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回到古代当王侯 / 第七十六章:不速之客?

第七十六章:不速之客?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七十六章:不速之客?
  走出辽国公府的秦瑜心情非常愉悦:用一个自鸣钟换来一位在宫里做过事情的大匠,这是一笔划算的不能再划算的买卖。
  由于太过高兴,他没有注意到迎面走来的人,一不留神他和那个人撞了一个满怀。
  一股味道,一股色曾相识的味道钻进他的鼻孔。
  秦瑜在记忆中仔细回想这种味道的来源。
  是曼殊人的味道!
  秦瑜回想起自己再曼殊人那里当两脚羊的那十几天时光。
  在那十几天里,他经常能够闻到这种令人作呕的味道。
  曼殊人卫生习惯很差,加上他们饮食结构的问题,身上常年散发出一种又膻又腥的味道。
  膻腥味夹杂着曼殊人身上的汗味、血腥味,别提有多难闻。
  眼前的这个曼殊人穿着一袭交领棉袍,厚厚地棉袍将身体裹得跟粽子似的。
  看着鼓囊囊的棉袍,秦瑜怀疑他里面是不是还罩着铁甲。
  秦瑜下意识地看向这个人的后脑勺:曼殊人习惯留一种金钱鼠尾的丑陋辫子。
  只可惜这个人脑勺后并没有辫子,有没有露出来的头发。
  这更加让人起疑,汉人蓄发,一般帽子藏不住所有的头发。
  这人头戴一顶大帽竟然就把所有的头发都藏住了。
  唯一的合理解释要么这人是光头,要么就是他把那根丑陋的金钱鼠尾藏到大帽里了。
  “对不住,对不住。”
  秦瑜强忍着那股恶臭,凑近那名曼殊人,他确信那人是曼殊人。
  凑近之后秦瑜故意捏了那人棉袍一把,是甲胄!棉袍之内罩着一层锁子甲。
  那人警觉地推开秦瑜,冷哼了一声就往辽国公府里去了。
  这个节骨眼,曼殊人出现在辽国公的府上,这可真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啊。
  大雪依旧没心没肺地下着。
  到了白天,繁华的辽阳城也掩饰不住末世的乱象。乞丐、流民随处可见。
  当然还有穿的和乞丐差不多的川军,区别他们和乞丐的唯一方法是看他们的身上是否携带有武器。
  路过川军的军营,秦瑜正看到一个川军军官指挥下属把几具尸体从军营里抬出来。
  川军军官似乎这种事情此早已习以为常,一面指挥着搬运尸体,一面抱怨:“日他仙人板板,没死在鞑子手里,倒是活活饿死了。”
  望着骨瘦如柴的川军士卒,秦瑜不禁感到动容。
  “他(娘)的,还好老子不是朝廷的兵。”一旁的张世武庆幸自己是秦家的家兵,秦家至少他不愁吃穿,“杀鞑子还不给饭吃,照这么下去,辽东迟早要完。”
  据秦瑜的了解,当今的大周天子柴载厚不像是昏君。
  柴载厚当了三十多年的皇帝,不至于蠢到调动大军到辽东,不给他们发粮饷。
  唯一的解释是柴载厚发给川军的粮饷被漂没,或者被恶意扣押了。
  大敌当前,到底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挖柴载厚的墙角?
  不仅仅是秦瑜,秦瑜注意到在川军营地周围,还有其它可疑的人在观察着军川军军营的动静。
  这些人可能是曼殊人的间谍,当然也有可能是镇抚使或者是缉事厂的人。
  秦瑜不想惹麻烦多管闲事,快步离开这里,前往自己的营地。
  他已经在辽阳城逗留了一天,一天之内,刘宗成已经多次催他走。
  秦瑜也不想在辽阳城这个是非之地多做逗留。
  随着川军、浙军入驻辽阳城,辽阳城的情况现在混乱的很,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秦瑜不想蹚这趟浑水。
  他现在唯一的想的就是在抚顺城驻扎一段时间后,然后托关系找个借口调回长生岛。
  离开长生岛,秦瑜总觉得自己是个无根的浮萍,没有安全感。
  回到军营,其实也就是半条搭了帐篷的大街。
  由于秦瑜禁止他的兵扰民,这些大头兵在日常操练之余,便唱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或者听听说书来消遣时光。
  这让辽阳城的居民感到新鲜,军营周围引来不少辽阳城的军民围观。当然,这些人中也有可能混入间谍。
  几个专业素养不足的间谍被眼尖的秦瑜一眼就认了出来。
  只是目下辽阳城的形式太过复杂,秦瑜也不知道这些间谍的背后站着的是哪位大人物,他也懒得管这些间谍。
  一个锦帽貂裘的后生驻足在秦瑜的军营前,负责放哨的士兵告诉秦瑜,这人自称是景旺粮行的少东家,在这里等候他多时。
  秦瑜这才想起来,昨日在景旺粮行买粮的时候。曹德发和他说过,他们的少东家择日会亲自拜访他,没想到今天真的来了。
  要是他迟来一天,这位少东家还未必见的到秦瑜。
  “在下景旺粮行的少东家于凤翼,字羽登,见过秦千户。”
  年轻后生自报家门。
  辽阳于家,秦瑜也略有耳闻。
  于家游走于辽东各大世家大族之间,经营着各种营生,其中以粮食为主。
  辽东的商贾大家不止于家一家,于家能够从这些商贾大家族中脱颖而出,于家的掌舵人自然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不知于少东家大驾光临,秦瑜怠慢了,还望于少东家多多包涵。”
  秦瑜不知道于凤翼的拜访他的目的,他还是很客气地接待了于凤翼。
  往后驻防抚顺的粮草物资,还要仰仗于家给他护送。他和于家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也犯不着得罪于家。
  临时的营地条件简陋,秦瑜让人向附近的人家借了一套座椅茶具,给于凤翼上了一杯热茶。
  于凤翼也不嫌弃条件差,就在四面漏风的棚子不紧不慢地喝起了茶。
  这让秦瑜想起了和于凤翼身份相仿,年龄也相仿的同龄人他的小舅子谢可隆。
  都是商二代,眼前这位于凤翼明显要比他那个只会挑刺从他抱怨的小舅子强。
  “于少东家来找秦某所为何事啊?”
  秦瑜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询问于凤翼的来意。
  于凤翼笑容可掬,从袖子掏出一片花银。
  这些花银是秦瑜昨天给于凤翼的粮款。
  用丝绸瓷器从卡门那里换来的花银,秦瑜没有把它们溶掉。
  一来费工夫,二来秦瑜觉得白银以这种方式流通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在流通过程中白银不易发生损耗。
  这样一来也就暴露了秦瑜和红夷私自通商的事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