,李隆基看着底下分成两班的大臣,各执笏板,人人站得笔直。没人与他对视,这是规矩,他戴着天子专用的十二旒冕,遮挡着视线。自进来众臣参拜过他以后,他就在龙椅前站定。
  还没等李隆基把这些人都看一遍,在左边的文官队列中突然站出来一人,“陛下,臣有本要奏!”
  “准奏!”
  “三日前,隋国向我朝提出议和,希望就河西一事进行协商。我唐军在河西附近聚集的兵力已达到八万,主帅王忠嗣发来急报,询问陛下此事该如何处理。而隋军大致在七万左右,这是隋军暂时在这附近所能调动最大军力,其他地方,他们是抽不出手的。所以,请陛下决定。”姚崇躬下身子,请李隆基做决定。
  李隆基看不见他的表情,想了想,“其他将领如何说?我军在河西是否还可以继续作战?粮草等物资供给是否足够?”
  此时,另外一名文臣出列,“禀告陛下,我大唐前后在河西之地伤亡三万余人,损失粮草财物不可计数。最近各地也是天灾不断,流民遍地。”
  “那就和王忠嗣说吧,准备议和罢战。此外,需对伤亡士卒及其亲属作出抚恤。回去之后也需对有功士卒进行奖赏优抚。具体事宜,中书令你回去后拿个章程给我。负责此事的官员也需要做好准备。告诉王忠嗣,一切小心为上。”
  姚崇持笏板再拜,“陛下大可放心,王忠嗣是积年宿将,战功赫赫,一向持重老道,只要有他在,应不至于出现大的纰漏。隋军是杨素为主将,论及战阵兵法,还是不能和王将军相比的!臣回去便拟出章程提交与中书门下。”
  李隆基暗自心惊,杨素居然也在,这杨素是隋朝名将,向来善战,是隋朝的宿将,颇得隋帝倚重,只是如今被调到隋唐两军战场对唐朝用兵。虽说着王忠嗣的确不输于杨素。
  但是毕竟是在战场之中,如今这情势之下,李隆基已经无法对未来作出判断了。这根本就无法和原来的历史对上边。
  若是杨素的话,王忠嗣虽不至于会败,可要是想要赢的话,未必要比白起胜韩信要容易。
  “隋朝那边是什么说法?是真要议和还是为了诓骗我朝暂且的退兵来攻城?”李隆基还是有些担心。
  这毕竟不是游戏,要是瞎操作让隋军打进了长安,那他李隆基想要活下来可就难了,事情轻重缓急他还是分得清楚的。
  一边站出来那文臣一揖礼,“陛下,臣希望您能够三思,在隋唐边疆留下五万军士驻守。隋军虎狼之师,隋朝狼子野心,志在我大唐河山,不得不防。”
  “河西之地原本驻守兵力是多少?主帅何人?”李隆基问道,“怎么就打成这样了?”李隆基在试探着,毕竟到了现在,他还不是特别清楚这天下的运转体系。
  不过好在他是一国之主,倒也不虞那些大臣会注意到,即便有些怀疑也不可能会想到这一层,毕竟这身子还是原身的,顶多会认为是他记性有些差。
  张九龄轻挪几步,站出来道:“陛下,河西之地原有我朝三万儿郎驻扎在此,由薛安都统领,只是猝不及防之下,防范不及,让隋军钻了空子。”顿了顿,“不过薛将军平日里训练得力,只是失了解阳一城。后来王将军及时驰援,于是隋唐两军对峙于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