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历史不外如是 / 二十二、商代末年风云

二十二、商代末年风云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辛帝是谁,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提起他另外一个名字,就是没读过书的村老也能说出一二,算得上是如雷贯耳了,他就是商代最后一个帝王,纣王。
  纣王这个称谓是后来周为了丑化帝辛而取的侮辱性称呼,与商朝称夏桀一样,但反而是这样的名字容易被记住,因为胜利者经过了长久了阶级宣传和思想固化,但从历史而言,我们还是称呼为帝辛。
  帝辛此人可不是我们今天所认为的昏庸无能之人,相反,恰恰相反他绝顶聪明,从他幼时的表现来看,也难怪大家会把商朝的希望再燃起一次。
  “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这段话是对帝辛的描述,直白点说,就是文武双全的人物。
  帝辛登基之后,定都沫邑,后来改名为朝歌,这个地方在今天河南淇县,标准的中原富庶之地,而他上任之后,其实一开始是不负众望的。古时候对于君王政绩的考量,最直接的方法是领土版图,而各诸侯国争天下之主,其实也是争版图和奴隶,帝辛自然也不例外,实际上在这个方面,他比祖先商汤做得还要出色得多。
  帝辛接的不是一手好牌,从爷爷到父亲,两代君王都没有做出什么功绩来,倒把祖先积下的基业差不多败了个干净,如果只是这样倒还好办,出现了一个聪明的君主,大家倒是可以将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君主之上,那么他拥有无上的权威,能够自己做主去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帝辛的爷爷和父亲,却又留下了难以解决的隐患,从古至今,我们知道皇族的内部斗争是无比激烈和残酷的,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就是那些至圣君王都难以避免,我们分析过三皇五帝,也是充满了权利斗争,而此时帝辛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这里我们提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在后世都是受无数人尊敬和称颂的对象,然而结合当时的时局来看,却发现其中并不是那么简单。
  这三个名字分别是微子、箕子和比干。
  微子是帝辛的哥哥,同父异母的兄弟,同时他也是父亲帝乙的长子;比干是帝辛的叔叔,是爷爷太丁的次子;箕子也是帝辛的叔叔,太丁的另一个儿子,他们共同的名号是殷末三贤。
  我们先看他们的身份,商朝曾经经历的九世之乱,而其中最核心的危机是来自于权力争位,包括弟弟即位、儿子继位、侄儿即位、叔叔即位等轮番上演,而导致了商朝的彻底衰落,此时的殷末三贤,对于纣王而言其实是同样的危机。
  也就是说,这殷末三贤都具备继承权力的特殊身份,而且,这三人还很得民心,这就给商朝的末代王室留下了隐患,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且不论三位王兄王叔是否真的如书中说的那般贤能,至少都是与帝辛唱对台戏的,而帝辛精明且刚愎,对于政权的掌控十分强硬,和他唱对台戏的结果可想而知。
  恰好,这个帝辛有点好大喜功,他建功的唯一方式就是打仗。很好理解,在这个先辈留给她的衰败世界之中,可以说已经腐败透了,要想做出功绩,休养生息虽然是个好法子,但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贵族们根本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根据当时朝内的意见,但反对用兵的毕竟是占了大多数,然而却是与帝辛对立面的人发起,因此这个意见根本就没有对他产生影响。
  最成功的,当属对于东夷的用兵,我们知道东夷是伏羲之后,炎帝之后,与后世所称呼的夷人为外邦不同,此时的夷人是正宗的华夏儿女。自夏朝炎黄子孙真正的大融合之后,这种区分很多时候已经不是民族的区分,而只是地域上与管理权的区分了。
  东夷,也可以看做是当时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联盟,这种方国和诸侯国很有意思,深刻的诠释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从夏至商数百年,分分合合战乱不止。天下共主强盛时,方国诸侯等是一个封地,同时也是王国的战略部门,当天下衰微时,这些方国一个个就蠢蠢欲动,不听号令了。
  居于今山东区域的东夷族很不弱,他们的优势是富裕,当时只要农业发达就称为富庶之地。而商国则不然,帝辛很精明能干,天资聪颖,勇武无敌,商国的军队也很强。但经过无数代的争权夺利,贵族腐败、对外用兵这些事情,他们的缺点就很暴露出来了,用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基本上能够形容当时的情况。
  有记录的资料(虽然未必完全可信)显示,帝辛要举行联合军演,要东夷出兵,但东夷拒绝了,所以就借着军演的势头,以东夷不听号令为由,直接出兵大举入侵东夷。真正从山东一直打到长江下游,也就是南京和上海、宁波一带,东夷基本上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没多长时间就被灭掉了。
  当然,按照当时的国情来分析这场战争的起因,一方面是帝辛对于功绩的渴望,他希望通过武功来让国内反对派闭嘴,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就是眼红东夷的富庶,想要开展一场掠夺了。
  要打这么大的领域,即使东夷抵抗力不强,对于商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很多战士一去就没再回来,但帝辛有法子,不是有俘虏吗,还可以抓奴隶,一场大战下来,最不缺的就是人了。所以即使死了无数的士兵,商国的军队却更庞大了,东夷的俘虏和奴隶们,后来就成为商军之中很大的部分,对于以后的战局产生的重要的影响。
  班师回朝,大胜归来,又夺了无数的财富和奴隶,帝辛心想,这些反对派该闭嘴了吧,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得意。可是他没有想到,这批人仗着自己是皇族,又开始指责自己对外用兵,导致军民遭受战乱之苦,所以帝辛当时一定在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你们通过指责我来博取贤人的名声,却完全不顾国家本身的需求,再加上他的信心无比膨胀,这个时候已经不将贵族们放在眼中了。
  当然,王叔比干和箕子,王兄微子估计也没将帝辛放在眼中,首先是箕子,他依旧和往常一样,每天以指责帝辛为乐,但这次他发现形势不对了,这个他一直轻视的帝辛的眼神之中竟然带着浓烈的杀意,箕子内心害怕了,不过他很聪明,马上想到一个法子——装疯,这个法子在后来很多朝代都被使用,而箕子似乎就是开创者。
  疯了嘛,那便没有价值了,帝辛或许知道装疯是假,但也不点破,将这个疯子抓起来囚禁,后来,干脆赶出朝歌,也就是流放了,他也不想背负杀叔的恶名。
  箕子是幸运的,逃过了一劫,但比干就没那么幸运了,或者说他没那么聪明,作为当朝丞相,先王任命的顾命大臣,帝辛的叔叔,他有着自己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有底气自然就不怕,比干将帝辛的罪状一条条罗列出来,在摘星楼强谏了三天,硬逼帝辛认错,帝辛一听,你就这样当我是如此的荒淫残暴,而自己以圣人自居,我就要看看你到底是怎样的圣人“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我听说圣人有七窍,把你剖开来看看。
  这一次比干估计错了,他的心当然没有七窍,而他的命也只有一条,这一次,彻底将自己断送了。
  战胜了东夷,帝辛信心大增,从此对外的征战占据了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而商代末年的疆域面积,几乎比商汤之时扩大了一倍,而这个里面值得一提的是有苏氏。
  战争本身没什么好谈的,帝辛有一位叫做恶来的将军,堪称天下无敌,很快有苏氏被征服,而征服之后,自然免不了进献财宝美女,以换取一方平安,这位有苏氏有一个女儿,就被献给了纣王,她的名字从此与帝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妲己。
  此时帝辛已经六十岁了,而妲己才刚好成年,温柔之乡逐渐消磨老人的意志。
  妲己当然不是狐狸精,也不会像小说中描述的一样狠毒,她不过是势力之间被利用的工具而已,是帝辛的宠爱融化了她。。
  有了妲己之后,他停止了用兵,专心于享乐,而夏桀的酒池肉林,鹿台仙乐的故事又被重复了一遍,箕子被囚,比干已死,反对派已经只剩下了一个微子,对他够不成什么威胁,所谓的帝王功绩,他估计自己也做得差不多了,或许是妲己的温柔让他沉迷,让他忽略了那些其实一直都存在的威胁。
  这个威胁首先来自于周,其实帝辛是有预感的,周文王在帝辛用兵的时候,也抓紧机会四处出征,甚至鼎盛时期,已经超过商实际控制的领地,为了以防万一,他很长时间都将姬昌囚在朝歌,甚至杀了他的长子伯邑考。无奈国乱多奸臣,当年商汤被囚,因为送财宝给奸臣,奸臣劝说夏桀释放了汤,而周文王也是如此,被一阵歌功颂德,表明无反叛之心后辈释放,回到家中就开始着手起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