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回到古代当王侯 / 第五章:秦氏将门

第五章:秦氏将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五章:秦氏将门
  生擒曼殊元勒完颜聪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辽东之后向关内传播。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扫大周北伐曼殊惨败的阴霾。
  或者说是为大周挣回了些颜面。
  对于一个天朝上国而言,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的颜面更重要。
  大周和曼殊开战几十年的原因,除了曼殊人的崛起威胁到了大周帝国的东北边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曼殊人停止向大周纳表进贡,给周边其它的草原部落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
  萌古部落乃至哈密、撒里畏兀儿这样的小国小部落都停止向大周进贡。这极度损害了大周作为一个天朝大国的自尊。
  大周没选择的余地,只有将曼殊人打趴下,这些草原部落和小国,才会重新纳表进贡。只有这样大周才能重新彰显大周作为一个天朝上国的威严!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欣喜的,刘宗成和赵明诚在经历短暂的喜悦后,都陷入了忧虑之中。
  北伐失败之后,曼殊人的攻势咄咄逼人,大有乘胜席卷辽东之势。
  现在完颜阿古最疼爱的元勒又被活捉。完颜阿古怎能善罢甘休?
  曼殊人已经在边墙外集结了五六万人马,号称十五万雄兵,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破边而入。
  刘宗成桌子上摆着的就是曼殊人的通牒书。
  上面说的很清楚,要么大周马上释放完颜聪,向曼殊每年缴纳岁币一百万两,丝绸十万匹,松江棉布十万匹,茶叶三十万斤,并且将秦瑜交给曼殊人处置。
  否则曼殊的十五万大军将踏平辽东,攻进京师,活捉大周的皇帝。
  “曼殊欺人太甚!”刘宗成被这封言语充满挑衅气的浑身发抖,“除了最后一条没有一条可以答应。”
  “最后一条也答应不得。”赵明诚说道,“于情,秦舒元的长子因救元嗣兄而丧命,现在元嗣兄却要将秦舒元最后的骨血拱手交给曼殊人,无疑是让他绝嗣,此等忘恩负义之举,恐怕传出去,元嗣兄(刘宗成字元嗣)会被天下人所不齿。于理,目下辽东地区兵源短缺,辽东地区最大的依仗还是辽东四大家族的私兵,秦舒元若是反了,辽东危矣!元嗣兄,这个责任你可担的起?”
  “依子信(赵明诚字子信)看,此事该当如何?”
  刘宗成向赵明诚征求意见。
  “兹事体大,唯有圣上方能定夺。”
  赵明诚朝天拱了拱手,神情肃穆。
  “若是皇上看了这通牒,只恐……哎!”
  刘宗成欲言又止,大家都是官场里的老油条,后面的话,刘宗成不用明说,想必赵明诚也明白。
  刘宗成担心大周皇帝柴载厚看到这封曼殊人的通牒书后龙颜大怒,降罪于刘宗成。
  刘宗成本来就是戴罪之身,罪上加罪,他头顶的乌纱帽能不能保住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的项上人头能不能保的住。
  “此言差矣。”赵明诚从袖中取出一份邸报,“这是今晨的邸报,元嗣兄,请过目。”
  刘宗成接过邸报看了起来,邸报上面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柴载厚承认了沐狄裂土封王的事实,封沐狄为滇王,全权掌管云南,按时纳表进贡。
  按时纳表进贡,也就是说,沐狄现在的地位等同于大周藩属国的国王。
  沐狄由此成为了大周帝国立国以来第一位异姓王。而且还是割据一方,拥有实权的异姓王。
  邸报上的消息让人难以相信,起初,刘宗成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揉眼细看之后发现并没有错。只是这消息太过劲爆了。
  “元嗣兄,朝廷和沐狄打了五年,靡饷何止千万,在这时候不打了,可知是为什么?”赵明诚拿起茶盏。
  “子信的意思是,皇上要调方将军的川军镇守辽东?”
  刘宗成能混到辽东总督这个位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对政治十分敏感。
  “岂止是镇守啊,依我看,皇上是下了决心要一劳永逸,解决辽东边患。”说罢,赵明诚泯了一口茶。
  当然,秦瑜此时并不知道这些事情。
  他现在的身份还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百户,没有资格接触到高层的决策。
  他现在正准备面见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爷爷”——大名鼎鼎的定远侯秦明。
  为此,秦舒元大方地送给他一件精良鱼鳞甲。
  鱼鳞甲制作繁琐,耗工费时,在大周军中只有中高层军官才穿的起。临走前秦舒元还特意交代秦瑜把腰刀佩戴上。
  二十来斤的盔甲压在身上让秦瑜感到很不舒服,他向秦舒元抱怨:“父亲,这到底是见爷爷还是上战场啊?”
  秦舒元则是一脸正色,告诉秦瑜:“见爷爷就是打仗!”
  秦明已经八十有一,在这个时代,秦明的年纪绝对算的上是高寿中的高寿。
  秦舒元的两个儿子都很争气,屡立军功,这让秦明在辽东很有面子。秦家军也已能征善战而闻名于大周。
  秦明也非常看好秦敖虎,秦敖豹这两个孙子。把秦家的未来交到这两个孙子手里,秦明很放心。
  北伐曼殊一战,因为有四家兵马的出战,秦明对这次北伐的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想借着这次北伐再给两个孙子弄点军功,不想北伐败的那么惨,秦家军损兵折将不说,就连两个爱孙都搭了进去。
  两个爱孙殒命沙场,秦明的悲痛不亚于秦舒元。
  当然,除了这两个孙子外,秦明还有两个孙子,那就是次子秦舒宝的两个儿子秦敖忠和秦敖义。
  只是秦明并不看好这两个孙子,秦敖忠常年混迹于烟花柳巷,不思进取。秦敖义为人倒是比较检点,只是能力平庸,无论是秦敖忠还是秦敖义都不是秦明理想的继承人。
  至于秦瑜,因为出身问题,秦明根本没有考虑过秦瑜。
  毕竟秦家怎么说也是辽东的名门望族,把秦家交给一个没有名分的私生子,其他会被其他三家笑掉大牙。
  但在听说秦瑜生擒曼殊元勒回辽东的事迹后,秦明对秦瑜来了兴趣,决定见见这个素未谋面的孙子。
  踏进秦家的大门,这是此前的秦瑜一直奢求的事情。
  由于出身原因,此前的秦瑜一直渴望被秦家所接受。
  只是很不幸,除了他的父亲偶尔会想起他,关照他一下之外,他在秦家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跨进秦府又高又宽的门槛,秦瑜感叹,到底是辽东的望族,府邸修的这么气派。
  秦瑜在一个全副武装的卫兵的带领下,走向秦府的深处。
  还没走几步,只见一个和他一样差不多年纪,穿着丝绸衣裳,脚步有些虚浮青年晃晃荡荡地走了出来。
  在经过秦瑜身边的时,那青年以挑衅的语气说道:“你就是那个私生子?”
  秦瑜以冷冽的眼神回敬他,那青年仰头大笑道:“没羞没臊的私生子!你是算什么东西?!焉敢瞪我!我乃堂堂正正的秦门之后!再瞪小爷我把你眼珠子给挖出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