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误入废柴小穷社 / 1.30 你厉害

1.30 你厉害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营销部的签字,check~
  出版部的签字,check~
  现在就差总编大人的签字,就齐活儿啦!
  于是,我赶紧往赵总编的办公室跑去,结果敲了敲门,却没有人应。我不甘心地把耳朵贴在门上,仔细听了又听,没有一点动静。
  “这么早……就下班了么……”我看了下时间,明明才五点零一分!
  看来小穷社从领导到员工在下班的这件事儿上都尤为积极主动,等我再次回到编辑部的时候,居然只剩下贝贝一个人还在“坚守岗位”。
  没办法,我今天想要在一下午搞定签字的梦想算是破灭了。
  唉,折腾了半天,我自己的稿子也没时间看,明天是这周上班的最后一天,希望我能顺利地把发稿单签完交给贝贝吧。
  其实最让我郁闷的是,申请一个书号而已,为什么需要找这么多领导签字,还要准备一堆的文件呢?想到这里,我忍不住跑过去问我的“小老师”——贝贝。
  这几天观察来看,脾气最好又最有耐心回答我各种问题的,大概就是她了。不过为了显示我并不是单纯把她当成答疑解惑的“工具人”,我试图用一种女生常用的“夸夸法”来切入话题。
  “贝贝,你做的这个海报还真的挺好看的,清新素雅,重点突出。”
  “怎么突然这么夸我……”她心领神会地说:“是不是有啥问题想问我,没事儿你直接说,我现在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没啥特别着急的事情了。”
  “其实我就是想知道,为什么申请书号这么麻烦。对于出版社来说,书号是不是很重要,或者很稀缺啊?”
  “嗯嗯。我不确定你之前是否知道,在中国大陆,只有正规的国营出版社才能有资格申请书号和cip,而且每个国营出版社每年分配到的书号数量是有限的,不能随便使用,更不能乱用。尤其是近年来,书号的发放门槛太高了,放出来的书号也比之前少,那我们社来说,现在每年就只有大约一百个书号可以使用。”
  “比我想象的要少很多诶……”
  “大型的出版社,编辑部多,图书种类也多,分配的书号自然能多写。可是,除了国营出版社之外,市面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民营出版公司。也许有的你也听说过,比如读客、果麦、磨铁……”
  “我读书那会儿还买过磨铁公司出的书呢。那这些民营的出版社想要出书怎么办呢,如果没有资格申请书号的话?”
  “民营公司一般会和国营出版社合作,前者主要负责选题策划和后期宣传,而国营出版社主要是负责审稿和申请书号、CIP这些,民营公司比较有钱,也会资助出版社很多出版费用。像这样出的书,我们就叫做合作书。相对的,如果是没有民营公司介入,而是国营出版社自己找的选题,那就是本版书。”
  我明白了,出版部刚才那两位编辑老师吵来吵去的合作书,原来就是这个意思。
  “听起来,合作书似乎更好一些诶,又能免费得选题,又可以拿到不少钱。”
  “话是这么说啦,可是现在民营公司的选题良莠不齐,而且他们往往把版权资源把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出版社相当于只是为他人做嫁衣,对于出版社长期的发展,其实没有太大帮助。”
  “我还有一个问题来着……就是下周我们要去参加的这个书展,听说是国际书展。也就是说,会有好多国外的出版社。可是那天,我看手机上的地图,发现企鹅出版社呀牛津大学出版社呀,在北京好像也有分部,那他们是什么情况呢?”
  “国外出版社其实和民营公司有些相像,他们也没有申请书号的途径,所以也需要和国营出版社合作。我们社就和好几个国外的出版社的中国办事处有合作,不过这部分选题,一般都没有啥出版资助,而且利润也是五五分成……总之,书号和CIP是一个出版社的重要资源,得好好珍惜和利用的。”
  “这样啊……感觉贝贝你这么一说,我顿时就豁然开朗了。感觉你好厉害,才来出版社一年,就懂这么多东西。”我趁机夸了夸我的这位“小老师”。
  可是她却摆摆手,对我说:“哪有,你才是厉害的那个。要知道,当初我们社长为了挖你,可是费了好一番功夫呢。”
  这话突然把我整蒙了:“挖我?不是我老师推荐过来的么……我还老觉得自己是走了内部通道,有些不太好意思呢。”
  “其实说是内推,我们社长,还有苏武主任,老早就知道你了。当时你是不是写了一篇关于《浮生六记》的读书笔记,发到朋友圈里了?”
  “额,是啊……你们不会看到了吧!”我顿时耳根子都红了,那篇读后感是我闲着没事儿瞎写的,而且也只是放在我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上,都没有几个人关注的那种。
  噢,我想起来了,后来王老大好像还转发了一下。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小穷社的社长才会看到的么?
  “我们社长也是无意间读到了你的读书笔记,感觉挺惊艳的。他是开例会的时候,给我们展示了你的文章,原话是:‘这小孩儿不错,有机会挖过来,以后我们社需要更多这种新鲜血液’。”
  啊,一想到自己的文章被这么多人“视奸”过,我就尴尬到脚趾扣地……
  “后来,社长就去找你们导师好说歹说,让他帮忙做你的工作。之后我就不清楚了,只知道不知怎么的,你就突然答应了,还发了简历过来。社长当然很开心,就火速笔试、面试一条龙,把你招进来了。”
  “啊……”
  故事的开头,竟然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不是潦倒青年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偶尔获得出版社内部招聘机会,而是文艺青年由于朋友圈的读书笔记而被导师社长联手套路进了出版社。
  这大概也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