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唐嗣未绝 / 第三章 易将

第三章 易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张九龄俯身再拜,“陛下,臣张九龄希望对安西都护府大都督盖嘉运撤职下狱,盖嘉运自上任安西都护府之后,日日饮酒作乐。兵士松懈,城防军备不整,同时对过往商队收取高额的关税。纵容兵士欺压良善,同时杀良冒功。臣请治罪于此獠,以正我唐军风气!”
  李隆基听了皱了皱眉,张九龄这个人不仅仅是有名的诗人,同时是大唐文臣一方的支柱之一。对军事也是颇有见地的,对于盖嘉运的指控并非无的放矢,何况张九龄此人一心为国,并没有朋党之见。
  “张爱卿可有证据证明?须知安西都护府有我大唐十万大军,主帅不宜轻动。”李隆基问道,“大理寺少卿何在?可有派出官吏查证?”
  大理寺少卿阎闻见点着他了,赶忙擦了擦脑门上的冷汗。立刻出列道,“启禀陛下,张大人所言句句属实,刑部也曾派人前去,只是不知何故,被派遣去的刑部官员未能归京,便在边疆为突厥人所掳杀,随行护卫的一队唐军共计五十人均已罹难,无人生还。此事是在两日前所得到的消息。”
  李隆基听到这里已经是完全忍不住了。才到这里没多久,边疆的大将就开始找麻烦,若是再等久些,他李隆基的脑袋就该摆在祭台之上了。十万精锐的唐军边师,若是出了岔子,足以让大唐伤筋动骨了。
  李隆基坐下龙椅,在大殿之内巡视一圈后,看向张九龄道,“诸卿认为何人可以代替盖嘉运接任安西都护府大都督一职?”
  张九龄毫不畏惧,缓缓整了整衣袖,道,“陛下,左武卫果毅都尉李光弼治军严谨,操练得法,体恤士卒,常教导士卒为国效力,以故汉之卫青为己任,于是士卒皆愿为其效死。”咽了咽唾沫,接着严肃道,“凡作战必身先士卒,至今已凭战功升任果毅都尉,其本京畿良家子弟,三年前从军,颇有将帅之风,愿陛下委以重任。”
  李光弼是京城附近的良家子弟,来历清白是肯定的。作为中原王朝,大唐在招收士兵的时候极其严格,只有家中三代都是没有犯罪记录的良家子才能入选,之后才能经过测试筛选。
  以此筛选出身强力壮的男子并不能直接被被调配到边疆,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会被分配经理过战阵厮杀的什伍之中,由老卒带领。
  李光弼就是自普通士卒做起,在各个战场转战三年,不断以敌人的脑袋兑换军功,直到升任果毅都尉,成为唐军中层军官。但若是只有这样他也并不能被张九龄举荐,他的先祖本是大唐开国功勋,只是因着数十年前他祖父作战不利,才被削掉爵位,李家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那李光弼何在?”李隆基对李光弼也有些印象,再加上作为重臣的张九龄推荐了,便也顺水推舟,让李光弼接替盖嘉运,毕竟,良将难得,李隆基转头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收敛神色,轻轻点头后,放声道,“敕:升任左武卫果毅都尉李光弼为安西都护府大都督,加封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原安西都护府大都督盖嘉运解职,由禁军押解归京。”
  高力士跟随李隆基近十年,很清楚李隆基现在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状态,额头青筋暴起,显然是怒极而发。这就意味着盖嘉运要倒大霉了,虽说这盖嘉运平日里也曾经孝敬过他,可这次事情闹得太大。圣人震怒之下,盖嘉运的职位一定是保不住了。
  李隆基点点头,盖嘉运并没有惹出大祸事,即使有罪也只能算是玩忽职守。“兵事凶险,并非儿戏。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岂有将如此大事托付与此人之理?就这样吧,负责官员立即前去把盖嘉运带回来。”说完深吸了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现在事情尚未发生,盖嘉运还没有丢失唐军在西域的石城堡,而且其实盖嘉运本身如果不飘的话,也是一员良将。只要谋略得当,唐军不仅可以在西域站稳脚跟,甚至拓土千里都不是问题。
  “诸卿可还有事要奏?”李隆基心情开始变化起来了,尚显得稚嫩的面庞颇有些激动。即使他的内心是三十好几了,但仍然有些控制不住——这个庞大且强大的帝国掌握在他一人之手,无数人的生杀夺予掌控于一人权柄。
  美人,权势,钱财,他李隆基都不缺少,只要稳稳的保持现在的局势,将大唐不断的发展下去。那么,终有一日,唐之旗帜终会插遍每一寸土地。唐人必定会把身为唐人的荣耀带到这个世界的每个地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以拥有唐人的身份而感到自豪。
  一旁的高力士上前两步,聚声道,“退朝!”
  李隆基则起身而走,身后的内侍女婢连忙跟上李隆基的脚步。至于盖嘉运和李光弼自然有内侍及官员去宣布诏令,这件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
  李隆基要赶紧回后宫,刚刚早上起得晚了些,他还未用过早膳,现在腹中空空。不久前,皇后派侍女来传她正在亲手为李隆基熬粥,李隆基自然要去尝尝这一国之母的厨艺如何。至于所需要批改的奏折,大部分是由中书门下部门的宰辅先将不重要的给处理好之后,再将之连同重要的奏折送入宫中,由皇帝亲自批阅处理。
  这样一来,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就不用浪费皇帝的时间了,同时所有的奏折都会备份一份存档。等宰辅们批阅好之后就交由皇帝阅览,皇帝也有权进行修改,同时要事是由皇帝亲自处理,也就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利情况。
  等回到勤政殿,皇后王有容已经坐在一边等着李隆基回来了。王有容端正的跪坐在一旁的小榻上,着紫色蜀锦长裙,额间有花钿点缀着,妩媚的脸蛋上描着淡妆,颇有雍容华贵之感,只是年岁尚小,未有成熟美妇的气度罢了。
  只见她身前的案几之上,摆着一碗尚且冒着热气腾腾的粥羹,香气扑鼻而来。
  王有容嫣然一笑,“六郎,回来了吗?”
  玄宗,唐帝,行六,年十七。少有大志,待亲和善。有包容万象之壮志,并吞四海之胸襟。推己及人,臣下莫不感激流涕。
  ——《大唐·人物志·卷十二·唐玄宗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