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唐田舍郎 / 第二章 以理服人

第二章 以理服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赵一辰在院子里找了七八根碗口粗细的木头,竖在房檐边上,背了两背篓的胡麻秸秆。就开始在院子里和泥,参杂了一些杂屑,用锄头来回地推钩着。
  干了不一会,赵一辰已经是全是冒汗。
  站直身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心下叹道:也只有这样将就一番了,彻底大修还得到明年开春天气暖和了之后。
  “哥哥。”
  赵一辰转过身来,看见依依伸出双手,拿着一个抹布,递了过来。
  “哥哥,擦汗汗。”
  看着依依期盼的眼神,赵一辰赶紧接过来。笑道:“我家依依懂事了,都是到关心哥哥了。”说的小姑娘一阵害羞。
  “依依,到屋里去,哥哥要去修屋顶了。快进去吧,小心别凉着。”
  看着依依进屋去,赵一辰一个助跑就翻身上了房子。不由感叹年轻真好,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上房揭瓦的时候啊!
  作为一个农村出身且干过不少行业的老大叔,赵一辰在前世也算是学会了很多东西。修房子?小意思!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前世赵一辰全家就住着一个破旧的小屋,一到下雨就到处漏水,再说好歹也在工地上呆了好几年。
  ……
  当赵一辰铺完最后一块瓦,直起腰看着眼前的苍茫大地。远处银装下山峦起伏,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看着一阵亲切。
  “修好喽!哥哥,屋子里不飘雪了。”
  依依跑出院子欢呼雀跃。
  这孩子,父亲刚刚去世,哥哥又生病许久,眼看着如今屋子破了一个大洞,心中惊慌不想而知。
  如今,哥哥好了,屋子修不了,不知觉间心里似乎放下了一座大山。
  眼看着天色近晚,赵一辰去厨房给灶上生起了火。待水温后,给依依洗了手脸,自己也是一番洗漱。
  接着往锅里再加了一瓢水,灶里添了一把高粱秆,让依依看着火,便离开了灶头。
  随后拿着一个小筛子,向着厨房的最左边的那口缸走去。揭开盖子,看着满满的糜子,赵一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要说,穿越后赵一辰最满意的是啥?一定是粮食。
  昨天刚醒那会,看着那屋子,那物件。赵一辰真的没想过自己能吃饱,结果到厨房一看,好家伙,不愧是地主啊。
  整整七口大缸,一口缸可以足足装下三百多斤粮食。这是七缸啊,两千多斤啊,够自己和小依依吃他个三年的了。
  足足两缸糜子,两缸小米。看着另外三缸高粱,赵一辰觉得胃里开始泛苦水。
  糜子香甜,还可以磨面。小米虽然有一点糙,但是后世还是经常吃的。
  高粱苦涩难咽,在后世只是用来酿酒,或者喂鸡鸭鸽子。
  不过,管他呢,反正自己和依依不吃高粱面就是了。谁叫咱是有两头牛、两百亩土地的大地主呢!
  不过,好像有什么不对?咱这地主却连两斤白面都没有!依稀还记得前身为父亲办丧事,把白面挥霍完了。
  窊了一碗糜子在筛子上,赵一辰把秸秆碎末、石子挑出来,用水淘洗过后。往灶火处走去,灶下的火苗呼哧呼哧的,依依的小脸蛋映的通红。
  揭开木头做的锅盖,水已经沸腾。赵一辰把淘洗好的糜子直接倒在锅里,用筷子搅了搅。
  兄妹俩蹲在灶火旁。
  赵一辰摸摸妹妹的头顶,笑的很慈祥。
  他莫然来到这个世界,唯一的亲人就是依依了,没有依依,想必就是一具行尸。
  “哥哥,还是喝粥粥吗!”
  “嗯,依依不喜欢吗?是甜甜的粥粥。”
  “依依想吃汤饼。”小姑娘委屈的眼神看着哥哥。
  “依依乖,待天暖和一些哥哥去换一些白面,给依依做好吃的。”赵一辰好笑地看着小姑娘说道。
  话说他自己也想吃点面条啊,天天喝粥,受不了啊。再说又没有什么菜,当然那地窖满满一地的萝卜除外。
  不过,过俩天还是要换点白面,搞点肉。
  依依和自己都在长身体,天天喝粥那行啊。
  这样下去后世一米八的自己非搞成武大郎。
  “哥哥,粥好了,要吃。”
  看着赵一辰发呆,依依站起来抱着哥哥的胳膊喊道。
  “来,依依快吃吧。”赵一辰舀出两碗放在厨房的小桌子上说道:“来,依依快吃吧。”说着,从一个小坛子里夹了一些萝卜干在一个广口粗碗里。
  看着依依就着萝卜干吃的津津有味,赵一辰夹起一根萝卜干,恨恨的咬了一口。
  第二天,一大早。赵辰看着旁边的依依被狗皮毯子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次起床烧了热水洗漱去了。
  这武德年的冬天是真冷啊,说什么赵辰都要盘一个炕。
  这大冬天的床上下面铺着稻草,上面一个麻布单褥,是什么吗?大冬天和火炕更配不是!
  在灶上把昨晚剩的粥温上,赵一辰便出门去了。
  按照记忆,出门左拐,来到一户人家门口。
  “三哥,早啊。”刚到人家院子,便看见昨天劝赵一辰的老人,他赶紧打招呼。
  虽然对方的年龄可以给他当爷爷,但是俩人同辈,属于同族兄弟,族里排行老三。
  “十三早啊,好点没?”赵一辰排行老十三。
  “没事了,二胺……啊永斌在不在?找他做点事。”赵一辰向老人打听他儿子。
  这老头坏得很啊,叫什么一安,总让赵一辰想起磷酸二氢铵,简称二胺。话说回来,老子叫一安,儿子不就是二安吗?叫什么赵永斌,哎,没文化,土鳖肯定不知道什么叫传承,什么叫家父。
  “在的……”一安老人话没说完,他儿子赵永斌跳着水桶从院子外面走了进来。
  “十三叔好。”
  赵一辰看着眼前三十多岁壮实的汉子,肩上挑着水,还对自己点头哈腰地问好。顿时觉得一股清气从脚底升起,倍感舒爽。看着这后生越来越亲切,果然族中后生都是越发地长进了,不愧是我赵氏子孙!
  “十三爷爷好。”赵中发、赵中举、赵中粮,三娘、五丫几个小孩乱哄哄的喊道,此刻在赵一辰耳中是如此地动听。心下感叹到:果然有家教啊,我赵氏家风不错啊。这些小伙子、小姑娘看着都和他爹一样有出息。
  薪火相继,传承不断啊!
  “快,放下水,我给你说点事。”赵一辰对着赵永斌说道。
  ……
  “叔,你可别骗我,人怎么可能睡在火上面呢?”永斌争着脖子对赵一辰喊道。
  “一辰,你是族长。怎么能一天到晚地胡思乱想呢?要把心思放在读书和族中事务中。三哥长你几岁,可是从未听闻天下有什么火炕,千百年来祖宗们不就是如此过冬的吗?”
  老头赵一安言辞恳切,接着道:“你外祖父是而读书人,你要是也能高中,那是我们赵氏祖坟冒青烟的福气啊!”说完,一脸地向往之情。
  最终,赵一辰用他领先上千年的见识和丰富的知识说服了磷酸二氢铵父子。
  嗯,用了十斤高粱,赵一辰轻松的折服了两人。忽视掉化肥他爹仿佛看败家子一般的眼神后,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我赵一辰向来以理服人,我家的厨房的高粱,足足可以说服你们两个土鳖大半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