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维特根斯坦认为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于是,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是否存在语言之外无法描述的那种信息存在,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模因!
meme这个词最初源自英国著名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SelfishGene)一书,其含义是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
模因学在SCP基金会项目方面主要倾向于不可能的事情,而不是关于通过信息传播而产生的平凡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它们自身的影响应保持在信息领域。一个模因SCP更可能是一段会让你觉得你有翅膀的语句,而不是一段会让你真正长出翅膀的语句。如果你写下了一段能让人长出翅膀的不可思议的语句,那么它应该被描述成其他东西而不是模因。——《了解模因学》
“模因”是一种信息粒子,是一种能记叙事物的单位。通俗地说,它是一种异常的想法。它就像病毒一样,可以不断传播,所以它又称“模因病毒”,大多数情况下,传播模因的事物(媒介)并没有异常能力,而是它的相关信息有异常能力。传播模因与传播信息相关。比如说有一本书带有模因的性质,那么它本身无任何异常,有异常上它上面记录的信息,也就是字。
它是一种只存在于概念中抽象想法,对有思维的个体起作用。所以它不具备任何物理特性,但它仍然非常危险。它的性质与病毒就几乎相同:当它独自存在于一个信息载体中不会有任何作用,在它寄宿于人类的思中才会生效:它只会在被人感知或现解之后才会产生异常。
一般的模因,当你理解或感知道它时它的异性性质就会体现:它会疯狂地往你脑子里钻。它具有强制灌输性,你无法控制地会接受这种想法。比如一个有模因性质的SCP,它可以让你观测到它后让你疯掉,那你就真的会疯掉。而“让你疯掉”,是这个SCP的认知危害的性质,促使你发疯的玩意才叫模因。你可以这样理解:它是传播认知危害的媒介。
模因通俗的讲就是一种强制灌输入大脑中的想法,它会传染并携带认知危害。如果你被它感染,你会被被强制接受它。
例如JOJO奇妙冒险石之海的多明尼克·布奇替身能力天气预报的特殊替身能力“狂风暴雨”,其能力可以操作臭氧层来改变阳光在大气层的折射率,产生彩虹,被阳光照射到的人会产生天然的“潜意识效果”,影响生物精神层面,受影响的人深信自己会变成蜗牛,行为与意识都会变的跟蜗牛一样。这其实就是模因的一种体现。
模因之间也有高低之分,高序列的模因可以覆盖低序列的模因,如果你同时受到了两种模因的影响,比如第一种让你认为自己是青蛙,另一种让你认为自己蜗牛,那你该如何认知自己,是进入疯狂的混乱,还是其中一种模因胜出,那就要看模因的序列层级,如果青蛙模因层级更高,那该模因就会覆盖蜗牛的模因。
提到青蛙突然感觉自己的意识中时间的概念受到了莫名的模因影响,我记得一分钟应该还是61秒吧!咦!不对,一分钟明明是59秒,一个异议的声音提出!
诶!诶诶!诶诶诶诶!怎麽有的人一分钟多了一秒,有的人少了一秒,这是谁的模因在影响我们对时间的认知,难道说,是那位大人!不敢想太多,作者看了看手腕上的呱太手表,陷入了沉思,嘛,算了吧,三点钟了,饮茶先了,喝口红茶再继续写吧。
提及到模因覆盖原理,其实用一个更加简单通俗的例子解释或许会更加清晰,我尽量用不超过初中水平的知识给大家讲解清楚,比如说1+1=2,这个就是一个模因,1+1+1+1+1=5,这个是加法的一个模因,我们小学的时候就会算,但到了初中,我们还会将这个式子再写一遍吗?我很会用更高级的一个算法乘法1*5=5来诠释上面这个公式,看,很简单吧!1+1+1+1+1=5这个模因就被1*5=5高序列替代了。
那咱们稍微提一(亿)丢丢难度,众所周知,宇宙之中原本有四大作用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以及引力,但经过广义相对论的洗礼,已将引力剔除,因为关于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的这个模因已经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时候,被测地线理论的模因完全的诠释了。
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认为,引力不是力,只是质量和能量令四维空间弯曲的结果,诸如地球这样的物体并非收到称做引力的力的运动而沿着弯曲轨道运动;相反,它们之所以沿着弯曲轨道运动,是因为在弯曲空间中,它们遵循折一条最接近直线的路径运动,这个路径称作测地线。
因此新的模因完全覆盖了旧的万有引力的模因,而且你一旦接受,模因的影响会无法逆转的,你再也不能接受牛顿经典力学的说辞,虽然他在地球online的模型上还能适用,但你已经知道了它的局限性,更高序列的模因已经将你的认知提升到了新的层次。
而且他三种基本作用力在杨-米尔斯理论的高序列模因的影响下,也逐渐走向大一统的道路。杨振宁-米尔斯理论旨在描述基本粒子的行为使用这些非阿贝尔李群和统一的核心的电磁和弱力(即U(1)×SU(2))以及量子色动力学理论的强力(基于SU(3))。从而形成了我们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理解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