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行星防御理事会是近五十年成立的国际组织,等级与联合国理事会并列。除了五个常任理事国外,日本、德国、印度、越南、巴西、以色列也有会议席位。理事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外星探索和扩张战略,并着力建设太空军以防御外星敌人。
上个世纪40年代,中国的泗水观测站收到了来自49光年外军市一的引力波信息。出于各种考虑,中国在联合国公布了这件事,并且号召全世界共同破译。经过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和天文学家的共同努力,讯息内容被解析了出来——一个名叫“拉奇”的种族建立了一个宇宙贸易组织,他们期待其他文明回复,从而建立贸易关系。
这则讯息让学者们无比惊喜,原来这空荡的宇宙,不止人类一个文明!
不过,受到19世纪“费米悖论”的影响,大部分人都觉得宇宙是个黑暗森林,低级文明之间根本不存在共生、交流的可能。不过,来自“拉奇”的广播讯息,像一缕阳光,照进了这片黑暗森林。
大部分学者坚信,如果一个文明能整合好它星球内部的资源,那么它一定具备极高的政治素质——利益至上。所有的历史经验都说明,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分配利益,从而让各自获得良性发展。他们坚信,只有通过异星交流能够加快促进科技发展,从而探索广袤的宇宙;而不是寓居在太阳系,小心翼翼地遥望银河。
人类从未如此渴望走向深空。
当然,也有持悲观和中立态度的学者。不过他们的数量稀少,因此他们的声音也得不到重视。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行星防御理事会的会场所在地。虽然今天是探索者X的试航日,但国内顶尖的科学家并没有前往观看,而是被请到了这里,参加理事会的131号会议。
莫伟清从演播室离开后,便上了专车前往联合国大厦。现在的世界掀起了一股外星热潮,关于外星人的,关于航天技术的,关于太阳系之外的,都成了热门的话题。事实上,人类还未完全勘测完太阳系内的全部行星。对于接收到外星讯息的事,莫伟清也是第一批知道的人,不过他对此持悲观态度。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距离真正的星际漫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冒然冲出太阳系,暴露地球的坐标,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四百二十年前,美洲的部落第一次见到哥伦布时,热情地招待着他,但对方第二次过来时,是带着枪炮和军队来的。
所谓的文明,不过是披着皮的野蛮。
如果地球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差距过大,那么迎来的不是和平的交流,只会是野蛮血腥的侵略。尤其是像拉奇这种以贸易为主体的文明,那是资本的代言人。莫伟清相信,如果他们发现人类没有实力坐在谈判桌上,那贸易只会变成劫掠。
可如今,民意已经裹挟着各国政府,让他们不得不将大量资源往太空技术上倾斜,而精英层的大多数更是鼓励探索沟通,从而满足自己超越世俗的求知欲。这些朝闻道夕死矣的人,才不会管死后的洪水滔天。
念此,这位教授忍不住叹了口气,看向车窗外。街道的繁华喧嚣此刻也被蒙了一层阴影,他以往总喜欢和司机聊祖国的快速发展,可现在他有种刀架在脖子上的感觉。他想反抗,却什么都做不了。一股强大到无可匹敌的暗流,正裹挟着他向前。他知道,这就是时代趋势。
在莫伟清看来,整个世界就像在篝火前狂舞的狐狸。要么死在猎人的枪下,要么死在精疲力竭。
车很快行过联合国大厦的安检区,驶入了研究院。车窗外,解放军的岗哨旁飘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而外围则挂着其他国家的国旗。各色种的人来来往往,说着走音又流利的中文。
莫伟清盯着五星红旗出了神,他想到了三十多年前,自己独自一人带着望远镜爬到黄山看星星。漫天璀璨的银河像首浪漫的诗,让他心驰,让他沉醉,让他忘记自己身处在一千八百米的高山上。望着星空,他不禁想这些星光历经百年、千年才到达地球,而它们现在又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在宜居带已经诞生了文明?那些文明会不会已经越过了星系的小行星阻塞带,开始探索其他的星系。
车停了。他得赶往会议室,没有多余时间给他休息、回味。
莫伟清进到会议室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反而是扑面而来的刺鼻的烟味让他有些遭不住。会议桌的首席坐着一位中国少将,他叫刘今古。在他左手旁,坐着一排军官,军服五花八门,来自世界各地。军官后面还加了几个凳子,有几个年轻军官在旁听。在他的右手边,坐着一排科研人员。有的是莫伟清认识的,有的则从未见过。
两方人似乎都忽略了莫伟清,还在激烈争吵着。很快,莫伟清就弄明白两方人在吵什么。
马上就是二十年一遇的发射窗口期,人类可以借助木星弹弓效应,快速将飞船加速到每小时40公里,在七十年后到达航道的入口。
不过,勘测船容量就这么大,而且目前也只能造一艘——小型裂变反应堆和特制离子推进器无法量产。科学家希望多带研究员,这样能够尽快完成科考任务;而军事专家希望多放军人,这样可以尽快完善太空军的理论体系,尽早地建立起地球的太空舰队。
两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更是恨不得为了有限的资源,大打一架。
“如果上去的军人不够,研究员的生命安全要怎么保障?我们根本不清楚外星倒地有什么!如果只是俘虏还好,万一对方想起来要侵略我们,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建立太空军吗?有安全,才能有发展!安全都没法保障,谈个屁的发展。”
“勘测船的空间就这么大,大部分都是被物资占了,你们还要带一堆军备上来,那还科考什么?干脆都带你们的人算了。安全安全,说了多少遍,我们这次去的星系没有文明!况且,现代的安全是建立在科技发展之上的。我们如果不尽快实践过去的太空物理技术,不去研究新型的能量技术,等到真的有入侵,你们拿什么和高等文明打?靠着动能武器?那些铜合金弹头?化学推进太落后了!再不想办法加速无工质推进研究,人类只能在地球当个‘野蛮人’!”
一个暴脾气的将军挥起拳头用力地敲击桌子,说。
“现在量子通讯都有了些成果,你们干嘛还带那么多人去!510个名额,你们划去402!能不能要点脸?在地面成立研究团队,将宇宙里的研究问题到地面上解决!不要再浪费有限的位置了!”
闻言,一个俄国科学家直接脱了皮鞋,敲着桌子以示抗议。
“那些宇宙物理异常现象靠看看完事了?那些设备都要人操控。从21世纪,天文物理就没有更大的进步,这是件很危险的事!因此,研究人员必须上,还要多上!倒是你们,可以在地面上看看,然后制定一些军事理论。反正你们现在以防御军事为主,干嘛还要往那么小的太空船挤?研究员都不够,你们还挤什么挤!”
……
争吵越来越激烈,场面要失控了。刘今古心里窝火,但他能做的就是清清嗓子控制一下局面,不过这维持不了多久,两方人再次吵了起来。好在旁边也有人拉扯,避免了两拨人打起来的尴尬。
莫伟清今年四十五岁,以一个科研人员来说,正值人生的上升阶段。比起那些成名已久的老科学家们,他的学习能力更强,包容性更好。他没有参与那些老头的争吵,只有在个别技术性的问题上,做一些解释说明。在他心里,早有一套明确的上船方案,而他确信这套方案两方才是唯一的解。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却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刘今古只得再次控制局面,想要先搁置这个议题。这时,沉默许久的莫伟清说话了。
“我想就勘测船上的人员分配,谈谈我的看法。”
此话一出,在座的三十几双眼睛全都集中在了莫伟清身上。莫伟清看了眼刘今古,对方点了点头说。
“莫教授,你就不必客气了。请你们来就是为了听取你们的意见。有什么想要发表的想法,都可以说。“
“我建议,勘测船带这么几个学科的学者进行第一次科研任务。史前考古学、宇宙文明关系学、基因生物学、地质学、粒子学、计算机学、力场学和材料学。每个学科带不超过六人的团队。我算了一下,大概七十几人。”
此言一出,几位学者脸色就变了。但他们还未出言反驳,刘今古便安抚了下来,示意莫伟清继续。
“军事专家也要带,战略学、军备学、未来作战学等,这个给军方自己弹性处理,但给的名额大概是一百二十几人左右。剩余三百多人的名额,我看都换算成重量带设备。尤其是,勘测用的登陆飞机、穿戴机甲、无人机、机器人等,这些都可以多带些以备消耗。这一次勘测,主要是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一批技术理论人才。传统实验的话,放下一次的科考船上吧。先保障这次探索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作业环境。”
“我反对。”
“我反对。”
几乎是同时,军方和学者们都有代表举手反对。本来名额就紧张的很,莫伟清居然要装那么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浪费空间。
“我觉得莫教授说的方案倒是挺好的。”
刘今古的话让众人诧异无比。
“现在,我们只是具有初步宇宙探索的能力,连技术都还不成熟,不太适合大跨步地前进。带科研学者也好,军事专家也好,都是为了以后人类的发展。先发展,后发展,都是前进发展,没必要这么着急。我想,第一次能报出好消息,能给人民群众建立一个好的太空印象,对以后的进步才是最有裨益的。”
不光是刘今古这么想,其实各国政府也是这么一个想法。行星防御理事会才刚刚建立,政治家们初步尝试了全球的资源整合,第一次星际探索正是他们的实验项目。一旦这个项目以失败告终,将沉重打击理事会的生命力。比起无垠的外太空,人类的首要目标还是治理好自己的母星。
随后,刘今古又发表了一长段讲话,意图消磨了那些反对者的情绪。不过,他还是低估了学者们的热情。莫伟清不想为自己的想法争吵,他能做的只有这些了。如今倾斜在太空工程的资源已经超过了地球工程,在他看来这不是一个理智的事情。打铁还需自身硬,可大家都忘了这个道理了。
天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飘起了雪,道路上的路灯已经被点亮。大厦外面,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研究院前方。从车上下来了两个男人,一高一矮,面容英气。
刘今古的副官顶着雪赶了过来,他先是朝着两人敬了一个礼,然后彼此握了握手。
“首长还在开会,我带你们去他的办公室先坐坐。”
“行。”
就在三人进入电梯时,副官打开了信号屏蔽工具。他给两人递了烟,问。。
“杭州那边还顺利吗?”
“不太顺利。让那个外星人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