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在司马罗操练阵法和“八长老司卦”渐入佳境时,李播突然回来了。司马罗让侯君集、胡琳儿、尉迟恭等人继续指挥寨众练兵,他带着李福瑞、尉迟长庚、唐啸天和李播回到盘王宫,在大殿内坐定,听李播汇报一路情况。
与司马罗在马集古镇分手后,李播追随师父徐世勣,溯运河沿线北上。师徒二人化装成行脚的客商,草帽布衣,低调行事,一边考察民情,一边寻访故人。此时,瓦岗军势力已经几乎延伸到河南全境,高谈圣义军在大别山以北区域与杨林带领的隋军主力决战,河北、山东各地则暗潮涌动,到处爆发小规模抵抗隋朝暴政的农民起义,济宁王薄、冀州高士达、南阳朱灿、河北李子通、兖州徐圆朗等借机在各地组织武装力量,先后扯旗造反,已经渐成燎原之势。但让徐世勣纳闷的是,单雄信自从军营中留书,声言北上组织义军,独自离开瓦岗军后,却没有回到单家庄,也没有人听闻他的消息,就像突然人间蒸发一样,杳无音信。
两日后,徐世勣、李播师徒二人夤夜来到洛阳。洛阳在京师长安以东,隋文帝在位时,就很重视洛阳的建设,杨广即位后,更是独爱洛阳,经常长时间驻跸洛阳行宫。经过十数年不断建设,洛阳行宫规模比起长安皇宫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时之间,洛阳俨然成为隋朝的陪都,朝野干脆以“东都”称谓它。此时,杨广在无量子、宣华夫人、宇文化及等人的唆使下,为了向天下宣示加快修通运河的决心,已经正式下诏迁都洛阳,王公贵族、满朝文武及眷属都从长安东迁入洛,洛阳正式成为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李靖为了反隋大业,也随迁洛阳城,在城北邙山脚下的三清道观暂住。
徐世勣没有进城,按照李靖告知的地址,很容易就找到三清观。此时天光微亮,三清观在悠扬的晨钟声中,打开了山门,一个接引道士立于门前,双手相抱于胸前,口中说道:“道祖慈悲”,接引第一拨上香祈福的善信进入观内。徐世勣让李播把马匹在观外的牲口棚拴好,两人随着一众善男信女依次进入道观。
三清观供奉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徐世勣恭恭敬敬地拜过上神,出得大殿,见那位接引道士还站立在道观门口,便上前道:“这位小道长请了,老朽有一事相询:有位真人,来自长安白云观,名讳上李下靖,听说在贵观暂住,鄙人专程拜访,不知可否引荐?”
那道士停下手中的活计,打量了徐世勣一番,突然眼睛放光:“敢问这位大德,可是茂公先生?”
徐世勣一听那道士叫出自己的江湖名号,知道必是同道中人,便抱拳回礼道:“大德不敢当,‘茂公’之名正是江湖朋友对鄙人的抬爱。恕老朽眼拙,不知可曾有幸得晤小道长?”
“哈哈哈,天尊赐福,让小道有幸得见先生。不过,这也是小道第一次见先生。”那道士笑道:“李道长三日前外出时,曾嘱咐小道留意到观的善信。说将会有位大德居士仙驾降临,还向小道详细描述了大德的样貌。我就询问李道长那位大德的名讳,他笑着反问我,有没有听说过徐世勣徐先生的大名。我说,茂公先生名满天下,如雷贯耳,没有想到会到访敝观,我早就想一睹尊颜哪。李道长哈哈一笑,飘然而去。道长走后,我就天天在门口守着,迎候先生,没有想到先生竟然已经进了观内,瞧我这眼神,嘿嘿。不过,终于还是见到茂公先生了,先生仙风道骨,大德风范,果然名不虚传。先生和这位小居士里面请。”
“呵呵呵,小道长谬赞了。道长先请。”徐世勣微笑着谢过那道士,随他往客堂而行,见他待人热情,谈吐不凡,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只觉得他长身玉立,步履稳重,气度殊非普通的道士可比,便问道:“还没有请教道长尊号、俗家哪里啊?”
“小道李孝恭,本乃长安人士,自幼受家父之命,在三清观学艺十年,末学后进,还望茂公先生多多指教。”李孝恭微侧着身子,边走边回徐世勣的话,状态极为恭敬。这李孝恭其实是世家子弟、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乃太原留守李渊的堂侄;不久,因李靖反隋事发,三清观被洪福宫搜查,李孝恭为躲避官司而下山,后追随李渊、辅佐李世民,扫平天下,成就伟业,成为唐朝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这是后话。
“指教不敢当,但有机会,和孝恭道长切磋切磋,倒也无妨。”徐世勣谦虚地回应着,转了个话题:“听小道长之意,李真人三日前出观仙游了?”
“是啊。”李孝恭回着话,手脚麻利地为徐世勣、李播安顿落座。李播谢过李孝恭,却不入座,而是侍立在徐世勣身后。李孝恭明白这二人是师徒或主仆关系,遂不勉强,为二人奉上香茗,又说:“李道长说最迟三日内返回,算时辰,当是今日回观,只是不知具体时辰。先生看是不是先用过早饭,便在观内歇息,等候李道长回来?”
徐世勣看时辰尚早,这样坐等李靖不是办法,遂谢道:“谢谢孝恭道长款待,趁还有点时间,我和徒儿去洛阳城办点事,如果李真人回观,请他稍等我,我最迟午后就会再来。”
李孝恭见徐世勣如此一说,遂不再挽留,恭送二人出了道观。徐世勣离开三清观,一路快马加鞭,很快洛阳城北的喜宁门在望了。洛阳城头旌旗招展、军兵肃立、盔明甲亮、戒备森严。从城门口往外,形形色色等待进城的人在官兵的呵斥下,排起了两三里长的队伍。
徐世勣远远地便勒住马匹,吩咐李播前去城门查探一番。李播答应一声,下马而去,过了不久,便回来了:“师父,不知洛阳城内发生了什么大事,官兵严阵以待,把守城门,所有进出城人员都要经过细细盘查。我看见官兵拿着画像逐一核对进城人员,似乎在搜查什么人,但奇怪的是,平民百姓带有兵器也不得入内,要么兵器上交,要么拒之门外;甚至三五成群、结队而行的人,有没有兵器也都不许进城,稍有微词便被官军驱赶。”
“哦?”徐世勣手捋胡须,略一停顿,道:“走!我们从别处进城看看去。”说完,拨转马头,绕城西行。李播飞身上马,跟了上去。
师徒二人来到远离城门的地方,见四周无人,把马匹拴好,跃过护城河,悄悄来到城墙下。徐世勣找到一处合适位置,拉着李播的胳膊,腾空而起,迅速越过墙头,从两个守城士兵中间穿过,进入城内。那两个士兵只觉得一阵风声刮过,眼前有东西一晃,仔细瞧时,却什么也没有看见,以为眼花了,满腹狐疑地相互看了一眼,都摇摇头,揉揉眼,依然站立如故。
洛阳城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洛水穿城而过,皇城就建在西北高岗上,皇宫的门楼、垛楼、阕楼、天堂、明堂等建筑巍峨耸立,从城内每个角落均能看见。徐世勣和李播进了城内,拉低草帽,尽量不引起路人注意,沿里坊街巷低头徐行,往皇宫方向而去,同时,小心留意着周边动静。此时已近巳时,街上行人往来穿梭,贩夫走卒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虽时不时有官府中人匆匆而过,却并没有扰民,与城门口紧张气氛迥然而异。
师徒二人正不急不慢地走着,突然听见前面一阵呵斥声,街上行人纷纷往两旁躲避。很快,急骤的马蹄声传来,就见一队军兵在一个骑马将官带领下,奔跑而来。那马上将官年龄约三十出头,身高八尺,身材干瘦,金盔金甲罩罗袍,满脸阴鸷、杀气腾腾,他的身后是数百全副武装的御林军。徐世勣和李播闪在路边,混在人群中,警惕地注意着官兵的动向。
路边有两个人缩在角落里,低声嘀咕:“唉!这个宇文成虎,仗着老子的势力,耀武扬威,今天逮这个,明天捉那个。不知道又是哪位大人要倒霉哟。”“你管那么多闲事干嘛?小心被洪福宫密探听见,可没有好果子吃。”尽管二人说话声音很小,但徐世勣听得真真切切,显然带队的正是大隋丞相宇文化及的二儿子、御林军首领、镇殿将军宇文成虎。徐世勣等军兵过去,向李播一招手,二人快速地跟了上去。
军兵穿过两个街巷,来到一个雄伟的官邸前,在宇文成虎的号令下,迅速包围了整个大宅。宇文成虎则一挥手,气势汹汹地带领一队军兵迈步进了大门。只见那官邸大门的门头挂着一个鎏金匾额,上书“高府”两个大字。
徐世勣带着李播进入街边的酒馆,选择窗边的座位坐下,观察对面的动静。此时,酒馆内食客不少,都低声议论纷纷。李播要了几样小菜、两碗茶,趁酒保斟茶的机会,小声问酒保道:“小二,对面高府住的何人,官军为何包围了他们?”
小二见客官相问,左右看了看,才低声说道:“一看就知道客官是外地人吧。洛阳人谁不知道,这是大隋开国老臣高颖、高老相爷的府邸啊。这两天,洛阳城内御林军到处抓人,而且抓的都是忠良大臣。听说涉嫌什么谋逆大罪,不是直接拉到午门外斩首,就是被下了天牢。高相爷可是好人啊,忠心耿耿保大隋几十年,天下人可都看在眼里呢。自从皇上重用宇文丞相后,高相爷赋闲在家,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唉!现在连他老人家也受到牵连,看来也是凶多吉少。”小二颇为痛惜地摇摇头,自顾转身而去。
徐世勣听了小二的话,心中也不免叹息。这个高颖,确实鼎鼎有名,在隋朝曾经是仅次于杨林的朝廷重臣。高颖文武全才,早年追随隋文帝杨坚,东征西杀,战功赫赫,为隋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高颖为人谦和,明达世务,也有经世之才,被隋文帝杨坚拜相,在隋朝执政近二十年,竭诚尽职,兢兢业业,政绩斐然,可谓大隋朝“擎天博玉柱”。杨广登基后,宠信宇文化及,借故免去高颖丞相之职,高颖因此赋闲在家,不问政事。杨广如果对这样的栋梁之臣也要捕杀,无异于自断股肱,隋朝大厦恐怕真得要倾倒了。徐世勣正想着,只见高府内一阵嘈杂,哭嚎之声不绝于耳,近百名男女老少被官军押解着出了高府,为首的老者身材魁梧、皓首白须、手带枷锁、步履蹒跚,正是高颖。
徐世勣等到官军押解高颖和家人走远,老百姓重新回到街上,四周再无异常,才带着李播,继续往皇宫方向前行。走不多远,突然见街角围了很多人,墙上贴着告示,告示上画着人像,估计是官府绘影图形的缉捕公告。徐世勣低声吩咐李播近前看看告示上所捕者何人,没等李播前去,突然听见耳边传来细微却清晰的声音:“徐兄不用派人查看了,内容我知道,此地多有不便,我们移步说话,请随我来。”
徐世勣顺着声音方向一看,在不远处小巷口,站着一个中年书生,嘴角翕动,正在用弥音功和自己说话。徐世勣认出对方正是一身俗家打扮的老友李靖,便带着李播迅速地跟了上去。
三人前后脚在僻静的小巷中穿行,七弯八拐后,进入一处不起眼的民宅。两位老友在屋内坐定,徐世勣见李靖在打量李播,便把他介绍给李靖,李播上前行弟子之礼,拜见李靖。礼毕,李播退到一旁,李靖免了寒暄,直接切入话题:“朝廷最近发生了大事,恐因我而牵连三清观,便一早赶回观内,通知三清观诸友及同道暂避。我听李孝恭说徐兄一早来访,见我不在,又去洛阳城了。我怕徐兄尚不知变故,所以在安顿好三清观事情后,立即赶到洛阳。我进城后四处寻找,不见你们踪影,正在犯愁:诺大一座京城,不知道如何能找到你们。赶巧,走到这里时,正好看见你让李播去查看通缉公告,便把你们叫过来。你要知道,那公告上所绘的,正是你、我、罗儿的头像,官府要抓捕的正是我们!”
徐世勣听李靖之言,才明白他换穿俗家便装的原因,问道:“朝廷缉拿我和罗儿情有可原,为何连道长也要一起通缉呢?”。
“嘿嘿,此事说来话长。”李靖苦笑一下,把前因后果讲给徐世勣听。原来,李靖在同安与徐世勣相见后,商量好下一步行动计划,临别时把杨林所送龙符交徐世勣,便迅速返回京城。李靖先后拜访高颖、刘子翊、卢楚、尧君等一班忠臣,希望他们团结起来,“废昏立贤”,拥立新主,取代荒淫的杨广,扳倒无量子、宇文化及等人。但无论李靖如何费尽口舌,说明利害、晓以大义,高颖以年老体弱为由拒绝、刘子翊等人却拿不定主意,直到有一天,李靖突然接到靠山王杨林的密函,盖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印,内容是授意李靖,秘密联络朝中大臣,拥立太子杨昭为帝,废掉杨广,清除朝内奸佞。杨昭是杨广的嫡长子,文武双全,生性谦和,生活俭朴,爱民如子,朝野寄予厚望。此时因杨广南巡,朝廷不能没有主事的,太子杨昭被留下监国,坐镇洛阳。
李靖带着靠山王杨林密函,分别示于刘子翊、卢楚、尧君等人,他们见有了老王爷主使,才同意拥立太子杨昭为新君之事。经过密谋,刘、卢、尧等人决定一同谒见太子,劝说杨昭利用监国的有利时机,立即宣布登基,接掌天下,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实行新政。不曾想,登基之事被杨昭断然拒绝,不准刘子翊等人再提此事,否则以谋反罪论处。刘等人碰了钉子,回府后立即找李靖商量。李靖献上计策:太子仁厚,突然让他出头去反杨广,肯定为难,但拥立新君之事不能停,只能暗中进行,等一切工作就绪,直接宣布新君即位,生米煮成熟饭,让杨昭没了退路,事情必然可成。为了确保谋事成功,朝廷内外必须要有具备威望和实力之人牵头主事,朝廷内公推高颖为主谋;朝廷外,本来杨林老王爷最合适,但他还在军前,战事正急,无暇它顾,可以替代他老人家的,非李渊莫属。议定后,大家便分头行动:刘子翊等人负责说服高颖主事,李靖则前去太原,请太原留守李渊带兵入京、拥立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