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李王李 / 第二十六章 唐山得宝

第二十六章 唐山得宝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赶紧退房”。我喊了一声,就赶紧开始收拾行李。
  收拾行李的时候我问王睿:“感觉咋样?”
  “不怎么样,跟快捷没啥区别,住这的人就是钱烧的。”
  “以后有钱我也不住这,有这钱还不如捐了呢。”
  “那要是以后人人都能住的起了呢”。
  “废话,要是都能住这,你要是不住,那不是装大尾巴狼么”。
  “等我们成了,大家就都能住得起了。”
  “吹吧你,别闪了舌头”。说完背起背包就出了房间。
  退了房,我们在大堂确认了一下路线,就继续赶路了。
  走了一会,王睿像想起来什么似的说:“我们是不得经过点丛林什么的啊?在有点打猎和生吃环节,或者河边扑鱼啥的?电视上都这么演的,这样才能精彩!”
  “靠,上哪找丛林去,有华夏那帮败家的开发商,还想找丛林,做梦去吧!给你留点耕地就不错了。”
  “去四维空间不带那帮开发商,去了他们也得失业。就让他们在三维世界玩去吧”。
  “有道理,到时候,你守门,等别人都进去了,就赶紧关门。”
  “我才懒得理他们呢,估计他们也挺不到那天,就全得破产。上面早就发话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没人炒,谁还买房子呀。
  那帮炒房的更可气,炒啥不好。炒房子,让人无家可归,就应该给他们都弄二维空间去。三维空间都便宜他们了”!
  这时老李说话了:“也许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呢。”
  王睿听了说:“你慈悲为怀,那你替他们去吧”
  “我去不了啊,去二维空间的难度不比四维空间小。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别人想夺也夺不走的。”
  听他俩聊天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问题。
  于是我又问老李:“老李,我悟出来黎元大师让我们喝粥洗碗的意思了。”
  “哦,你说说。”
  “他的意思是说生活就是修行,但我还不太懂,到底要怎样生活才算是修行啊?”
  “给你讲个日本道元禅师的故事吧”。
  日本道元禅师,三岁时丧父,八岁时丧母,从小就由叔父收养,十四岁时在京都建仁寺出家。
  在我国宋朝时代,道元禅师来我国留学,当船在庆元港停泊时,一位年约七十多岁的老禅师上船来购买木耳。
  道元禅师很亲切地跟他招呼,言谈中知道老禅师名叫有静,是浙江阿育王寺的典座(煮饭)。
  于是就对他说道:“禅师!天色已晚,您就不要急着赶回去了,在我们船上过一宿,明天再回去吧!”
  有静老禅师也非常有礼的回答道:“谢谢您的好意,明天阿育王寺里正好煮面供养大众,今天特地出来买木耳,以便今晚带回,赶着明天应用,所以不方便在此过宿。”
  道元禅师道:“就算您不在寺里,难道就没有人代理吗?”
  有静老禅师道:“不,不能让人代理,我是到了现在这种年纪才领到这分职务的,怎可轻易放弃或请人代理?何况我未曾获得外宿的同意,不能破坏僧团的清规。”
  道元禅师道:“您已是年高德劭的长者,为什么还要负责典座这种职务呢?您应该安心坐禅,勤于读经呀!”
  有静老禅师听后,哈哈大笑,说道:“外国的青年禅者,你也许还不了解何谓修行,请莫见怪,你是一个不懂禅心经语的人。”
  道元禅师羞愧地问道:“什么叫禅心经语?”
  有静老禅师不做思索,立刻答道:“一二三四五”。
  道元禅师再问道:“什么叫修行”?
  有静老禅师咬字清楚地答道:“六七八九十。”
  道元禅师瞬间开悟!
  道元禅师在我国学法时,走遍我国的名山大川,后在浙江天台寺如净禅师处得法。
  回国后,努力弘扬禅道,成为曹洞宗的开宗祖师,着有《正法眼藏》、《普劝禅仪》等禅门重要著作。
  道元禅师初到我国时,即遇到有静这位老禅师,可以让他知道中国禅林里真是藏龙卧虎,一个煮饭的老者,禅风高峻,深不可测。
  老李讲完,问我“知道什么是修行了么?”
  “还是不太明白。”
  “你会明白的。”
  看来我又要自己去悟了。刚想明白上一个,这就又来一个,到底悟到什么时候才能悟到头啊。
  走了一段路,大家都累了,于是我们就原地休息了一会儿。
  休息的时候我又开始思考神和四维空间的人的问题了。
  我们三维空间的人类到底是什么呢?
  之前我的推论是我们是四维空间人类的游戏。我们只是被设计出来的。但这个观点似乎又不符合逻辑。因为设计我们的人他又是谁设计的呢。
  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们是四维空间人类的原子或者细胞。但这样的话四维空间的人或者神还如何能掌控我们呢?
  这两种可能都符合逻辑,但又相互矛盾。
  能不能两种可能都是对的呢?把这两种可能结合一下不就合理了么!
  对啊,我们既是四维空间人类的游戏又是他的原子或者细胞。
  那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出发了,天黑之前得找到住的地方。要不然又得住马路了。”老李喊到。
  于是我们又上路了。
  我们一路走一路聊,遇到共享单车就骑一会。屁股疼了,就走一会。就这样我们又走了几个小时。终于,又遇上了一个寺院。
  “天福寺”,规模还不小。我们进去后,表明了来意,照例还是找了间禅房,安顿了下来。
  每次,住寺院里都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心里都很平静。
  但今天这个寺院,感觉每个人的脸上的表情都不太对。跟之前寺院和尚的自然洒脱表情完全不一样。
  于是,我拦住一位急冲冲走路的小和尚问:“今天寺院里有什么事情么?为什么每个人表情都很紧张”?
  “我们寺院的沐坤禅师今天将要圆寂。我这就去听他最后的教会。”
  “哦,那我们可以去么?”
  “可以,你们悄悄的在后面就行了“。
  我赶紧叫上他俩,与小和尚一同前往。
  到了地方,看到一个老禅师很安详的坐在前面,我想这位就一定是沐坤禅师。
  我从未见过如此洒脱之人,即将离世,对他好像没有任何的影响。
  但他的弟子们却纷纷表示挽惜之意。
  其中有一位小弟子问:“师傅是去好?还是留好?”
  禅师反问:“你觉得如何是好呢?”
  小弟子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就好。”
  禅师哈哈大笑,说:“只有你最知真意。”
  说话就西去了。生死随缘,这是直面生死、超越生死的大智慧。
  我们来时,虽然无法选择,但走时请带着一棵平常心离开这个世界吧!
  一切随缘,了无牵挂,走时必然安祥自在。看到这,我们也不在看了,怕打搅了他们,于是三人回到了禅房。
  躺在床上,我在想,能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笑着着离开这个世界的人,还能有什么放不开的呢。
  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我们若带着一棵禅心去生活,生命必然多一份通透和自在。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悄悄的离开了天福寺。在路上我想着老李给我出的那个修行的难题。
  我忽然感觉我悟到了什么。于是我对老李说:“老李我好像有答案了”。
  “哦,什么答案?”
  我回答说:“答案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顿了一会,我又继续说道:“这指的是一切都是修行么?”老李没说话。
  我又说到:“或者说是一即一切么?”
  老李说:“还不够包括禅心经语吗?”
  我点点头说到:“哦,我大概也许可能是明白了。”
  顿了一会儿,我又继续问道:“那我活了多少年,就是修行多少年么?”
  老李摇摇头说:“生活就是修行,但不代表修行就是生活。修行一定要用心。但生活却不用心也可以。”
  听到这里,我点点头说:“我明白了,随遇而安是一种心态。但不代表好吃懒做就是随遇而安。人还是要有责任感的。”
  老李想了一会儿,说道:“也许吧。”
  又走了几天,我们又来到了一座大城市,这座城市的人说话声又变了一个语调,这种声调挺好玩也挺特别的。
  一打听,原来是唐山到了。李教授曾经研究过唐山话。但他说,要说语言最难研究的就非唐山话莫属了。
  我一听就来了兴趣。赶紧让李教授为我们讲讲。原来,唐山地区的方言俗语异常丰富。
  唐山地区曾在历史上出过许多大作家,比如曹雪芹、张爱玲、管桦等。也出过许多大诗人,比如李瑛、张学梦,更出过很出色的语言学者,比如乐亭的史梦兰,他关于连绵字的著作到今天也是编纂辞书的重要参考著作。
  唐山又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交汇区。这里有一条“无终古道”,清代称为“大御路”,就是我们之前走的102国道,这是当时进入关内的唯一通道。
  而唐山就处于这条大道的中心地带,这里便成为连接关内关外的交通要道,就连当时朝鲜的使臣到北京朝贡,也要走这一条道路,因此他们也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烙印,丰润县至今有一个村庄叫做高丽铺,就是当时朝鲜使臣的驿站。
  东北文化与关内文化在这里交汇起来。从历史上看,大约没有哪一个地区有过唐山地区这样复杂的经历。因此,也造成了唐山方言俗语非常的丰富。所以研究起来就会非常的费力,很多俗语想找到出处就异常的困难。
  原来如此,看来中华的语言真的伟大啊,光是唐山一个地区的方言就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啊。
  我们一边聊着一边走着,忽然,看到前面一男一女像我们走来。
  那个男的一边走还一边像我们招手,我们三个环顾四周,发现那个男的确实是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也莫名其妙的。
  但是,旁边那个女的真的好漂亮啊,绝对是一个女神级的人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