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这是杨业曾经上学时写作文用的最多的句子。
如今,却算是真正体验了。
此时,距离当年的围城之战,已经过去两年光景。
至于那场围城之战的结果,杨业站着,活的好好的,自然是赢的,输的那个,早就躺下了。
两年时间,发生了不少事。
杨业大败童千文后,携大胜之危,出兵四方,北上西进,拓地千里,往北相继攻下了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等地,基本上将楚王王永生庆的地盘全盘接收,往西攻下了建州,信州,洪州,将势力范围延生到江南西路。
武朝那边,童千文的大败,杨业大军北上的步伐,让周喆彻底吓破了胆子,惊慌失措,惴惴不安,朝中大臣亦是人心惶惶,秦李二相亦是一筹莫展。
毕竟,武朝虽已经与北方靖国达成和谈条件,但抽调西北边军后,北方防线本就有些空虚。此时,却万万不敢再二次抽调,而没有边军将士这般精锐,仅靠禁军、厢军等战五渣,又如何挡得住方天雷精锐大军的步伐。
最终,在这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太师贺元常上朝请命,愿南下与贼寇方天雷议和。
武帝周喆大喜过望,又一次施大礼拜托贺老太师,一如当年与靖国的和议。
杨业并没有一举拿下武朝的打算,北方的百里宏亟才是大患,毕竟,他也不知道剧中那个宁毅的对头是不是真的一同穿越到了这个世界,在靖国给百里宏亟打工,他几次派出的谍报司成员都没有打听出一点东西。
因此,让武朝给他当几年的地理屏障,消化治下,养精蓄锐才是要事。
就这样,议和之事,在杨业和贺元常亲切交谈下,顺利达成。
条件与原先的梁国、如今的靖国差不多,都是武朝低头叫大哥,然后年年纳岁贡,除此之外,杨业根据前世青国的历史在条约增加了数十条通商条文。
而京城所在的北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早就没了自给自足的能力,每年都要从南方运送大批粮食过来支援。
这个,就叫做漕运。因为运送粮食的船队,走的是大运河。
杨业虽然不打算立刻动用枪炮拿下武朝,但不妨碍他经济殖民,倾销商品获取大量利润。
江宁条约签订后,战火停歇,除了局部地区有战事外,天下大体进入和平时期。
与此同时,坐拥三十六州的杨业,改江宁为圣京,于圣京正式祭天立国,取国号为明,称大明国,又称圣朝。
明这个国号不仅借鉴了异界同位体明教教主方腊的身份,也借鉴了曾经世界将来那个唯一一次以南统北的朝代。
至此,天下格局明朗,北有靖国百里宏亟鲸吞梁国后吸收壮大,南有明国方天雷割据三十六州积蓄实力,被夹在中间的武朝周喆最是惨淡,日日为筹备两国岁贡夜不能寐。
。。。。。。
古老的秦淮河日夜流淌,两年前的血水早已风干,河边两岸再一次回归繁华。红粉高楼内,又响起了往日般的莺歌燕舞,欢声笑语。
文人骚客,土豪士绅汇聚,高谈阔论,觥筹交错,一副盛世光景。
“董兄,恭喜恭喜。”
“运气运气。”青衫中年骄傲地谦虚着。
“董兄,你苦读二十载,历经两朝,终于高中,何不吟诗一首,以抒此情。”
“吟一首。”
“吟一首。”
“拿笔来。”
董劭回忆往昔,从武朝屡次不第,到如今天地变色后,终于要踏上仕途,心头豪迈之气大起,猛喝了一口杯中物,大手一挥,挥毫泼墨。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好。”
“好诗。”
“好诗。”
与此同时,在原江宁城基础上圈扩建十数倍,已然形成内城、外郭的圣京内城皇宫之中,杨业正看着这次举子的卷子。
立国之后,面临治下官员稀少的局面,杨业不得不大开恩科,他不是没想过开学校之类的,但想了想就抛之脑后了,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来。
当然,圣朝的科举考试内容,与武朝的儒家精义不同,更偏向于实际,包含算术、律法、农学、商业、工事等等。
杨业初开科举时,多数文人都有些哗然,毕竟读了十几年的四书五经,突然说不考这个,抵触情绪大起,部分起了野心的豪强世家更是借助这文人怨气,公然反叛,毕竟,在他们看来,方天雷这种贼寇都能创下这般家业,他们如何不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声势浩大的反叛,只是月余就被杨业大军镇压,成了杀鸡儆猴的鸡。
此后,被教做人的文人一部分跑到武朝、靖国,想要与周家共治天下,一部分在做官的诱惑下,在第一批科举出身官员的快速晋升中,很快就抛弃了逆反情绪,高兴地投入到新科举中。
“圣上,您该用膳了。”皇后邵仙英穿着红色的凤袍出现。
“端上来,在这里吃。皇后与朕一道。”
杨业招了招手,让邵仙英坐到他边上。
“是。”
邵仙英笑着应了一声。
没一会,尚膳监上了“燕窝清蒸鸭”、“盐煎肉”、“东鲁肉”、“肉丝山菜”等等七十二道菜。
两人一边吃,一边讨论了些事务。
杨业第一次做皇帝,发现事情是真的多,也真的累,但他还是做得很高兴。如果有数据面板的话,他相信自己的理政能力数值绝对大涨了。
“圣上,姚夫人求见。”
“宣。”
不多时,进来一个穿着深蓝色长服的妇人。
“参见圣上,皇后。”
“免礼。过来一起用膳。”
“是。”
姚夫人顺从地到他另一边坐下。
姚夫人,原苏家大房长媳,苏檀儿之母,身姿丰腴,步履轻摇间,像是熟透的蜜桃,散发着浓郁的桃香。
两年前,还在霖安时,苏檀儿和姚氏还住在楼舒婉的院子里。
偶有一次,杨业见她在院中哭泣,只觉她年纪轻轻没了丈夫,就要守寡,甚是可怜,心生不忍,无奈宠幸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