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干涉思维 / 4. 调查 一

4. 调查 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单一股权结构向双重股权结构的变更计划一直被搁置了下来。”秘书翻看着过去的董事会决议书向乔文泰说道。
  “我们要重新启动这项计划。”乔文泰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高楼下攒动的人群,那些都是公司的员工,忙碌而有序。
  “股东大会那边的情况对您很不利,特别是在这次舆论风波爆发后,他们对您的意见很大。”秘书想起了之前发生过的事,股东被分为了两个派系,想要下达新的决议书,并不是那么容易通过。
  “想要重新掌握一切,就必须付出点代价。”乔文泰转身回到椅子上,拿起架子上的一份文件,那是股权结构书,他简单翻看了一遍继续说道:“明天帮我约一家投资企业负责人。”
  “好的,董事长。”
  秘书很快便转身离去,只留下乔文泰一人在办公室中闭目思索。
  “昙总。”
  昙心听见有人叫她,回过头,原来是项目组的组长,一边喊,一边朝着昙心快步走来,像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是关于审批的事?”
  在那次试验之前,项目组便一直在向医学道德伦理委员会申请人体试验项目批准书,但受舆论的影响,委员会的成员中,也有一部分不看好这项技术,委员会内部讨论过多次,直到现在,也迟迟没有给出审批意见。
  如果没有通过审批,人体试验将迟迟无法进行,科研项目进行到最后阶段,理论上已经具备实施条件,但还缺乏人体实验数据,是否对人类有效,在没有进行实验之前,这都属于未解之谜,尽管理论上可行。
  “是的,昙总,委员会那边在今天上午给出了审批意见,这是意见书。”杨工还喘着粗气,手里拿着一叠文件,一把放在了昙心的手中。
  昙心大致翻看了一遍意见书中的内容,里面有许多关于实验项目进行时的限制条例,必须在其限制条例的规范内进行项目实验,否则便违反了审批意见书的条例,实验项目将不再合法。
  “上一次的实验数据对比结果出来了吗?”
  昙心从身后的柜子里拿出一叠资料,翻开其中的一页,上面记录着上次的实验数据。
  “出来了,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完全吻合,但是受计算机的性能影响,编码分析转换的时间依然过长。”
  昙心若有所思,她看着上面的数据,这不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如果要商业化,至少在编码分析与转换的效率上至少得提升至现在的1200倍才能够考虑商业化产品的研发,不过她想到了乔文泰投资的另一个项目。
  “第二位受试者那边的家属签字了吗?”
  穿过一排摆放着实验设备的过道,地上铺满了机器末端延伸出来的电线,杨工跟着昙心走进了实验室角落的办公室中,那是给昙心安排的一间办公室,仅有十来平方的空间,里面摆放着一排整齐的柜子,里面装满了实验数据与档案,几个硕大的柜子让原本不大的空间看上去更加地拥挤。即便是实验项目没有进行,她也会呆在这里研究着上一次实验记录的数据资料。
  “还没有,因为审批意见书没下来,同样的事做两次,风险会非常大。”
  昙心很欣赏他的谨慎,这也是安排他负责项目组各项工作事宜的原因之一。
  “这件事的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现在的舆论对我们的研究影响很大。”
  “我会通知下去的。”
  夜里,城然回到家,掏出了记者证将其丢在了茶几上,他没想到这玩意又回到了自己的手里,对这不起眼的证件充满了说不出的情感。
  “为了董非这家伙,又得干回老本行,有空还要找我那老领导谈谈关于复职的事,不知道刘姜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城然起身坐到了电脑前,打开网站翻看着董非的自媒体账号,上面都是董非曾经发过的文章与视频,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搬运与转载的,还有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类文章,从这些历史记录上来看,并不是像一个能够操控舆论的组织成员所推送的文章,起码这些文章会有大量的针对性。
  他又特意点开了这篇关于光年电子公司的爆料文章,点击量居然高达3亿多,光评论就有好几十万条,以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已经属于一件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重大事件了,从文章的内容结构判断,其写文套路十分成熟,不仅煽动了读者情绪,还诱发了十分典型的对立型观点,不仅如此,还将讨论的高度从一个新奇的科技新闻升级到了决定人类命运的范畴之中,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极强的专业诱导。
  之前城然也看过这篇文章,但他并没有在意这些,当时只认为是董非为了流量跟热度才用这样的写文手法,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
  这与董非之前发表过的文章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城然很难相信这篇文章会是由董非独立完成。
  城然将文章翻到底,点开评论区,他仔细翻看了时间线更早期的评论,发现了很奇怪的现象,前1000条评论中,有近乎70%的评论都表现出了激进的抵制情绪,即便有几个理性的网民发表中立看法,或表示看好这项技术,很快便淹没在负面评论中,甚至有的还被激进者上升到辱骂等人身攻击。
  评论区再往下翻,已几乎看不见任何正面或中立的评价,城然开始飞速滚动鼠标,评论在不停地向下刷新,但没过多久,滚轮不再滑动,结论已经很明显了。
  “群体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立即拨通了刘姜的电话。
  “喂,刘姜,是我。”
  城然的语气显得有些急促。
  “怎么了?这大半夜的。”
  刘姜这时正坐在电脑前翻阅的网络舆论督查办那边发来的相关资料。
  “董非家你们调查过没?”
  “调查过,没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
  “那他的电脑呢?”
  “嗨,别说了,有密码,正在破解,应该还要几天时间。”
  “我知道密码。”
  “好家伙,你不早说。”
  “你也没问。”
  “得,你还有什么没说的?一起都说了,懒得你以后再说我什么都没问。”
  “明天我要去一趟他家,记得把电脑搬回去,一定要搬回去,这很重要。”
  “可以是可以,不过为什么要搬回去?电脑在哪里不都可以用嘛。”
  “现在说不清,明天你就知道了。”
  城然想起来董非平时用来工作的电脑,他偶尔会到董非家去吃顿饭,董非会到楼下买来好酒好菜,虽然酒只有董非一个人喝,但他已经习惯了。
  大部分情况是董非来找他,而不是他去找董非。城然在交友这件事上总是很被动,以至于大学这几年,也就董非这么个交心朋友,即便是进入了社会,跟电视台的同事也就泛泛之交而已,按董非调侃城然的话来说:“像他这种人,在现代社会是一种稀有的独行生物,打着灯笼都难找。”。
  “可以,不过现在是受警方保护的证物现场,明天我陪你去。”
  “行,明天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