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一壶烧酒聊先秦 / 第75节

第75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对于旨方所在的位置,历来说法不一,一说其故地与古黎国相近,在今山西省东南部;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旨”通“召”,为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雍城东的召城。
  不管怎样,旨方不服管束,所以武乙领兵亲征,经过数场激战,商军大获全胜,俘获二千余人,全部充为奴隶。
  随后,武乙又率军征服了南方的归国,位置就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境内。
  因为这一系列征伐他都是亲征,不似武丁那样全指望妇好出力,所以有人认为他的武功已经超过了武丁。
  日期:2022-11-2709:21:23
  (续上)
  通过征伐不顺,天下震动,有异心的诸侯和方国也都安稳了许多,这自然稳定了殷商的国运,诸侯也重新前来朝贺。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西部新兴起的周国,此时也不远万里来到朝歌,送上了大量贺礼,以期获得殷商的认可。
  
  当时周国的国君名叫古公亶(dǎn)甫,他带领族人离开了世代与戎狄混杂的豳地(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来到了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建国,定国名为“周”。
  武乙对周国的主动亲好颇有好感,于是当即承认它的合法性,并将周原之地正式册封给了古公亶甫。
  之后周与商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到古公亶甫的儿子季历在位时,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诚,季历还亲自带贡品来朝歌朝见。
  此时周国发展很快,季历曾率兵西伐程(今陕西省咸阳市)、北征义渠(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盘面积扩张得很迅速,国力也是逐年增强。
  
  武乙见季历作为一个强国的领袖还能躬身侍奉自己,心情愉悦,当即赐给他三十里土地、美玉十双、良马八匹,以表彰他的忠心。
  由此可见,到武乙时期,周跟商的关系还是非常和谐的,从这点上来说,武乙为殷商政权的稳固也确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些记载都来自于当时的甲骨文,历史可信度极高。
  之前讲到,到康丁时,巫神之术大肆盛行,能够沟通天神和鬼神的巫师,在商朝的地位崇高无比,有时都可与帝王平起平坐。
  我们之前介绍妇好的时候曾说过,她担任当时的大祭司,即大巫师,也就是巫师中地位最高者,她可以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
  在某种程度上,大祭司地位甚至超过商王,有时还可训诫商王。从这个角度来看,有研究表明,商朝应该是一个由大巫师所代表的“神权”与商王所代表的“王权”构成的二元制社会。
  古今中外,能与王权相抗衡的唯有神权。而在中国古代,能与商王身份相对等的只有是神权的代言人大巫师。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天下之主的商王自然不希望权力与他人平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祖甲时期的改革,其中一项就是对于巫卜的压制,虽然这种反抗并没有太大实质的效果。
  然而到康丁时期,巫卜达到巅峰,大有肆意妄为之势,于是作为王权的代表—武乙,就坐不住了,他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日期:2022-11-2710:49:04
  (续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武乙的种种不尊天帝的行为,实际上是向神权和大巫师们发起的挑战。而从效果上来看,虽然武乙不幸毙命,虽然被当做“武乙无道,遭受天谴”来宣扬,但是他却开了先河,自此大巫师的地位一落再落,到商朝末年时,其作用已经不再明显了。
  虽然大巫师的作用在弱化,但是祭祀却是古代中国永恒不变的话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头等大事,不仅在商朝如此,即便是到了周朝,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多少改变。
  
  如果说有所改变的,那可能就是祭祀的对象了。
  商之前的祭祀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祭天神,一种是祭祖先,而以祭天神为最甚。然而随着神权的弱化,祭祀天神降为次要地位,而祭祖先则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祖甲时期改革了祭祀制度,将名目繁多的祭祀统一到了周祭上来。所以从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到,到商朝晚期时,对先王的祭祀主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以祭祀直系先祖为主的选祭和以祭祀所有先祖为主的周祭。
  从选祭到周祭,实际上是弱化神权而强籆hong王权的另一种举措,从大量的甲骨卜辞发现来看,出现周祭的年代很可能是在武乙时期,而非之前所说的祖甲时期。
  
  所以武乙对于商朝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并非像司马迁所描写的那样昏庸无道,他不仅不是个昏君,而且还可能是个明君。
  武乙算是其父康丁“父死子继”传统的忠实践行者,所以在他死于非命之后,他的儿子文丁便继承了大统。
  《史记》将文丁记为“太丁”,实际上是有不妥的。商汤的长子名“太丁”,根据命名不可与祖先重复的原则,武乙之子名“文丁”似乎更为合理。
  文丁时期,西部的周族越来越强盛,其周围的戎族都被其征服,这自然引起殷商政权的高度紧张。
  
  此时周族的首领是季历,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尊重,他特意亲自将跟戎人作战的战利品进献给文丁,不想文丁忌惮周人做大,于是将季历囚禁后杀害。
  从此,商周反目,这也为多年后周武王灭商埋下了伏笔。
  文丁去世后,他的儿子帝乙即位,而到此时,商朝已经衰落得非常严重了。
  帝乙有两个儿子,长子微子启为贱妾所生,出身低微,因此虽为长子,但实无继承王位之权;小儿子名辛,是帝后所生,因此自然成为了王位的继承人。
  
  果然,帝乙死后,帝辛顺利即位。
  然而这个帝辛可不是个一般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跟夏桀齐名的暴君,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商纣”。
  日期:2022-11-2717:10:44
  第十四章商衰周兴(1真实的商纣)
  “纣”是帝辛的专用谥号,意思是“残义损善”,这就像“桀”一样,历史上只有他一个人可以使用,只不过这个谥号跟“尧”“舜”相比,那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
  
  既然讲到了“纣”,那么有必要先纠正一个错误称谓,那就是“商纣王”。
  在商朝,对于最高权力统治者,生前称“王”,死后称“帝”,比如武丁,生前甲骨文称“王武丁”,死后称“帝武丁”,所以商纣生前就应该叫“王辛”,死后称为“帝辛”。
  “纣”这个恶谥,是周人灭商后送给帝辛的,就像“桀”一样,是商人送给这位夏末代帝王的,目的都是为了贬低他们亡国之君的身份。
  鉴于都是外人送的,并非本族给的谥号,商人不可能称自己先王“纣”这样的恶谥,周人不可能给帝辛加封“王”这样的地位,因此“纣”“王”连用,本就是谬误。
  所以对商朝的这个末代帝王,我们可以称之为“帝辛”,也可以称“商纣”,但就是不能称为“商纣王”。
  
  大多数人对商纣的了解来自于明代许仲琳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对他的直观印象是力大、好色、荒淫、残暴、听信谗言,而他的宠妃妲己的个人标签便是残忍、妖媚、狐狸精,可以说因为《封神演义》的流行,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已经先入为主了。
  实际上,这里面有跟历史相同的记载,也有接近或者胡编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以纠错的方式,看看正史中都是怎么介绍商纣及妲己的。
  日期:2022-11-2720:34:23
  (续上)
  《史记》中这样描述商纣此人:“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也就是说商纣不仅天资聪颖,接受能力强,同时又有很好的口才;不仅动如脱兔,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
  如此看来,商纣是个非常有能为的帝王,这样的领导想必是受到当时百姓拥护的,可能还会将振兴商朝的希望寄托于他的身上。
  所以这么看,商纣并非像后世所附会的那样一无是处,反而优点一大堆。所以孔子的弟子子贡在查阅完殷商的史料后,便客观地指出:“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
  子贡的意思是说,商纣的不善,不像传说得那样不堪。因为君子憎恨处在下流的地方,所以使天下一切坏名声都归到了他的身上。
  当然商纣肯定有自身问题,而且问题还很多很严重,不然他也不会丢掉了祖宗留下的基业。
  《史记》中同样明确记载着他的缺点:“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也就是说商纣的聪明是小聪明,臣下向他劝谏时他可以轻松进行反驳,即便是自己有过错,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口才掩饰掉,从而转移话题的重点。他凭着自己的才能经常在大臣面前炫耀,同时又处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这就是商纣正反两方面的特点:能言善辩、动如脱兔、勇力过人、高傲自大。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商纣一生极其崇尚武功,有史料记载他曾在黎地和渭水一带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之后征讨东夷,还讨伐了有苏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