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华天夏之大秦 / 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龟年的曲子

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龟年的曲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厅一角的屏风移去,现出了一人一琴。
  “这是谁?”有人问道。
  “这是。。。这是李龟年吧?”一人回道。
  “嗯。。李龟年又是谁?”
  短暂的怔住后,一人回道:“难怪那些文人老形容咱们是粗人,就是因为你这样的拖了我们的后腿。”
  “我。。怎么拖后腿了?难道此人很有名望?”
  那人叹道:“哎,咱们这些人虽然都是腰缠万贯之家,可在文人的眼里却都不值一提,你不认识此人,但我想认识此人,可人家也未必想要认识我。”
  在这个规则往往都是由士族文人来定的时代,商人则是游走于规则的边缘,虽然挣足了金银,但却入不得文人的眼,皆因思想上的层次不同。
  以赏花为例,让文士来可以捣鼓出颇多的规则标准,而商人则是显得实在许多,花插在花瓶里还有讲究?插到女人的头上那才叫赏!
  又如同样是逛青楼,文人雅士们与风尘女子谈的是诗词歌赋,风花雪月,而商人哪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正所谓说得再多不如摸上一摸。。。精神上所求的不同,导致了文人总是看轻商人,而商人却也不好还嘴,毕竟话语权还是掌握在文人的手里。
  “说的也是,那此人?”
  “李龟年可是京城里最有名的乐师,这么说你明白了吧?”
  那人摇了摇头。
  “哎呀,文人作诗作赋求的不就是名声嘛,总不能拿着自己的诗词到处求人品阅吧?可让别人唱出来就不一样了。。。不与你说了,省得别人把我都看轻了。”
  然后此人转过一边,与其他颇懂此道的富贾聊着李龟年的作品去了。
  李龟年虽是乐师,但在文人中的地位相当之高。
  与一般的乐伎不同,不像乐伎那样以卖唱为生且被视作玩物,京城中稍微有名气的诸如白居易等人通常都会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新作拿给李龟年试唱,而李龟年也会运用自己独特的唱功将诗词里头想要表达的展现出来。
  也不是所有的诗词都能让李龟年唱出来,但李龟年能唱出来的诗词一定是上好佳作,这便是文人与乐师的相互成就。
  这是许宣从李恪处所知道的。
  李龟年之所以会被李恪请来醉月楼也正是因为李隆基是他的音律挚友简称挚友,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李恪半求半骗才把这位乐圣请了过来。
  商人们都知道想通过与文人们搞好关系来改变所处的地位,结识李龟年或许就是最好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李恪也已经给了他们,而出主意的正是许宣。
  ……
  李龟年默默地弹完了一曲。
  这是他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弹曲,微微有些紧张。
  虽然在场的大多数都是商人,“粗人”,弹曲的技艺或许他们听不出来,不过曲子好听,他们当然不会吝啬自己对李龟年的夸赞。
  若是能听李龟年唱一曲那就再好不过了,他们想着。
  李恪站在大厅的中央,示意众人噤声后,宣布了拍卖会的开始。毕竟是第一次,流程自然没有后世的拍卖会那么标准,对于在场的所有人来说,拍卖会本就是个新鲜玩意,按着李恪说的做就是了。
  “时间耽搁太多,我也不多说什么了,今天拍卖的第一项,就是李龟年的唱曲。”李恪笑着说道。
  在场的官员与商人们,包括文人们都有些好奇,这李龟年的唱曲还能拍卖的?但转念一想,好像。。。真的可以。
  “也就是说每拍卖一件物品之前都可以竞拍李龟年为在场的某位独唱一曲,各位可不要错过了。”
  李恪话毕,李龟年显得更加的紧张了,平时自己可是半点交道都不跟这些富商们打,此时有没有人会卖他的面子,他也不知道。
  不过李恪并不担心,而许宣也不担心这个问题,换成原来的世界里,粉丝为了支持歌星可以花上几千块钱去买演唱会的门票,更何况现在富商们能拍到的不仅仅是李龟年为他们独唱一曲的机会。
  只是按照许宣的提议可不是一曲一拍,而是整场“独家”冠名,没想到李恪现在的意思是尽可能的将利益最大化,采取的是“联合赞助”。
  看着富商们都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李恪才笑道:“那么,现在开始竞拍,听曲的机会不设底价,全看各位的诚意了。”
  富商们都知道这是结识李龟年的好机会,但都不清楚拍卖的流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这种不设底价的做法,他们生怕叫低了不仅失了自己的面子也会让李龟年失了面子,那就未免得不偿失了,所以一时间都面面相觑,不敢叫价。
  李龟年看到无人叫价,心中顿急,只当先前所奏未能入这些“庸人”的法眼,便抚琴按弦,弹起了自己的拿手曲子《渭川曲》。
  清飏宛转的琴声环绕在整个大厅之中,富商们停止了交谈声,即使他们再庸俗,再不懂音律,也都不敢在此刻畅言。
  许宣非爱好古曲之人,可也曾听过诸如高山流水,广陵散等流传甚广的古曲,但都没有此刻李龟年所奏的这曲里头的那种韵味,琴音所至如与君相言,听着悠长的古琴声仿佛在听着李龟年诉说着一段或悱恻或淡然的故事一般。
  就算是二世为人的许宣,此刻也“跪”倒在了李龟年的琴声之下。
  《渭川曲》毕,众人还沉浸在曲中之时,胡品三便站了起来,朝着李龟年拱了拱手,李龟年也点了点头,然后恭敬道:“听得李乐师一曲已是我等之荣幸,两曲便是福气,胡某愿出三万石粮,不知李乐师可否为胡某而歌一曲?”
  李龟年不知拍卖的流程,对京城中的富商也不甚了解,但从胡品三的谈吐礼仪来看,深得他心。毕竟不管胡品三能不能品味出曲子的意境,至少能做到表面上的恭维都能做得如此诚恳,心中不高兴是不可能的。
  虽然李龟年自视自己曲子的价值不是用钱就能来衡量的,但三万石粮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仅仅是只需要唱一首曲子,皇上征粮也“不过”是五十万石而已。
  李龟年看向了李恪,即使他很想就此为胡品三而唱一曲,但拍卖的决定权还是在李恪的手上。
  实际上李龟年想错了。。。决定权并非由李恪而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