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看着我长大的空军大院 / 第22节

第22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958年春节我5岁多一点,作为小(老北京人)是第二次进京,我从东北哈尔滨的哈军工大院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市中心东交民巷22号空军大院的姥姥和舅舅家居住。22号院位居东交民巷西头,前门箭楼东北方向。当年是空军首脑机关。后来是空军招待所,文丨革丨初曾是林立国小舰队秘密活动地点。文丨革丨后南端临街建起一座高层宾馆—对外开放。我的印象院子中间是办公大楼,北侧有室外游泳池,西侧是俱乐部。南侧有大食堂。周围是联片临街的欧式小二楼为家属住宅。院内互通。据说以前曾是某国大使馆区。我经常去空军干部灶房打饭。也常去近在咫尺的天安门广场西侧---鸟瞰人山人海的人民大会堂施工工地。1959年国庆十周年大庆前夕,为了便于交通开始大规模拆除前门内城墙。印象最深的是国庆十周年大庆礼炮部队进驻大院,国庆之夜解放军陆军叔叔头戴钢盔,手舞小红旗,指挥人工填弹发射。炮声震耳欲聋。由于紧临办公大楼炮后玻璃几乎全部震碎。听说为此刘大司令好不高兴发了脾气。我们小孩还抢小降落伞和各式样礼花火药燃放玩。
  
  1960年我家搬迁至新址---西郊公主坟(什坊大院)复兴门外14号既现在的空军大院。曾经先后居住过校官楼--9号13号14号楼,将军楼----东区10甲号。1963年8月我回东北老家。先后又与1966年1968年1971年1973年1978年1984年六次去空军大院姥姥家探亲过年休寒暑假故地重游。累计达10年之久目睹见证了大院的或到兴衰变迁。我曾经居住或到过哈军工大院陆军大院市委大院省部大院。我的印象空军大院待遇最高条件最好,教育娱乐住房伙食层次级别分明设施配置一流。空军大院分布为:北区司政后办公大楼区。汽车库警卫营。南区校官区若干4层楼群。西区中将区若干二层独楼群,其中间有一栋三层独楼外有花园小动物园为上将刘亚楼住宅1965年逝世后由继任者吴法宪家居住,东区少将区若干二层独楼群。中心是广场和服务区及育鸿小学。西侧后建空军体育馆
  
  特殊环境机遇使我有机会有条件熟知上层人物。见过大场面大世面。随家人参加出席中央首都军民联欢会。见过毛刘周朱陈林邓彭等第一代伟人。见过众多开国将帅和开国空军将军群,空军乃前辈为之毕生建设献身。曾经有过骄傲自豪攀比。不创不帅/不红不将/不抗不校/不战不尉。我崇拜研究过开国将帅逸事军阶级别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尤其对空军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也曾专门查阅研究过空军史志沿革将领名人。当年我就曾经亲眼见过空军赫赫有名战功卓著的开国空军中将空军副司令员们王秉章,成钧,曾国华,常乾坤,曹里怀,罗元发等几位伯伯一起在大院里的学校门口散步闲聊嬉戏。除了重要会议很难见到如此众多空军高级将星云集。还旁听过1973年空军领导机关庆祝**十大开幕大会。也见过当年文丨革丨的风云人物吴法宪,林立果。林豆豆等。文丨革丨初空军的毛主席象章和毛主席语录样数首屈一指。
  
  我的母校育鸿小学。空军领导机关军干子弟小学。当年属于北京市一流学校,(因当年我的伯父时任北京市教育局长认可)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秩序井然,师资雄厚,教学质量极高。十年一贯制教材。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三层设施齐备,有图书馆体育室。音乐钢琴房。班级旁有乒乓球室三张球台两大一小我就是在此初学乒乓后来进入过专业队训练。我记得美术老师第一课讲的是齐白石的故事。班任老师是师范毕业,音乐老师是空政文工团的。体育老师的是体工队的,就是50年后的今天许多地方的重点学校仍未达到当年育鸿小学的软硬件水平。
  
  我至今仍然保存珍藏着当年---学生成绩册----1962年度三年二班-----空军直属机关育鹏小学(代用)---扉页是北京市小学生守则(草案)----校长李国华空军中校---第一学期老师张燕华(字迹端庄秀丽对学生我严厉无情)第二学期老师黄敬芬(和蔼可亲)---老师评语---家长意见—分数—5分不少4分居多3分个别。
  有趣的是我并无天赋特长却无意中被空政文工团老师挑选经考核进入校合唱团,我们合唱团去过八一学校参加市级比赛获奖,参与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合练,为《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配唱由空军军乐团伴奏至今还可以找到此唱片。我至今还记得合唱团队形中指挥是刘鸿鸿大队长(刘亚楼空军上将司令员之女)(我是小队长曾向她报告过人数)在我左边是吴巴催(吴法宪空军中将政委之女)右边是曹小怀(曹里怀空军中将副司令员之女),还被选入校鼓号队打铜叉经常参加首都的大型活动。班级足球赛。双杠追击。乒乓大小官兵俩打一。弹球比赛,跳方格等儿时娱乐回想起来真有趣。
  
  1963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去八宝山革命公墓祭扫**元老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墓(位于上方是张阑副主席之墓),
  暑假少儿活动站组织我们去西郊机场乘坐主席专机绕飞北京上空一游。1963年著名的全国学雷锋活动开展。据说那是新中国社会风气空前绝后绝无仅有不会再来的最好时期。对全国人民纯洁思想净化灵魂意义重大。学校组织去军事博物馆参观雷锋事迹展览预展。亲眼见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亲笔题词,雷锋日记歪着写字很工整不好模仿,毛选书包袜子牙膏,驾驶的解放卡车等实物。
  
  我的同班要好同学有何伟。在班级我俩都很淘气爱惹祸。但是老师总是批评我而袒护他。后来我才知道,我班他爸官最大。老师也得让三分。可谓陪太子读书。其父何挺一时为空军少将副参谋长后为空军副司令员。(多年长大后我专门查阅何伯伯的资料:要职是代表空军负责安排陪同毛主席中央领导人专机行踪)我经常去何家小院玩耍。何家独门独院土坯墙平房带地下室条件最好。院子很大有桑树林荫小路。我学会骑当时稀有的苏式俩轮小自行车。采桑叶养蚕看画报跟何伯伯下棋,同班同学还有华建国(父通讯兵部长)戴眼镜喜爱看书普希金诗。韩川(父报社副社长)孙卫平(打乒乓球比我强)。耿颖川,等等
  
  课余环境氛围俨然不同。同学之间情趣高雅不俗。争论军史国事名人级别了如指掌。换句时髦的话说---掌握当时党和国家军队核心机密尤其熟悉空军。可以说当年学校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全面发展业余爱好各有所长的素质教育。的确培育锻炼人才启蒙铺垫。为今后经受风雨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当然个别军干子女存在致命弱点,如娇骄二气,怕脏累苦。鄙视普通困难底层劳动家庭子女,相互攀比(比爹官大小比待遇级别比功劳资格)。个别存在父母官大资格老革命有功光环笼罩但对子女娇惯管教不严。但是学生在一起更多的是比学习知识比智商思维比能力水平。
  
  对我影响印象较深的邻居及童年伙伴有
  尚贝(空军宣传部副部长)家子女尚新生尚新建尚新力。子女其母亲年轻美貌。毕革飞(空军文化部长,知名作家。1963年因肝癌肚子浮肿去世。我曾去家中看望)家子毕惠川毕惠高毕惠林(小蛋)。付(空军秘书长)家子付苦力付有力付大力(子其母是文工团的家有钢琴)。任学跃(空军组织部长后任政治部副主任)子任书明。蒋泽平(貌酷似其父擅长绘画古装武侠类)朱(空军报社社长)家子双胞胎朱宏佐朱宏佑其母鲍红一家四红。张家子女张闽南张维嘉。刘兴伍。张(空军保卫部长)家子张红十,空军刘司令员逝世后刘家遗属搬来14号楼,俩女儿刘鸿鸿刘臻臻姐俩漂亮之极,女其母翟云英阿姨(苏联人)在门诊部儿科医生,女其姥姥苏联老太太同住。林一生(空军体工队长)家俩女儿林林,园圆,天生个子很高适合蓝排球不用走后门--等等许多为邻相敬如宾。
  
  也许是少儿无忧无虑哪里热闹到那里去。经常去军人服务社购物。去空军门诊和外总医院看过病。去周边的西邻海军大院黄三楼大屋顶院子比空军的大,北部八一湖学游泳。大院东北邻著名的京西宾馆。军事博物馆我看不够,玉渊潭公园。东临羊坊店,铁道部总院住宅区,南头莲花湖。玩耍。大院西北公主坟商场翠微路商场购物。周日休息日随家人去北京六大公园游玩等等。期间去北京工人体育馆观摩过1961年著名的第26届世乒赛决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