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建文野望 / 第五章 锦衣卫使

第五章 锦衣卫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前锦衣卫都指挥使满瑞达如今确实活着,不过身体状况着实不佳。
  见到新皇亲自前来,满瑞达勉强从病榻上起身,行完三跪大礼,咳喘不止,竟无力起身。还是侍卫将他扶起来的。
  朱允炆明白自己在前世为什么没有启用这个人了。这样风烛残年的老人,眼见随时都可能咽气,又有哪个敢把大事交给他。
  “草民见过吾皇,吾皇万寿。”满瑞达心中也充满疑惑,不知道新皇怎么找到他这个老汉。
  这些日子,朱允炆已经对这些礼数有些厌烦了。此时也没有心情再跟这个老汉拐弯抹角。屏退了左右侍从,屋里只剩朱允炆和满瑞达二人。朱允炆直接开门见山:
  “先皇曾对我言道,你可堪重用。”
  “先皇抬爱,老朽愧不敢当。”
  满瑞达这个人的经历,朱允炆早已调查清楚。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撤销锦衣卫。所用的理由是锦衣卫滥用职权,依势作宠。当初的锦衣卫自副指挥使以下,也大都因此获罪。但这个当年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却只是消去职权,赋闲在家,这不能不让朱允炆感到蹊跷。
  “当年锦衣卫滥权,先皇震怒,你可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吾皇垂问,老朽不敢不答。”满瑞达言道“当年锦衣卫在老朽治下,颇为清正。为先皇属实办了几件大案子,都是先皇运筹得当,老朽不敢居功。但若说锦衣卫滥权,那是断然没有的。”
  见朱允炆满脸的疑惑,满瑞达又接下去解释道“先帝爷为平舆情,裁撤锦衣卫,实在是对老朽莫大的关怀。”
  若依满瑞达所说,此事背后怕是有重要隐情。
  “当年胡贼惟庸谋大逆,势力渐显。胡贼身为当朝宰相,半个朝堂都是他的门生故吏,或是朋党好友。先帝眼见胡贼做大,又动他不得。这才命老朽组建锦衣卫队,
  “锦衣卫的职责,先帝爷对外,只说是守夜值宿,保皇城安全。实则是以非常手段摸清胡贼底细。先皇授予锦衣卫便宜行事之权,御赐四兽麒麟服、銮带绣春刀。老朽不敢辜负先皇,带锦衣卫队细细查访胡贼谋逆事情。岂知胡贼势大,竟到了如此地步。老朽查访了三年有余,将胡贼朋党一个个摸查清楚,竟有十数万之重。
  胡惟庸案是明初的一件大案,朱允炆自然听说过。此案株连甚广,共诛杀三万余人。但听满瑞达所说,实际案情竟有十多万人参与谋反,远比记载的为多。
  “先帝爷仁慈,只诛情节恶劣的首恶三万人,又亲作《昭示奸党录》一卷。卷中言明,胡案已经厘清,至此结案。因此余下的十万人众,到今日也不曾发觉先帝爷早已知晓了他们的乱行。当中有为御史言官者,唯恐锦衣卫队再查下去,祸及自身,于是纷纷向先帝奏报,请裁撤锦衣卫。其实他们的心思,先帝爷岂有不知。只是若再杀人,怕是朝堂之上,就没有序齿列班的大臣了。
  “依你说来,先帝裁撤锦衣卫,并不是锦衣卫的过错?”朱允炆问道。
  “老朽所言,句句属实。老朽治下严谨,锦衣卫中不曾有作奸犯科之辈。倘若先帝爷真恼锦衣卫滥权祸民,老朽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焉能活到今日?”
  的确,满瑞达的性命,就是对他所说话语真实性的最好证明。
  但是先帝为什么要向我推荐一个老汉?朱允炆又陷入了另一个疑惑。先帝既然说出满瑞达的名字,很显然是知晓满瑞达尚在人世的。那也不会不知道满瑞达如今的身体状况。
  除非,有什么特别适合老头子的职位?想来想去,朝中也没有这样的位置。更何况,满瑞达出身皂吏,说起治国理政,满瑞达却可以说是毫无经验。至于派遣细作,潜入偷听,甚至刑讯逼供,倒是经验丰富。
  派遣细作。潜入偷听。想到这八个字,朱允炆豁然开朗。原来朱元璋向他推荐的,根本不是满瑞达这个人,而是这个人曾经所承担的职能。眼下藩王虽然势大,就如同当初胡惟庸一样,渐渐不受皇帝节制。但所不同的是,胡惟庸身居京城,藩王们却割据一方。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总是相通的。想要节制藩王,根除祸患,这第一步,必须要了解藩王们的动向。
  “朕想要重建锦衣卫队,爱卿仍为都指挥使如何?”
  “老朽如今年纪老迈,再无力担此大任了。”满瑞达对自己的认识颇为清晰“不过当年锦衣卫中,有几个可造之材,先皇一力保全,如今都在军中任职。吾皇若是不弃,老朽以为劣徒石永年可以担此重任。”
  石永年是当年锦衣卫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锦衣卫裁撤后,便被编入京畿部队中为总旗。如今积功已升为试百户长。这天,正在操练士卒的石永年,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命令。命令无头无尾,只说申牌时分需到某某地一去。然而却盖有兵部大印和一个连石永年都不认识的印信。命令的真实性无从质疑,更让石永年感到疑惑。
  等到赶到该地,石永年一眼就认出了着便装的大太监董平安。当初石永年多次随满瑞达出入皇宫,面圣陈情,对于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当然认得清楚。只见董平安站在一顶四人软轿旁,看到石永年出现,董平安招呼起轿,命石永年在身后跟随。
  见了这等阵势,轿中坐得是谁,石永年早已猜到。皇帝既然便装到来,街市上人多口杂,自己也不便见礼,只好跟着软轿,一直走到城外无人处,见轿子住了,天子从轿中出来。赶忙上前磕头。
  “爱卿平身,朕微服出宫,不必多礼,你便是石永年?”
  “回皇上,微臣正是石永年。”
  “你老师满瑞达年纪大了,今后锦衣卫以你为都使,你可愿意?”
  锦衣卫……指挥使……这些词勾起了石永年一些尘封十几年的记忆。少年石永年一把亮银绣春刀,一身銮带飞鱼服,好不威风。虽然只是一个镇抚使的官衔,可是普通兵队中纵是同知佥事也不敢小觑了他。比之如今这个试百户,可要痛快多了。
  如今吾皇要重启锦衣卫,自己一跃而升至都指挥使,自然是喜不自胜。
  “微臣愿意,微臣愿意,微臣愿效犬马,不负皇恩浩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