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历史不外如是 / 三十八.春秋是一部大书*齐书3

三十八.春秋是一部大书*齐书3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家感兴趣的事情来了,我们先来关注一下齐僖公那两个大美女的女儿,要知道古代的女人是很难在历史上留名的,除非是有绝大功绩。然而这两个人的留名,却不是因为什么功绩,而是因为荒唐,是因为他们的荒唐而给历史带来了不同的走向。
  大女儿宣姜,他的未婚夫是卫国的公子伋,这是卫宣公的继承人,当宣姜送往卫国完婚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荒唐的事情。卫宣公,也就是宣姜的公公看到宣姜美貌,居然自己不客气给收了。
  当然,古代的王室,这种事情可不少见,不少有道明君都能做出这种事情来,果然应了满嘴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句话。换做我们老百姓可是干不出这种事情来的。
  这件事而言,宣姜只是一个受害者,是一个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弱女子,不过那时候习惯性的将祸事往女性身上安,这件事也一样,宣姜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好评价。
  当然,宣姜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或许是命运给她开了一个玩笑,面对比自己大几十岁的老头,再要谈情说爱也提不起兴致啊,那么她的追求,就只剩下了权势了。
  宣姜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寿,次子朔,长子贤能,次子无能。当然这是后人的评价,在母亲眼里,自己的儿子那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子。
  可是不是还有一个公子伋,她曾经的未婚夫,那是卫国的继承人啊,要想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这个伋是最大的障碍。
  宣姜和伋是没什么感情的,或者对于伋的软弱,她的内心甚至充满了怨恨。
  趁着伋要出访齐国的工夫,宣姜和两个儿子商量要半路上除掉伋,他们找来了杀手,告诉杀手那个带着白帽子的就是伋,一定要置于死地。
  事情的安排本来天衣无缝,可是宣姜的长子寿,他本来不同意母亲的做法,却又不敢违背孝道。两难之间,他默默的想了一个牺牲自己的法子,等到伋出使那天,他以为哥哥送行的名义,将伋灌醉,而自己带上了白帽子。
  见白帽子,必杀之,这是杀手收到的指令。
  公子寿死,这是他给母亲和哥哥的最好交代。
  谁料伋也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等他酒醒之后,见自己的白帽被取走,这才想起弟弟劝自己不要出使的话,赶紧快马加鞭,可是却慢了一步,眼看弟弟死于刀下。
  伋悲痛欲绝,他冷静的走到杀手面前,告诉他自己才是真正的伋。
  公子伋死,这是他对弟弟最好的交代。
  两个傻子!
  两个傻子,用自己的命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义,让那些整天满口仁义的,礼乐天理的君王们,彻底撕开了皇帝的新装。
  卫宣公死,他还剩下唯一的儿子,公子朔。于是公子朔即位,是为卫惠公。
  是的,这个惠字,大概就是糊涂的意思,他很好的总结了卫惠公的一生,从此卫国累世不得安宁。
  宣姜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接下来是他的妹妹文姜。
  文姜的一生,那就更荒唐了,而且几乎让当时的时局混乱不堪。
  齐襄公和文姜都是齐僖公的子女,不是一个妈生的那种,二人年岁相仿,感情非常好。
  可是感情好就好呗,偏偏这两个小孩子是真荒唐,居然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并且乐在其中。
  当然这种事情在当时并不是那么稀奇,甚至千年之后在皇室之中依然发生,但是对于周朝之礼是讽刺性的打击,所以这种事情自然是需要隐瞒的,还有按照但是的生理知识,这文姜为什么没有怀孕,也是值得怀疑的事情。
  而且这件事情,是齐僖公知道的,不过以他对于儿女的宠爱,却没有魄力来处理,这就是整个家庭的荒唐的。随着年岁渐长,事情总得有个解决的办法,齐僖公想到了将女儿嫁人。
  他看好郑国的太子忽,两国正好处在交好期间,可是太子忽很显然知道了文姜的为人,或者至少是听到过风言风语,居然拒绝了。
  事实证明这世界上总不缺少背锅侠的,而这个背锅侠是另一个交好的对象,鲁国。
  鲁桓公新即位,正需要大国的女子作为婚配,听到齐僖公的提议,欣喜若狂,索然平日里也听说过一些风言风语,毕竟查无实据,何况文姜艳名全国皆知。
  齐僖公亲自送文姜到鲁国,这更让桓公受宠若惊,他或许根本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不是按照常例由兄长送亲。这个面子太大,这场婚事也很完美,有齐国的军事力量和鲁国的影响力,齐鲁联盟看起来真正坚不可摧。
  鲁桓公很感谢齐僖公,一向安分守己的鲁国还答应助齐国出兵,于是就有了齐郑之战。
  文姜嫁给了鲁桓公,并且得到宠爱,被封为正妻,也就是后宫之主,并且生了儿子。
  按理说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得到了丈夫的宠爱,连儿子都松了,不管以前有怎么样的过去,找个老实人嫁了,是大多数失足女子的结局。
  显然文姜不是这样的女子,她也绝不是一个忠于自己丈夫的人。
  几年后,文姜和鲁桓公一起回齐国省亲,与许久不见的哥哥见面,那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也是运气不好,鲁桓公虽然对于流言蜚语不那么上心,想以自己的真诚感动妻子,可是这一次却抓了现场,当他看到头上绿油油的云彩时,桓公怒了,把文姜给骂了一通,然后找齐襄公要退货。
  桓公低估了齐襄公和文姜的无耻,他们居然毫无羞耻之意,所选择的方式竟然是杀人灭口。
  齐襄公请鲁桓公饮酒,将他灌醉,然后让自己的儿子公子彭生送鲁桓公,就在车上将他杀死。
  喝个酒喝得人都不见了,鲁国虽然大度,这事可没玩。他们找到齐国,当然话说得很客气:
  我们虽然是小国,可是一向都尊重和敬畏你们齐国,所以由国君亲子郑重前来修好,又是省亲回娘家,事情办完了可是人没有回来,我们无处伸冤啊。这件事情如果传出去,恐怕对于齐国的声望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还请齐君能给我们一个交代。
  当然要指望齐襄公公开承认错误,还下个罪己诏啥的,那就是做梦了。
  彭生下的手,那就牺牲彭生呗,齐襄公毫不犹豫,杀彭生向鲁国赔罪,鲁国没想到齐襄公能牺牲掉自己的儿子,没办法也只好息事宁人。
  鲁桓公的死,并没有让文姜有所收敛,相反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回国的路上恋恋不舍,与齐襄公依依话别,走到齐鲁边境的时候,便再也不肯走了。
  可是嫁作鲁国妇,还生了太子,这可是国母啊。一方面是私情,一方面是天下悠悠之口,实在是两难。
  这个时候,以荒唐昏庸著名的齐襄公,倒是体现了聪明才智,他以为文姜建造行宫,联系两国交好的名义,帮忙在边境鲁国的区域内建房舍,文姜后来许多年都住在那里,围绕那里慢慢的建设,一直形成了很大的宫殿规模。。
  至于齐襄公,当然少不了每年常例的狩猎,趁此机会在这行宫之内盘桓数月,二人共进鱼水之欢。
  如此胆大妄为,完全不顾及历史和舆论的影响,这二人也算是及时行乐的祖宗了,真不知祖上姜太公若是知道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