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2032年6月30日清晨6点1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白色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高耸于发射塔之上。此时离发射时间还有两小时四十五分钟。橘红色的发射塔基座30米见方,正前方的中间拉着一幅巨大的国旗,两侧标有八个黄色大字:“万无一失”、“圆满成功”。火箭静静矗立于发射架旁边,下部环绕着四个直径达5米的助推器,箭体直径达10米,加上其最上部的逃逸塔,其整个高度达103米,近看起来高耸入云,让人异常震撼。火箭中部印有四个大字——“中国航天”;再往上,可见一面鲜艳的国旗印于其上,在阳光下,即使在远处也可见其上五颗黄色的星星。
6点15分,三名宇航员已经进入飞船,他们是指挥长何正宇、操作员李功伟和刘致远。他们都在北京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经过了五年的长时间训练,对火箭、飞船、登月飞行任务等知识都了如指掌。何正宇来自浙江,38岁,1米68的身高,做事雷厉风行、一丝不苟;他有丰富的飞行经验,遇事临危不乱,深得其他两人的信任与敬重,他们叫他何船长。李功伟和刘致远一个33岁,一个31岁,分别来自四川和湖南,虽然相对年轻,但他们有丰富的航天知识,训练成绩也特别优异。李功伟平时不苟言笑,大家叫他“阿伟”;而刘致远平时点子特别多,爱说笑,大家叫他“小刘”。
小刘打趣了一句:“不知道广寒宫中的嫦娥是否已经准备好了美酒,正等着我们呢?”
“那也得让我们先把月亮上的癞蛤蟆清除了再说。”阿伟淡淡地回了一句。
“癞蛤蟆?”小刘疑惑地问道。
“癞蛤蟆指得是各种困难险阻吧?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对饮于蟾宫的!”船长信心满满地说道。
“那当然!”小刘附和道。
8点25分,一切准备就绪后,火箭点火起飞了;它喷着长长的尾焰,呼啸声震撼天地,直冲天际。在点火200秒后,飞船进入了外太空。小刘迅速解开了束缚带和头盔,飘到了舷窗旁,只见这个蓝色星球的景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他拿起了相机,就照个不停。太空是漆黑的一片,在此背景下,这颗星球就像个蓝宝石般被映衬得更明亮而夺目;各种形状的云朵吸附在陆地和海洋上。何船长和阿伟也凑了过来,对眼前如此的美景赞不绝口。
“此景只应天上有!”阿伟说道。
“你看到了什么?”阿伟接着问小刘。
“前面是大片的深蓝色的太平洋,左下方我看到了我们的宝岛——台湾。”小刘回答到。
在此期间,他们见到了数次的日出和日落,小刘感叹道:“这样的日出和日落太美了!我应将此景拍成视频,意义非凡呀!”
何船长提醒道:“大家不要只顾看美景了,要时刻留意飞船的工作状态。”
三天之后,飞船和月球慢慢靠近了,他们看到的月球也越来越大了,月球上的圆形陨石撞击坑清晰可见。何船长耐心地调整着飞船的姿态和速度,并顺利地将飞船送入了月球轨道。之后,他启动了服务舱引擎,以减缓飞船的速度。这样持续了6分钟,飞船以稳定的速度绕月飞行。当飞船绕到月球背面的时候,由于之前我们国家已经发射了位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他们仍然可以和地球取得通讯联系。这次登月地点是北纬27分6秒,西经22分0秒,位于雨海的西部。其西边是拉西尔山;西南方向为欧拉陨石坑;朗伯陨石坑在其东南方向。
何船长启动了自动登月程序;然后,登月舱开始缓慢降落。当登月舱稳稳地降落到月球表面时,船长和小刘都长长地舒了口气。相对于漂浮的太空,在这里他们能够感受到了月球的重力。
接下来,他们准备出舱及踏上月面了,此时,大家的心情又开始激动起来。透过舷窗,他们看到了灰白色的月面,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有些虚幻。飞船降落的地方相对平坦,在大约30公里远处,可以看到巨大的朗伯陨石坑。船长按下按钮,将登月梯缓缓放下来。之后,他背上了生命保障系统,小刘也帮忙检查他的宇航服的状态。他打趣的问道:“船长,你有没有想好登月的感言呀?”
“嗯,有呀!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船长答道。
小刘也背上了生命保障系统,并将安全带的挂钩勾在了登月舱上,以防止意外发生。
“嫦娥十一号报告,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出舱。”船长汇报到。
在地面指挥中心确认了登月舱状态后,他们打开了舱门;船长拉下了头盔上金黄色的滤光面窗,并勾上了安全带挂钩,开始慢慢顺着楼梯一步一步地往下爬。虽然这个楼梯只有两米多高,船长却花了20多秒。终于,船长一只脚踏上了月面。有点像踩在沙子上的感觉,但这些月尘要细腻得多,大概有3厘米的厚度。
船长看着身后留下的足迹,叹道:“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又跨了一大步!”
船长遥望着四周,只见月面反光强烈,其上是漆黑的太空,阳光显得异常耀眼,在另一边可以看到蓝色的半月形的地球。这时候,小刘打开了登月舱中的登月车——月兔七号,它开始沿着轨道慢慢驶下来;这是一辆小型的遥控月球车,主要是用来载运设备及采集样品的。然后,小刘也沿着梯子来到月面上来。他们从车上拿出了一面特制的五星红旗,并将它插在了登月舱附近——这面五星红旗是用聚酰亚胺的有机高分子薄膜材料制成的,可以经受巨大的温差变化,能够承受长时间的太阳辐射。这面鲜艳的红旗,在灰白的月球上显得格外光彩夺目。他们对着这面红旗庄严地敬了礼,此刻,他们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在月球上,他们有10小时的活动时间;在此期间,他们可以进行月球漫步,需要安装一些仪器设备,及进行一些岩石采集等活动。两小时后,他们就顺利地完成了仪器安装任务。小刘指着靠近朗伯陨石坑方向对船长说:“船长,我去那边看看,采集一些岩石并拍一下照。”
“行!注意安全,留意时间呀!”船长答道。
小刘在月球上可以轻松地跳过一段距离,他心想:“以这样的方式跳远,我肯定得冠军。”他这样走了10分钟,很快就走了大约500米。在面前,他发现有一条很长的痕迹,由浅到深、由窄到宽一直延伸了大约200米。虽然被月球的尘埃覆盖着,但依然可以看到这是一条类似陨石和月面坠落摩擦的痕迹。在这条痕迹的尽头,可以看到一个类似一层楼大小的隆起。小刘心里嘀咕起来:“这里的陨石坑都是大大小小的圆形的凹陷,为什么这块陨石这么特别呢?”于是,他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刘来到那个隆起的地方,他绕着它走了一圈,只见它的外形是非常规则的弧形,大概有一米的高度,周长大概有三米多,飞船的下半部被埋在月面之下。小刘靠近这个隆起,将上面的尘埃抹去一块,他惊奇地发现:下面竟然露出了金属的光泽。他继续将前面一大块也抹干净了,在上面还看到了一些类似文字的符号。“难道这是外星飞船?”小刘惊讶万分。他立刻将这个发现告诉了船长。
船长怀疑地说道:“小刘,你不会是科幻小说看得多了吧?”
“船长,我打开头盔上的视频,让你看看。”小刘说道。
小刘打开了头盔上的灯光和摄像头,一边清理掉“外星”飞船上的尘埃,一边录影。船长看后,他立即向地面指挥中心汇报了这个事件。地面指挥中心允许他们去勘察现场,于是船长也赶了过去。等船长赶到那里,小刘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飞船的整个上半部外形已经清晰可见,整个飞船都是由暗灰色的金属构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小刘用小铁锹在飞船上划了一下,可以看到一丝浅浅的痕迹。整个飞船上看不到一个窗户,只是在前方可以看到一个破损的直径有半米的窟窿。看来这是由于飞船跟月面剧烈撞击而成的。小刘朝着这个窟窿用头盔上的灯光照了照,里面空荡荡的。
“船长,也许我们可以从这里爬进去。”小刘问道。
“让我再看看,小心为妙!”船长谨慎的答道。
船长走到飞船的侧面,在一米高的地方看到有一块鼠标大小的突起,他试图移动这个突起,发觉它居然是可以旋转的。在旋转了90°后,露出了一个拇指大小的凹印。船长用手指在那里按了一下,飞船的一扇门居然慢慢地打开了。这扇门有一个车门大小,刚好容纳一个人出入。里面没有灯光,黑乎乎的,也是铺满了月尘。船长将头灯往里面照了照,除了在中间有一个小的隆起之外,其它是空荡荡的。他们走了进去,在周围看不到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小刘拨开那个隆起上面的厚厚的月尘,发现它是一个半米高的金属柜子。
他对这个金属箱子嘀咕起来:“看来这个箱子可是大有文章呀!”
然后他将箱子周围的尘埃也清理干净,并仔细地端详起来——发觉箱子上也有一些不可读的符号。他试图移动这个箱子,可是不成功——原来它是固定在那里的。接着,他发现在它的侧面有一个类似摇柄的东西。小刘握着这个把柄摇了一圈,箱子居然缓缓地打开了。他们赶紧凑上去看个究竟,只见里面有一本由金属做成的书本——它由金属薄片构成,封面上刻画有一个半月形的符号和一排文字。小刘从盒子中拿起这本书,翻开来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刻有一些文字及图形符号。这本书有10厘米左后厚,有50页左右,由一些金属圆环将这些金属页面连接起来。这时,他们的宇航服响起了报警信号声——提示他们的氧气供给量还剩下不到20%了。
船长说:“我们得回去了。”
“等会儿我们会再回来吗?”小刘问道。
“我们得先把原先制定的主要任务完成了,才能过来继续查看。”船长答道。
之后,他们带着这本书向登月舱走去。何船长和小刘返回了登月舱,对宇航服的生命保障系统进行氧气的补充,并对其电池进行充电。虽然在月球上重力很小,拖着笨重的宇航服在月球上活动也非常消耗体力,小刘开始感到饥饿了。他们的宇航服中有一些饮用水和小食可供食用。
小刘一边吃着一边问道:“船长,你认为这本书上写的是什么呢?”
“我也想知道呢!这世间真是无奇不有呀!”船长叹道。
地面指挥中心通过视频清楚地看到了事件的始末。指挥中心决定让他们在采集完月球岩石后,到“外星”飞船那边再查看一下,看看能不能带回一些其它有用的东西。
过了一个小时,他们带上了遥控车朝着“外星”飞船那边出发了。之后,他们又进入了飞船里面。他们在将那些厚厚的尘埃清理了一下之后,发现除了飞船的金属壳和控制台外,地上有一些散落的金属小零件,还有两个类似头盔的金属支架的东西,他们并没有发现其它异样的东西。
小刘说道:“也许这艘飞船待在这里已经很久了,里面的一些其它材料已经老化了,变成了现在的这些月尘了。”
“你猜测得应该没错。我们把这些小金属零件收拾起来,带回地球让专家研究研究,也许还有用呢!”船长说道。
他们将搜集到的零件装上了车,然后对飞船进行了拍照。之后,他们就又回到了登月舱附近。这时离返回地球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对安装好的仪器做了最后的检查,并最后对着国旗再次庄严地敬了个礼。
“再见了月球,我们还会回来的。”小刘说道。
而后,他们将采集到的岩石样品及从“外星”飞船上搜集到的零件带回到了登月舱内,而登月车则留在了月球表面上。
他们准备就绪后,就等待着启动登月舱的发动机以升空。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返航命令。船长按下了按钮,启动了发动机;登月舱的上升级在引擎的推动下慢慢上升,而登月舱的下降级则留在了月球上。由于飞船少了很多负重,并且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虽然只有一个发动机,登月舱也轻松地进入了月球轨道。在登月舱和指令舱成功对接后,船长和小刘进入了指令舱,和阿伟汇合了;他们并将所有采集到的物品和那本神奇的“月书”转移到了指令舱。接着,登月舱和指令及服务舱脱离,它将继续留在了月球轨道;而飞船在服务舱的引擎推动下开始加速,脱离月球轨道,接着进入了地月转移轨道。
经过大概三天的飞行,飞船终于又回到了地球轨道。在指令舱和服务舱脱离后,他们开始重返大气层。指令舱的隔热罩朝着地球下方,并以打水漂的方式,从外太空降落下来。随着指令舱的高度不断下降,其速度也越来越快,隔热层和大气摩擦得越来越剧烈,温度超过了1500°C,从窗户外可看到橘红色的烈焰不断闪烁,整个舱内有较大的抖动。此时,他们三个在座椅上都闭上了双眼,握紧了拳头,浑身肌肉紧张。在指令舱距离地面有3000米左右时,三个降落伞自动地打开了,大家感到飞船的下降速度慢慢降低了。当飞船缓缓地降落到了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上时,小刘兴奋地说道:“我们终于回来了!”船长和阿伟也长长地舒了口气。登月任务至此已圆满结束,在指挥中心的人们热烈地鼓掌,大家都相互拥抱、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