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树种子 / 第六章 引力

第六章 引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Ataba临时合伙人会议召开后的一个月,GravityBoat公司正式成立。马杉为公司设立投入了大量精力,精神头更胜从前。由Ataba公司联合创始马杉领衔,以及另外两位Ataba公司重量级人物顾宪武、钱用以的个人投资,加上Ataba科学基金会联合投资的光环加持,新公司从成立一开始就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外界看来,这是Ataba公司为了应对Amoon公司投资设立ATON公司的挑战作出的回应,双方的战场从网络扩展到了能源和太空。
  但马杉自己清楚,这只是做一件自己在40年前想做而做不了的事。现在开始造飞船看起来比美国人晚了40年,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落后多少,这40年来他并没有闲着。在Ataba公司的40年里,马杉成长为一名指挥千军万马的总司令。具备高超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是创立宇航飞船公司必不可少的。
  经过这40年,马杉脑海中的飞船其实已经造好了。飞船的框架和各种细节在马杉的脑海里被调整过无数次,不断的修改、推到重来、再修改、升级,直到改无可改,直到完全满意。
  按照那时的技术和科技水平,造一艘普通的飞船已经不是难事,也许一个高中生在仓库里倒腾半年也能造出一艘。但是造出一艘完美的飞船却不是容易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杉要造的飞船不是飞船,而是一个生命体。它能感知自己身体每一处的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再用人工神经将身体各部分的感受连成一个整体。按照马杉自己的说法,你摸它,它会撒娇,你打它,它知道痛。只有这样的飞船,才能实现马杉的梦想。即便是这么难的事情,也没有难倒马杉。但是有一件事,此前马杉只有继续等待。
  引力,让我们得以靠近土地,得以耕种安家。但也把我们束缚在地面上。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母亲爱的引力太过强大。也许,在母亲眼里,我们还没有长大,永远也长不大。
  在抵消引力或控制引力的技术发明之前,要摆脱强大的引力,就要付出足以抵消这强大的能量。马杉的飞船不是一般的飞船,是为航向另一颗恒星制造的飞船。如果仍然使用化石燃料,仅支付燃料费用,就足以让他这个身价超过千亿美金的富翁破产。马杉还算过一笔账,用尽全球每年发射200次的发射资源,把全部造船材料运上太空也需要10年。
  现实的引力让他感到承重,这种承重感他在40年前也感受过。因此他当年毅然从宇航中心辞职,跟随顾宪武一起在网络行业创业。自己的梦想与顾宪武的梦想是相通的,顾宪武的梦想是想让信息摆脱时间的束缚,他自己的梦想是想让飞船超越引力的束缚。
  Ton的专利发布后,马杉知道时机已经到了。
  那时Ataba公司已经成为亚洲、非洲云服务与AI服务的领导者,其地位与在美洲、欧洲、大洋洲开展类似业务的Amoon公司旗鼓相当。两家公司的业务高度相同,虽然有各自稳固的阵地,但双方难免将对方视作头号竞争对手。为了保卫自己的阵地,两家公司都在技术研发上下足了功夫和金钱,并期待在核心技术上超越对手。
  芯片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通讯技术自然是双方针锋相对的主战场。在芯片与人工智能的战场上,Amoon依托美国在芯片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算法领域上的优势对Ataba保持优势。而在通讯技术上,由于中国在量子通讯领域的人才优势和应用优势,Ataba获得领先。可以说,两家巨型公司的背后实则是两个国家的较量。
  钱用以与马杉从公司创立之初,便各自负责公司两个重要技术部门的工作。钱用以通讯专业出身,负责公司的软件技术。马杉是材料学与工程学专业出身,负责公司的硬件技术。钱用以领导的软件开发与通讯开发部门,为公司积累了大量软件技术、通讯技术上的专利,包括最为关键的量子通讯技术方面的专利。而马杉的硬件部门,一开始主要是服务器、网络设施安装维护这样的工作,以采购成熟的设备和技术为主,自行研发的需求不多,也没有太多机会形成自有的技术成果。马杉更像是机器的管家,他挺适合这样的工作。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马杉把自己活的更加明白了。
  马杉一直没有放弃技术研究。他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空闲,在脑海里、在图纸上建造他梦想中的飞船。他沉浸在自己的发明创造中乐此不疲。随着Ataba公司的业务逐渐壮大,他发现有关硬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必须加强起来。
  Ataba公司建造第一座超大型计算机阵列时,大家发现大型计算机阵列的能耗是如此巨大,运转与降温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仅是电费支出便是一个天文数字。如何降低能耗成了马杉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马杉在麻省理工攻读博士学位时,对超导材料颇有研究。Ataba成功上市后,马杉说服公司董事会加大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其中就有超导材料研究项目,马杉自己也领衔了几个子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国拥有超导材料研究的天然优势,除了拥有稀土矿藏资源之外,最难得的还是拥有大量顶尖的超导材料科研人员。基础研究耗时耗力,一般国家根本无法支持。中国政府对超导材料研究的扶持超过一个世纪,加上Ataba科研基金的助力,终于在2035年取得了重大突破,找到了室温下可稳定工作的超导材料。随后两年,Ataba在其多个计算机阵列试用这种超导材料制成的导线,大大降低了能源开支,这使得Ataba在此领域获得巨大的优势。同样一个计算机阵列,Amoon花费的维护费用几倍于Ataba。据说当Amoon公司CEO杰夫得知此消息后,在公司管理层会议上大发雷霆,指责公司研究部门眼光不够长远,在网络技术的研发之外毫无建树。杰夫在能源问题上的怨气,直到投资ATON新能源公司才有所缓和。聚变能源将使Amoon彻底摆脱能源问题,至于有没有超导技术来降低电费已经不重要了。能源将足够多,多到不用再节约了。
  “本公司的重心虽然在飞船制造领域,但各位不要忘记,我们必须自己解决发船上天的问题。我们在地球上建造恒星级飞船是没有意义的,她永远也不可能上天,在地面上她只会成为一堆废铁。”马杉在GravityBoat公司首次管理层会议上说。
  “昨天我与李凯德博士进行了理论验证,”马杉看着李凯德说,“我们的一项关键技术,将帮助我们实现理想。”马杉目光坚定而深邃。
  李凯德是顾宪武带给马杉的另一个惊喜,顾宪武亲自说服这位年轻人加入GravityBoat公司。李凯德选择加入的原因,是为顾宪武与马杉的友谊所感动,也是被顾宪武对未来的准确分析和预测所折服。李凯德深信自己在GravityBoat公司的工作将更有价值。
  “也许我们又要令杰夫先生失望了。”李凯德回应马杉道,“ATON公司将会看重我们的技术,胜于看重Amoon的钱。”
  马杉与李凯德昨晚进行了2小时的长谈,对宇航业务进行了深入的拆解和分析。这2小时的长谈,后来被GravityBoat公司内部称为“太空隆中对”。
  太空隆中对,马杉与李凯德之间思想火花的第一次碰撞。
  “制造飞船并不是最难的。”
  “是的,送上去才是。”
  “我之所以觉得现在时机已到,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我想是新型核聚变技术。”
  马杉赞赏的看着茶座对面的年轻人,继续说道:“正是。老顾没有看错你,你看问题很深刻。”
  “能源才是摆脱引力的关键所在。”年轻人说道。
  “能源的钥匙已经掌握在人家手里,我们是否只能依赖对方?”马杉有意试试年轻人。
  “马博士,我们也有一把钥匙。太空是一个需要两把钥匙同时转动才能被打开的保险箱。”年轻人说。
  马杉为年轻人续上一杯茶,示意他继续。
  “您获得的几项超导技术专利,正是我们的钥匙。”
  “超导技术是可以节约能源,可是现在他们可以不需要节约了。”马杉对年轻人的这句话不太认同。
  “超导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年轻人说道这里,有意停下来等一等马杉。
  “电磁?对电磁!”马杉与年轻人眼光碰到一起,思想的火花被摩擦点燃了。
  “博士,不瞒您说,这个发现如果没有一个人的引导,我是想不到的。”李凯德平静下来对马杉说,“顾先生此前亲自劝说我加入您的公司,一开始我并不理解,毕竟我是研究量子通讯技术,自然在网络领域是最合适的。但是顾先生的一番话启发了我。他说量子通讯是属于太空这样广阔的空间的,地球太小了,显不出它的威力。他还提醒我注意您个人在基础领域的研究成果,他说这项技术与量子聚变技术是天生一对,它们的结合将实现人类在太空的大航海。”
  “老顾总是比我想得透彻。要说对宇宙的理解,我这个搞技术的还是比不上他这个学哲学的啊。”马杉笑声说道,心里对顾宪武即是感激又是佩服。。
  “那么接下来,我们和老顾一起,去挖一挖杰夫先生的墙角。”马杉看清了前方的路,它不再隐匿在黑暗与雾霭之中。路两旁的路灯已经亮起,清晰的指向梦想的方向。
  “谢谢你,老顾,我从来没有觉得委屈。是你,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