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历史不外如是 / 二十五、父子竭力统归周

二十五、父子竭力统归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武王姬发起兵,以士卒四万五千人,牧野破纣兵七十万,纣与妲己自焚与鹿台,于是商亡。
  第二天,武王正是即位,这也是一个挺有仪式感的事情,他先安排人整修了道路,并重新修整了神庙和宫殿,派一百名士兵扛旗开路,自己站在车上进城,而他的身旁是弟弟周公旦和毕公,散宜生、太颠、闳天都就持剑护卫。城内毛叔郑端着明水,街康叔封铺好草垫,召公奭拿着彩帛,太公望牵着牺牲,尹佚朗读祷文,规模之盛大是前所未有的,武王此时就像一个天神一般,为天下臣民所仰视。
  祷文的意思当然大同小异,大致是说纣获罪于天,而自己代天行道,今日站在此处,也是承受天命。这场活动也就标志着武王正式即位,而周成为了天下之主。
  所以说,造神这件事情,可不是今天的新发明,从几千年前的老祖宗那里,就知道怎样统御天下,那就是将自己立于神秘的位置,不管是打仗,还是即位,先行祭祀,成功了再祭祀,表示这都是天意。只不过,古时候的民众在这些方面不像现在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提出更多的质疑,所以那时候的造神,比现在要简单得多。
  大战之后,当然需要休养生息,武王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并没有穷兵黩武想要以一家之力而占据天下领土财富,他是个很有智慧的人,知道实力分封和相互制衡的道理,也知道还有很多人对于殷商充满怀念,无论怎样代天受命,那也改变不了弑君的事实。
  所以他留下了纣的儿子禄父,并没有赶尽杀绝,同时还将殷商的遗民分给了禄父,禄父也就是武庚。并封地在河南安阳一带,共有三处,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为了防止禄父又造反,他派自己的弟弟叔鲜、叔度、叔处辅佐治理,分别负责一块,也就是监视管控的意思。
  为了表示自己乃是代天受命,武王除了封禄父外,首先分封的是上古圣王的后代,神农的后代封为焦,一般认为在河南,今天的焦作一带;黄帝的后代封于祝,一般认为在山东;封尧帝的后代于蓟,在今天的北京;封舜的后代于陈,在河南一带;封大禹的后代于杞,在河南。这些封地,今天大多存在争议,但基本在河南河北与山东,这也是当时真正属于文明开放的区域。
  头号功臣姜子牙第一个受封,他被分到营丘,也就是山东临淄一带,至今仍称营丘,国号封为齐,这是一块非常好的富庶之地,他的弟弟周公旦分到了曲阜一带,也就是孔子的故里,封国号为鲁国,所以今天称山东为齐鲁大地,也就是这两个由来。
  另外三个弟弟,周召公奭(shi)分在燕,地在今天河北境内,或又考证在北京附近;封弟弟叔鲜于管,弟弟叔度于蔡,叔处于霍,所以又称为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这三国围绕在武庚封地的周围。
  虽然战胜了殷商,建立了周,但天下并没有完全平定,姜子牙封地任职,其他兄弟也各有封地,而武王身边最可靠的就只剩下弟弟周公旦了,武王一天也离不开旦,所以他封周公旦的儿子伯禽于奄地,也在河南,却把旦自己留在了身边。
  历史证明这是个英明无比的决策,破殷第二年,武王就病了,而且一病不起,此时他的太子诵还年幼,据说周公旦曾经祈祷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来武王的长寿没有成功,总之,武王呜呼,而这个时候他的儿子诵,还只是一个婴儿,大宝如何继承将成为问题。
  毫无疑问,如果按照即位顺序以及个人威望,周公即位或许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还有一些弟弟,比如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这三个弟弟,都有那么点小心思,所以此时如果不能当机立断,刚刚建立的周朝就面临再次分崩离析的风险。
  周公旦这时候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竟然没有召集兄弟们商量就自己即位,这一举动在后来的历史上引起很大的争议,就像伊尹有篡位嫌疑一样,周公旦此举同样受到了兄弟们的嫉妒,即使他一再解释是诵是继任者成王,但因为年幼而自己代政,等到成王懂事以后将还政于他,依旧不能打消大家的反对情绪。
  还记得那个被监视起来的武庚吗?武庚看来很会察言观色,他明显感到武王的三个弟弟对周公不满,估计在旁边煽风点火,估计再加以许诺,宋以财宝,轻轻易易就说反了三个王。
  所以武王死后不久,武庚大胆作乱,因为他背后有着强大的实力,三个实权王爷在给他撑腰,这一场动乱称为武庚之乱。
  这四个方国的实力或许不是特别强大,但绝对出乎周公的意料之外,因为周朝的王爷和殷商的没落子弟勾结在一起,战争或许能一战而平,可是周公却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那就是现在朝野流传的说他想要谋朝篡位的传言。武王还封了那么多宗室子弟,可都在蠢蠢欲动,坐岸观火。
  关键时刻,看来关键时刻,还得姜子牙出马,毕竟他可不是姬家人,跟随文王武王鞍前马后的,算是一个中立的权威裁判角色。
  只是造反,可不会因为裁判一句话就罚下场的,姜子牙出了一个主意,既然你没有代位之心,那何不明示天下,以成王的名义出征,联合周召公奭表明心迹?
  不知道姜子牙这一招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还是为了堵住周公或许有那么一丝想要取位代之的想法,反正这么一做,周公旦肯定是再也不会有什么多余的想法了。
  姜子牙亲自辅佐,当年纣王那么强大的军队都没能挡住他的大军,这区区三个纨绔子弟和一个破落户哪里是对手,在历史上对这一场战争甚至都没有描述,估计和秒杀差不多,一战而定。
  姜子牙自己回国去了,接下来宗室相残的事情,那就不是他能管得了的,这里可见老姜的智慧,跟着文王的时候就已经七老八十了,跟着武王又干了几年,如果再放在远古时期,恐怕别人又会说他是活了几万年的神仙了。
  这一次武庚的命运就没有那么好了,当初饶你一命,还给你封地,你转眼就造反,自作孽是肯定不能活的。武庚不仅自己造反,水平不够还要屠大龙,还拉动了周朝的三个王爷,堪称猪队友的典范了。
  周公没有手软,不过还是听了老姜的话,没有自作主张,而是以奉成王命令的名义,将武庚一刀给斩了,顺带将不听话的弟弟管叔、霍叔一并干掉,只有蔡叔留下了一条命,被流放到不知何方。
  武庚死了,没关系,商朝当年可没有绝后,还记得当年那个有些人说贤明圣人而有些人说他厚颜无耻的微子么?作为纣的弟弟和武庚的叔叔,他有一次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原来赏赐给商纣后人的土地和财富全部归属到微子的名下。而那些散落的殷商的百姓,就封给武王最小的弟弟康叔,封地在卫国。
  干这些事,其实是在姜子牙的指导下,周公假借着成王的名义自己干的,从他的内心而言名不正言不顺。成王年幼,他也知道周公一旦有反心,凭借他的实力和威望,恐怕自己的大位就不保了,内心自然免不了战战兢兢。
  成王很聪明,据说晋国的唐叔(也就是西安李唐的祖先)获得了祥瑞,是一棵生双穗的稻谷,成王就将这稻谷亲子送给周公,与这个叔叔同出同入,以示叔叔的做法就是自己的命令。
  这样一来,周公获得了名正言顺的认同,也获得了成王的示弱,本身大权在握,何况还要博一个好名声,从此估计内心也就平静下来了,而成王则通过示弱换得了空间,通过充分授权换得了安乐,也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当然那个谷穗是怎么来的,我和列位看官一样,相视一笑而已。
  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史官,但其实已经有了记录大事的习惯性做法,那就是写文章,通过各种仪式诵读,并将这些文章刻到青铜器之上,如此后来的司马迁才能获得第一手素材,而再到我们这个年代,通过文物的挖掘去验证这些事情,形成可信的历史。
  但凡发生大事,便要写文、写歌,从大禹的时代就开始,而商周则是巅峰时期。而周公虽然没有成为最高统治者,却在很长时间担任执行总裁的角色,并且为之自豪,从他留下的那些歌文可见一般。
  评定了叛乱,他做了一首《大诰》,这是告慰神灵和先祖;用微子接替武庚,他做了《微子之命》;有在《归禾》和《嘉禾》中记载了成王送给他祥瑞谷穗的事情;作了《康诰》、《酒诰》、《梓材》,记录他对于弟弟少康的教诲……
  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以编外天子的名义,却做了大多数天子都做不好的事情,七年后,周公将大权交给成王,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和承诺,终于将自己完人的形象传了下来,现在想起来,如果他废成王自立,历史又将是怎么样一番模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