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诸天里的宗师 / 第六章 散伙

第六章 散伙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北京。”王三胜怔怔地看着面前城楼上高挂的牌匾,口中不自觉念出上面写的两个字。
  那狗头虎在王三胜几人下山之时也如跗骨之俎般常常出现在山林间,时不时大吼一声,驱使些动物捣乱,惹得众人心头恼火,但这虎精又深谙游击战十六字决,从不正面与他们交手,让王三胜一行人恨得牙痒痒。
  一路上遇拦路贼,斗狗头虎,风餐露宿险象环生的来到了北京城前,一时间王三胜居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进了城没几步,王三胜看着头顶上的广安门开口说道:
  “你们知道为什么每次来北京,我们运镖的总是从这里进吗?”
  众人彼此对视一眼,皆不明白。
  王三胜又介绍道:
  “北京有个地名叫做达官营,在广安门外。达官在清朝指的就是镖局的镖师。之所以镖局都开在这附近是为了方便国家管理,因为这一伙人都懂点武艺,手上都备着家伙。”
  “清朝时有个规定,镖师进出京城,不论是往哪里去还是从哪里回来的,全部只能从广安门进出。所以广安门也就成了当年镖局进出北京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久而久之,大家直接把镖局开在广安门外。”
  “这规矩,也就延续至今。”
  街上人潮汹涌,房屋鳞次栉比,尽管生活困顿,但北京街上的百姓皆身着长袍马褂,穿戴齐整,男人们头顶戴着各色的瓜皮小帽,操着吞字的京腔同人交谈。
  “哥几个,第一次来北京吧。”
  在告别了张环等人后,一个穿着千层底布鞋,披着短巾,身着汗衫,高大,腰挺得直硬的男人拉着人力车,刚送走一班客人又笑眯眯的迎上了王三胜一行人,主动搭话道。
  “是,这附近有什么饭馆好吃吗?”王三胜没急着否认。
  “您几位不妨来灶温饭馆尝尝,价廉量足,老板是山东人,地道的鲁菜,绝对合您口味。”那男人有点羞怯,他颧骨和右耳之间有一块不小的疤,但整个人给人的感觉不是凶恶,而是可爱淳朴,像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说道这个灶温饭馆,在六朝古都的北京虽不如八大楼之流名气大,但比历史底蕴倒不算逊色。
  在1750年上下,这老板的祖上便在北京隆福寺附近租了个小铺,字号“隆盛号”,小铺添的灶火,因为店堂小,故灶台最初就设在街上,每晚以后,也不封死炉火,在寒冬腊月的三九天,便有不少叫花子在这灶台边上取暖,一来二去也便口口相传把这户铺子叫做“灶温”了,取自灶火常温之意,反倒没有人叫“隆盛号”这个名头了。
  民国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不论是评书相声一类的传统艺术,还是江湖这类传统文化,都相当的璀璨夺目,对比现代的凋敝景象,或许这段时期正是传统文化的“回光返照”吧。
  洋车也是个时兴的玩意儿,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包车,在民国初期,北京还没改名,而中国也在1907年才有第一个公共汽车线路,显然还没普及到北京,所以有身份地位的人出行甚至会专门雇上一位车夫给自己拉车,《骆驼祥子》中的曹老板便是如此。
  “成,叫几个人载我们去吧。”
  “老王还有陈哥,生意来了。”那车夫点头称是,转头吆喝起来。
  ……
  到了地方,付了车钱,便进了这灶温店。
  一进门是柜台和炉灶,锅勺翻炒声不绝于耳,屋子非常高大,摆着长桌与方桌,长凳与小凳,都是茶座儿。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笼的地方。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近百条长凳坐满了人,一位穿着灰白马褂的师傅大马金刀坐在台上,醒目一拍,台下的茶客也便聚精会神的听着。
  “这一回扬州请南侠这才要二摆杭州擂,南北昆仑会,北侠会群侠,童林童海川要双钺!”师傅忽的住口不谈,抿了口茶沫子润润嗓。
  “分双剑!”台下众茶客异口同声喊道。
  王三胜叫了好几盘菜,正等待的时候见馆子里演了这么出戏,心知这是他们来的不巧,一进来就刚好赶上这“驳口”的时候。
  驳口这个词是评书中的专业术语,就是一段评书说完,拿来收尾的话,也经常被用来吊人胃口,有时可以类比为网络小说中的断章。
  他端起温热的二两小酒,再捻起几粒花生米,津津有味地看着这出结尾,吃的好不快活。
  待到这师傅说完这一回,边上一小厮便拿着一个竹筐在茶客间游走,讨钱,评书,相声这一类与戏剧不同,不收门票,而是靠这种方式来赚钱谋生。
  那小厮也是眼疾心明的主儿,见到王三胜一行人刚进来,也就听了个尾巴,便刻意避开了他附近,以防他下不来台。
  王三胜却主动起身,甩手扔了个银元进去。
  那小厮当即就作揖给王三胜,而这时先前台上那位师傅正好下台,对着王三胜道了声谢。
  “辛苦,这讲的是雍正剑侠图?这位师傅贵姓?怎么称呼。”王三胜抱拳道。
  “免贵,鄙人叫赵傑星,这说了个驳口您就听的出来是什么,是行家啊你呐。”
  “听你口音,是天津的?”
  “正是。”
  “老乡啊!”
  两人热切的交流一番,最后王三胜请这位师傅喝茶,师傅找了番托词离开,末了留下一句话。
  “王师傅,您是讲究人,我送几位一道财路,最近这几天北京这地界可不算太平,我见你们身上都是有功夫的人,要是有门路的话可以找些神鬼志怪之事解决。”
  李龙听到此处停了停筷子,若有所思。
  目送着赵师傅离开,王三胜缓缓喝了口水,带着点复杂眼神打量着李龙,看的人发毛。
  “不如就地散伙了吧。”王三胜语出惊人。
  李龙歪了歪头,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我不晓得你到底什么个来历,我也不傻,一个刚入行的趟子手手底下能有这么硬的功夫?还会使火器?但咱们风雨同舟一路过来,也算得上是过命的交情,给您点盘缠,不如就此别过,相忘于江湖,您也别打我们镖局主意。”
  李龙不好反驳,干脆默认。
  “现在这世道水深,要不拿这钱做笔营生吧,也省的去干那把脑袋别裤腰带上的买卖。”
  王三胜言及此处,像是想到了什么,神色有些落寞,他摸了摸腰上的金丝大刀与“沙”字小旗,冲着李龙抱了个拳,丢了一袋银元,带着吴恤张白,拖着步履离开。
  李龙草草解决了桌上的饭食,起了身正要结账,小厮却赶过来说账已经结过了,说罢就匆匆收拾桌子。
  李龙掂量了一下手里的钱袋,砸了咂嘴,又道:
  “讲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