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神幻物语 / 《夏史——高祖本纪》

《夏史——高祖本纪》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高祖武穆德圣大统明皇帝,名穆,大景元泰三年生。
  时京师动荡,沦于敌寇,外夷尽入,高祖父为护妻子避祸,于洋夷所戮,元泰三年冬,高祖迁长安。
  元泰四年,洋夷入京,据三关五城,另谋西进。时帝在长安,欲亲征,以藩故土。然兴师十万,败于潼关,洋夷西进无所阻。
  元泰五年秋,长安沦亡,洋兵弑杀,戮布衣者三万,景军无以阻。时帝南下避祸,北境沦丧,天下动乱,高祖母亦携高祖南下,以避兵乱。
  元泰九年,东瀛率军进犯,海防三战不捷,江陵沦亡。同年秋,东瀛入苏杭,焚房舍数千,良田万亩。掠民女无数。
  元泰十二年,高祖稍长,携母避于肇蜀。性聪慧,好勇,常奔走于城外。
  元泰十五年,帝求和,于长安签亡国之约数章,此章出,大景万民哗然。
  元泰十八年,母为洋人群辱,事毕,抛尸于南泽。高祖闻之大怒,杀洋兵数人。衙门遣往,牢高祖于北门,刑期五十年。洋人不满,欲杀之,官府无奈,遂从之。
  高祖于北市,责令处斩。时天有动荡,五雷俱出,风云急下,高祖逃,数寻无踪。
  元泰二十年,高祖年十八,时,景祚即终,义军四起,高祖亦潜图义举,觅壮士五百,居于山上,常扰洋夷辎重。
  元泰二十一年,高祖进蜀南,无阻,得乡军三千,次进肇蜀。景军鄙钝,常缺军饷,闻之亦从于高祖。同年秋,高祖据肇蜀。
  高祖据蜀地,杀洋夷为祸者千,洋人怒,施威于朝廷,朝廷遂遣蜀东兵者五千,以剿高祖。
  高祖于岷江,战与景军。时景军势大,掳青壮者一万三千人,充于军队。洋兵五百,亦从于景军。
  时冬雪已降,肇蜀湿寒,洋兵受冻者众。元泰二十二年一月,景军西进。
  高祖于江口筑堤,以堤为城,固守江口。时寒潮临蜀,江面初冻,不能载人,坠江景军者数。三月,高祖固守于堤,三阻景军,然不能挡,遂率军而退。退至岷江西,高祖开堤,冰水叠灌,景军亡者数百,士气低糜。高祖遂再聚乡勇,亲往击之,大胜,士气大振。四月,两军决战,高祖难抵景军之众,另遣三路围截,遍插义旗。景军见满山敌众,自觉不敌,遂退往蜀东。然关口被围,四面环敌不能出,遂降。高祖大胜,携众于成都,统肇蜀全境。
  元泰二十三年,帝崩于京,御前将军皇甫昌弑幼帝而自立,改号大齐,年号天化。天化元年,帝聚西洋东瀛之使于京,设十六条例,许洋人特权于华夏,令初下,天下鼎沸。高祖以讨贼之名,自封蜀川刺史,宣战于帝,帝怒,遣弟皇甫睿领新军两万,南下击高祖。
  高祖在蜀,礼贤下士,赏罚分明,民多赞誉,积德甚广,贤士多往蜀地投高祖。初春,齐军至蜀境,高祖命征虏将军郑天德率蜀军五千迎敌,初战捷。
  待齐军辎重至,以筒炮火枪相战,郑天德不敌,败绩,携蜀军死士苦战,卒。
  高祖大怒,欲亲往击之,幕僚程浩谏之,曰:“齐军势大,备有洋枪火器,有洋夷助力,我军必不敌,毋往而击之。”高祖遂罢。
  齐师西进,蜀军大败,高祖分兵五军,亲领一军击齐,会战于成都。洋军重炮攻城,布衣亡者众,时蜀营有欲降者,高祖斩之。
  天化元年秋,高祖败于成都,齐军入城。有谏者请高祖西退以避锋芒,高祖不从,携民战于成都。苦战十日,弹尽粮绝,齐军势大,高祖不得胜。
  高祖战于成都时,四军迂回,两军后击齐军辎重,火器不得战,侧翼两军遂袭,破敌于河口。皇甫睿大惊,移成都之军以夺辎重,然命不及达,侧翼军已至。
  皇甫睿大怒,亲遣火枪队以战。时秋雨连绵,蜀地阴湿,火药尽湿,齐军遂大败。皇甫睿败逃。
  皇甫睿至朝,报帝战果,帝怒而斩之,再遣军十万。以三路击高祖。
  天化二年,蜀地大疫,高祖遂开仓放粮,重金请中医,洋医以治疫,四月,大成。
  五月,哥伦比亚之使至蜀,欲助高祖成事,待践祚,以关税盐税相抵。高祖不从,遣使归去。
  六月,齐军又至,高祖自知不敌,遂设计分化三军,八月,蜀军北伐,携齐军之火枪重炮,重创三军,齐师败绩。
  天化三年,高祖东进,天化四年,至江淮。
  天化五年,高祖兴工厂于江淮之地,广开商埠,引外洋之术,以壮军威。
  天化七年,高祖所辖之地大治,洋人不骄,布衣不乏。天化八年,高祖北伐。
  帝闻高祖将至,大惊,遂遣使而往,欲共分天下,南北二帝而至。高祖不从,曰:“吾起兵为民,兴业为民,击贼寇外夷为民,安有图权势而祸于黎民之理?且天下动乱,百姓困苦,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使者归,帝大怒,以不尽其责杀之,遣军迎敌。
  高祖与帝战于太行下,初战捷,战三年,外洋介入,引洋枪队而攻之,高祖不敌,其部亡者两千。帝再遣使,欲与高祖以和,高祖遂罢北伐之事。
  天化十二年,高祖归,自封镇南将军,设钦天监,以研制敌克敌之术。将军府设三十六爵,俨若朝廷,又开科举之途,招纳贤士,以善工者为重。时人歌曰“萧穆将军在南疆,开化纳士国崇祥。”
  高祖在南疆,兴学堂,筑工厂,改军制,习洋语。亲率将军府臣僚习西洋之工,三年,初有所成。
  天化十五年,北疆动乱,洋夷骄横,帝不能制。然南疆升平,布衣皆往,帝不悦,遣使至之。
  使会高祖于将军府,言帝为正主,公为将军,可有臣不从天子而夺庶民之理乎?
  高祖曰:“天子无德,百姓俱逃,择贤者而从之,何过之有?”使不言,高祖设宴于将军府,宴毕,遣使北归。
  天化十五年夏,帝诏诸郡县,凡有流民南逃者,皆诛之,民皆怨怒。
  天化十五年秋,南疆之工大成,高祖兴新式学堂近百,揽贤才无数。机工近万,钢厂四起。高祖闻西洋之政,民主共和,心向往之,遂苦习之。同年冬,帝作《同安大诏》,民更怨。
  天化十六年,高祖遣军三十万北上,亲率新军五万,携西洋钢炮,铁甲重车,齐军溃不可当,谓之为“军神”。
  天化十八年,高祖至华北,帝大惊,欲再署合约,高祖不从。
  高祖在华北,洋使皆往,言若将军继前朝之约,洋军必至而助之。若否之,则洋军助齐。高祖闻之大怒,欲杀之。程浩谏曰:“洋人多诈,谋我河山,何不将计就计,以洋制洋?待天下安定,再谋洋人。”高祖曰“善。”遂诺洋使。
  洋人大喜,撤军于齐,帝惊,欲再署条约以博洋夷之助,洋不从。
  洋军助高祖,欲入制于军。高祖不悦,另设附部以填洋军。
  天化十九年,高祖进帝都,帝溃而北逃,同年秋,华北归附。
  帝迁都于奉天,遣使言曰:“朕春秋已高,不胜治天下,愿让位于将军,法尧舜禅让之义举,以安天下万民。朕欲退位于北寒,为安国公。”
  高祖闻之怒曰:“天子失国,孰谓安国公?天子欲法尧舜,尧舜为祸国殃民者乎?吾欲开民主之盛世,毋言称帝!”
  天化二十二年,高祖北伐大胜,齐祚终,帝投于北江。
  高祖建都于齐景之故都,人皆称“贤帝”,高祖不悦。
  高祖设三院,欲行三权分立之事,法西洋民主之制,以安天下黎民。然旧臣跋扈,官习甚重,高祖之策不得行,佞臣欲以民主之权威高祖。且民智未开,不识民主之政,高祖遂罢,逐杀佞臣者数十。
  丙午年,高祖建国于京,国号大夏,年号启明。时人皆称颂。
  高祖治夏,性谦和,治民以德。以德化忠义化民,以杀伐果断治臣,启明三年,天下大治。
  高祖出身于民,常言为人君者,当思黎民,通百姓之苦。遂设龙图阁,以通百姓言路。高祖初立时,为兴天下之业,下圣旨十五道,所涉甚广。高祖聚天下贤者于宫,无论华洋。凡有学问者,高祖皆敬而习之,百姓赞其好学。
  高祖建夏,洋人遣使,欲使高祖偿其诺,继前朝之旧约。高祖怒,遣使而归,洋夷闻之,大怒。
  高祖常与民同乐,启明二年冬,于京之东街同民舞狮,以庆年关。洋人刺高祖于东街,时风起扬沙,刺客不得,为禁军所获。
  高祖怒,欲战于洋夷,丞相程浩谏之,曰:“陛下圣德,心虑民生,不屈膝于外敌,此为大贤。”高祖曰:“此不为汝之策乎?今洋人跋扈,朕何所适?”
  浩曰:“陛下毋起而战之,大夏初立,休养生息,不宜战事,望陛下设缓兵之计,以得喘息。”
  启明三年春,高祖开十八口通商,设商埠之规二十五条,以束洋夷。遣使于西洋诸国,言之曰:“今国家初立,尚需缓和,况朕根基未稳,不宜即刻而继前朝之约。今广开商口,以通和于诸国,待以时日,根基稳固,便可继之。”时西洋诸国混战,无暇东顾,遂准高祖之策。
  启明五年春,高祖封禅泰山,时云乌黑数日,高祖至,云成龙虎色,彩霞出于丛云。高祖祭天,天降九雷,雷刻山石,得《天启录》,高祖命而录之。
  启明六年,国大治,军工四起,新军威仪,高祖遂兴策于经济,以强大夏。
  启明七年,洋夷观大夏之治,欲使高祖继前约,高祖怒曰:“朕为天下人之天子,非一家一姓之天子。国策大政需议于龙图阁,朕为天子,安能一人独裁?洋夷久跋扈于夏,今欲再行亡国之策,朕安能从之?今大夏昌宁,尔辈若来,朕亦不惧!”
  启明七年夏,洋夷十六国联军至夏,高祖兴兵而战。
  联军至渤海口,炮轰诸城。高祖遣水师铁舰四十,围而截之,迫敌登陆。高祖亲引重兵守于岸口,重创洋军。
  启明八年,联军五路入夏,高祖退兵于京。同年秋,联军犯京,高祖亲上城楼督战,被流弹所伤,触及经脉,去之左臂。
  启明九年,京城沦陷,高祖欲再战,群臣不从。丞相浩曰:“陛下万金之躯,为天下人之精魂,陛下若崩,天下人何从?大夏子民安能奴于洋夷?”高祖自知春秋高,掩目涕泣,军士吟国歌《无衣》,携高祖西退于长安。
  启明十年春,华北沦亡,洋军屠戮百姓数十万,高祖大怒,聚兵于长安。同年秋,会战于潼关,破敌西路军。夏军大胜,高祖再负伤。
  高祖于长安病榻,深研《天启录》,十年冬,做赤金理论四十九篇,转移钦天监。
  启明十一年,洋军再聚兵于长安,高祖欲督战,众臣不从,缚高祖于蹋,高祖欲杀之,众臣亦不从。高祖怒而鞭,丞相解衣而跪受其挞,亦不从。同年夏,将军李国睿分兵而制之,三破洋军,洋军转而南下。
  启明十二年,洋军兵分两路,南路困于两江总督淳于忠,西路再战于潼关。冬,潼关破。洋军西进。
  启明十三年春,高祖与洋夷决战于长安,险胜,亡者数万,高祖伤十余处,御医抢救不得,次日崩。
  高祖光正伟亮,少有大志,好学善武,有远谋,可为百万师之统帅。高祖常忧天下布衣,凡事之行必以身效,群臣赞之。高祖崩,天雨十日不绝,百姓涕泣,遍野哀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