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回到古代当王侯 / 第十章:施粥

第十章:施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十章:施粥
  “定远侯要施粥?!”
  “定远侯万岁!”
  “定远侯仁慈!”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王瑞也因此得救。
  流民们看向喊话的那个人,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在一旁观望许久的秦瑜。
  秦瑜在马上对流民们说道:“我乃定远侯麾下千户秦瑜,定远侯恐尔等滋事,特派我来告知尔等。尔等且散去,日落之时来秦府门前领取粥米。”
  定远侯在辽东百姓的心目中还是很有威信的。
  秦明年轻的时候七次出边,打的周围的蛮族不能自理。
  最远的一次,秦明率三千轻骑奔袭两千多里,生擒野人曼殊部落的首领叶赫那拉忘八解送京师问罪。
  那时候在位的不是当今天子柴载厚,还是世宗皇帝柴高志。
  世宗皇帝当着朝廷百官的面在太和殿夸赞请:“秦将军真卫青霍去病再世也!”
  这还不算,世宗皇帝还当场赐秦明举人功名,这在国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世宗皇帝赏赐定远侯举人功名一事一度在朝堂上闹的沸沸扬扬。
  秦明被世人称之为当世的卫青霍去病,尤其是在辽东地区,秦明的威望甚至一度比辽国公公孙垂还要高。
  有了秦瑜的这句话,流民们不再闹事,很快散开。
  那名牵住王瑞马的壮汉正要走,却被王瑞的两个扈从拿下。
  “定远侯高义,告诉定远侯,本官改日必亲自到府上向定远侯道谢!”
  王瑞十分感激秦瑜替他解围,上前对秦瑜说道。
  “实话告诉大人,这不是定远侯的意思。”秦瑜说道。
  “什么?!”王瑞惊愕道,旋即反应了过来,“这么说这是你自作主张?”
  “不错。”秦瑜大大方方地承认了。
  “胡闹!日落前难民若是看不到粥米,必然再次滋事!”王瑞翻脸比翻书还快,“到时候本官可不负这个责任!”
  “哼!”秦瑜转身离去,不再和王瑞废话。
  秦明正在后院和沈刚下棋,秦明尚未落子,就听到亲兵给他汇报了这件事。
  惊诧之余,秦明指尖的棋子不慎掉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个秦瑜,才来金州第一天,就搅了老夫的棋局。”
  发生这么大的事,秦明也没有再下棋的心思。
  “毅峰(沈刚字毅峰),这件事情你怎么看?”秦明抬头问沈刚。
  “属下不敢妄言。”
  “都跟了我这么多年了,有什么说什么吧,我不会怪罪你。”
  “属下和秦瑜也仅仅只是有过一面之缘。秦瑜为什么这么做,属下现在还不是很明白,不过属下以为这件事情并不简单。”沈刚说道,“侯爷若是想知道实情,一会儿秦瑜自会到府上向侯爷当面说清楚。”
  “我就怕他没胆子来见我。”秦瑜说道。
  正说间,亲兵来报秦瑜求见。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沈刚说道。
  “让他进来,我倒要看看捅了这么大的篓子,这小子还有什么好说的。”
  来过一次定远侯府后院,第二次秦瑜轻车熟路,很快走到了后院。
  “拜见祖父大人。”
  秦瑜单膝点地。
  “起来吧,你的事我都已经知道了。你好大的胆子!”秦明愠怒道。
  “孙儿知罪。”
  秦瑜站了起来。
  “知罪?知罪就能变的出粮食来吗?这是一万多张嘴,就算只要熬粥保他们不死,每张嘴一天二两米,你算算要多少米才能堵得住这么多张嘴?!这还不算熬粥的柴火钱!”秦明怒火未消,“辽东连续三年都是灾年,咱们秦家手底下的兵都吃不饱,哪来的粮食赈济灾民。”
  “祖父大人息怒。”
  秦瑜忍着肉疼,双手捧上一把做工精美的宝刀。
  秦明看到秦瑜手中的宝刀,脸色稍微好看了些。
  他接过刀,细细打量了一番:“这是那小鞑子的刀吧?你祖父年轻的时候,还缴过曼殊酋长的配刀,我可不稀罕你的刀。”
  秦瑜嘿然笑道:“祖父大人的过往,孙儿岂能不知。论功绩,辽东的其它狗屁侯爷国公给您提鞋都不配。辽东的父老乡亲都说祖父您是卫青霍去病再世。”
  说到卫青霍去病再世,秦瑜察觉到秦明的浑浊的严重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黯然神伤。
  “少给我拍马屁戴高帽子。”秦明正色道,“还是说说你的事情吧,日落之前流民见不到粥,我只能拿你的脑袋给流民们一个交代。”
  “祖父大人,孙儿喊出定远侯开仓赈济灾民并非一时脑热。”秦瑜说道,“上万灾民聚集在金州城,衣食没有着落,时间久了迟早会发生变故,为此孙儿想了个法子。”
  说到这里,秦瑜顿住,看了看秦明的反应。
  “说下去。”
  秦明示意秦瑜继续说下去。
  金州城不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金州城登记在册的人口也不过五万多,当然实际人口会多一些。但金州城的实际常住人口也不会超过七万。
  一万多流民涌入金州,给金州城这座不大的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十几天前,秦明就已经开始头疼这个问题,只是一直没有想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子。
  现在秦瑜说他有法子,秦明倒是来了兴趣。
  “解决难民问题的重点是解决难民中的青壮,如果这群难民只剩下老弱妇孺,就算是想闹腾也闹腾不起来。”秦瑜说道,“北伐曼殊一役,我们秦家损失了不少人马,我们可以从这些难民的青壮中补充。一万多难民,怎么也能挑出两三千的青壮。”
  这是一个人吃人弱肉强食的社会。难民中的老弱妇孺,秦瑜目前能力非常有限,他也爱莫能助。
  “倒是个法子。”秦明微微颔首,表示赞许,“不过把一个扛着锄头的农民,练成一个能上战场的士兵需要多大的代价你懂吗?”
  “孙儿也是行伍出身,这个自然懂,为了替祖父分忧,孙儿愿意承担其中一千名青壮的训练。以壮大我秦家的实力!”秦瑜一副义不容辞的样子。
  闹了半天,原来这小子打的是这个如意算盘啊。
  秦明终于明白了。
  当了大半辈子幕僚的沈刚也暗暗称奇。
  这是一个一石二鸟的计策。
  此举既解决了让秦明头疼的难民问题,秦瑜自己也捞到了一千多青壮,当然也帮秦明挣了一个好名声。这样的好事秦明没有理由会拒绝。
  秦瑜年纪轻轻竟然能够想出这么个法子,这让秦明和沈刚都有些意外。
  沉吟半晌,秦明还是吩咐了下去:“备米熬粥,老夫今日要亲自施粥!”
  说罢,秦明把宝刀揽在怀里:“这把刀就当是你给老夫的粥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