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觉醒大明星 / 第314章 无言以对

第314章 无言以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三国》学界,到了最后,终于找到一个,自认为重量级的难题,砸向了周易。
  
      她们发出最后一击了。
  
      这个问题,在历史资料上,也是有记载的。
  
      而且此前周易自己都说了,魏延是举兵跟杨仪对抗失败被杀,也就是说,他还是造反了啊。
  
      在她们看来,周易的讲解,后面又说,魏延并非是有反骨,明显前后矛盾了,这也是最好的反击机会。
  
      周易此次都没有上资料,“诚然诸葛亮不喜欢魏延,表面原因很简单,因为魏延后脑,比正常人多一块骨头,那就是反骨。
  
      “可反骨究竟长什么样?谁也没见过,恐怕就连魏延自己也没见过吧?
  
      “这块神秘兮兮的骨头,却决定了魏延后半生的命运,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一锤定音、‘此人久后必反。’
  
      “那么究竟是怎么有反骨的呢?那次魏延杀了长沙太守韩玄,救出老将黄忠,将长沙城拱手让给刘备。刘备挺高兴,要提拔魏延。
  
      “然诸葛亮却发话了,他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今天能反韩玄,明天就能反主公啊。诸葛亮此话,弄得魏延官没做上,还差点把命丢了。
  
      “问题就来了,诸葛亮是怎么确定,魏延有反骨的呢?要知魏延在投降时,脑袋上可是顶着防弹头盔的,而且历史记载,魏延既不是和尚,也不是秃头的。
  
      “再说了,纵使魏延剃了个大光头,不是还有头皮挡着的吗?诸葛亮又是如何看出的?
  
      “那么有两种可能,其一是,诸葛亮是穿越的,他知道历史的魏延是什么样子,其二是,诸葛亮与魏延是玩伴,没事诸葛亮摸魏延脑袋玩儿,没发现虱子,却发现反骨了。”
  
      穿越的?
  
      摸虱子?
  
      防弹头盔?
  
      还是秃头?
  
      下面的学生没忍住,哄堂大笑,都笑抽了。
  
      “哎呦喂,笑死了。”
  
      “周易老师是老司机,鉴定完毕。”
  
      “哈哈,那个谁有反骨的,让我摸摸,保证不捉虱子。”
  
      下面有好多老教授,都是哭笑不得,这课讲的,太不正经了啊,这是严谨的学术讨论吗?
  
      然而在座的学者,尤其是教育界的人,又不得不由衷的承认,周易还真有两把刷子,有水平,还能放下架子,寓教于乐啊。
  
      周易抬手示意台下安静,等到大家静下来后,又继续“在魏延反骨的问题上,巴蜀大多数人,都还是深信不疑的。
  
      “诸葛军师是什么人物,那是绝世奇才,还用的着看,掐指一算,就知道魏延脑袋上不地道,有反骨。”
  
      汪副总会长向其中一位学者,悄悄使了个眼色,那人就立即诘问周易,“你这说法不正确,即便诸葛亮不是能掐会算的人呢,他不看好魏延,那也是有原因的。
  
      “诸葛亮第一次遇到魏延,是在襄阳,魏延当时就反了刘琮,打算投靠刘备。第二次遇到魏延,就是你说的在长沙,他正好杀死新主公韩玄。
  
      “短时间内,魏延接连反了两个主公,给诸葛亮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这才有了诸葛亮进入长沙后,第一件事就是杀魏延,因为魏延引起诸葛亮的警觉了。
  
      “这也就是说,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不是表面意义的骨头,而且说这人心中有反骨,是个不地道,经常造反的人,保不准会同样对刘备造反。
  
      “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诸葛亮如此判断,无可厚非,魏延在骨子里,就是这样的人,周易你认为,你的说法怎么站得住脚?”
  
      好家伙,这次业界人学乖了,知道从情理上来推敲,而不是仅从道理上反驳周易了。
  
      可众人又不得不承认,此人这种说法,还真挑不出毛病,造反就是造反,现在你魏延能反刘琮、反韩玄,日后保不准就会反刘备啊。
  
      原来,反骨是这么解释的。
  
      周易不慌不忙,“不错,你的说法在情理上,似乎说得通,但是魏延两次造反目的是什么?他两次造反的目的,都是为了投靠刘备,潜在的意思很明白,他认准了刘备啊。
  
      “可诸葛亮不这么认为,他就一根筋的认为,魏延是个反骨仔,必须杀了,这合乎逻辑么?”
  
      他不等学界的人回答,自己就接着分析,“其实魏延能力很强,诸葛亮不看好魏延,并非因为魏延是隐患,而是因为,魏延是个有主见,不听话的人。
  
      “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用人,纵观整个蜀汉政权,能打的武将不少,但能称得上文武双全的,只有关羽,以及魏延二人。
  
      “诸葛亮在用人上很偏执,尤其是武将,谁听他的就重用谁,越惟命是从越好。”
  
      有人忍不住反驳,“你胡说,在蜀汉大将中,赵云文武全才,是公认的,也是有历史记载的,怎么能说,就魏延与关羽两人呢?”
  
      周易点头,“你说赵云文武全才,那我问你,不要说历史记载,即便是纵观整部《三国》,赵云除了勇武,他在文事上面,有过出彩的地方吗?”
  
      那人顿时哑口无言。
  
      在历史上,赵云的确有文武全才的说法,但却没有亮眼的文事记录。
  
      这就尴尬了。
  
      周易也知道,那人回答不出来,“赵云所谓的文武全才,那是因为,他对诸葛亮惟命是从,所谓的锦囊妙计,就是他不折不扣的,完成诸葛亮的安排。
  
      “诸葛亮使用赵云的频率最多,就因为赵云听话,而关羽与魏延不听话,诸葛亮就让两人坐冷板凳。
  
      “关羽不买诸葛亮的帐,结果被留在了荆州,从此远离蜀汉高级领导圈。
  
      “魏延也不怎么听话,诸葛亮就把他安排在汉中,同样远离蜀汉最高圈子。后来虽然每次北伐都带着魏延,但也仅限于使用而已,大家注意,使用不是重用。”
  
      众人一愣,可不就是这么回事么。
  
      诸葛亮用人,的确喜欢听话的,包括他那个学生马稷,也都是如此。
  
      这是独断专行么?
  
      周易继续,“所以魏延那所谓的反骨,其实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象征,不像其他武将那样,任由诸葛亮摆布。
  
      “诸葛亮第一眼看魏延,就是讨厌魏延,才以反骨为借口,将魏延排除在公司之外。
  
      “只是当时刘备正是用人之际,诸葛亮就将魏延留下了,勉强算作临时工,工作环境差,待遇还不好,直到临死那一刻,诸葛亮在人事安排上,还不忘打压魏延。
  
      “这才导致了,杨仪爬到了魏延的头上。”
  
      下面的学生们静静听着。
  
      学术界的人,则是思索回忆相关的内容资料。
  
      周易不管她们的反应,“大家都是有同事,有同学的,试想一下,当一个资历不如你,本事不如你,职位不如你的人,突然骑在你头上,并且你们两个还素来不和。你会怎么办?
  
      “这种倒霉的事情,就让魏延赶上了,作为一个有主见、有血性的汉子,当然要对领导表示不满。
  
      “于是乎魏延头脑一热,把情绪上的不满付诸在了行动上,真刀实弹的,跟杨仪干上了。
  
      “这下好了,诸葛亮反骨的论断,成为了事实。可这是什么?是三国版的,被逼上梁山啊!”
  
      下面鸦雀无声,都在思索周易的分析。
  
      周易继续,“魏延的死,没有多少人同情,魏延的反,也没有多少人意外,好像他的反叛,是注定了的一样。
  
      “大家都在感叹,丞相预言的正确性和权威性,反骨之说,果如丞相所料啊!
  
      “事实真的如此么?归根到底,话又说回来了,还是因为诸葛亮在用人上,是任人唯亲的。
  
      “从头到尾,魏延这个可怜的孩子,都是被害者,他一贯没有造反自己做皇帝的心思,也没有反出蜀汉政权的心思,说到底,跟杨仪之争,只是不服气的内斗而已。”
  
      好多人愕然。
  
      汪副总会长蹙额。
  
      很多学者皱眉思索。
  
      很快,帝都大学的学生们,就率先是热议了起来。
  
      实在是对周易的解析感到太意外,刚刚周易老师说的那些,他们都是能接受的,也都认为很有道理,可是……
  
      被周易这么一整,诸葛亮成什么人了?
  
      多智近妖的男神诸葛亮呢?
  
      《三国》学界的人,愣是半天没吭声,有关于魏延的剧情,大家几乎是倒背如流,当然知道具体的情况,周易说的没有一点增减,但结论却与大家截然相反。
  
      魏延委屈么?当然委屈,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刘备的事情。
  
      魏延有能力么?当然有了能力,是蜀汉政权中,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
  
      魏延跟杨义对抗,是真的要反出蜀汉政权吗?不管是用结果,还是从过程上看,他都没有要反出蜀汉的现象。
  
      说白了,他此举,只是为了一口气,为了争名夺利而已。
  
      而且他也没有说要自己做皇帝,也没有与其他势力联系的举动。
  
      这就是所谓的造反?
  
      周易的分析,客观公正,挑不出毛病啊。
  
      魏延的一切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严格了说,还真不能算造反。
  
      周易低头看了一下时间,显然时间已过了不少了,“所以我总结,不要说是真实的历史上,即便是以《三国》剧情来衡量,魏延反骨的说法,也不成立,你们能找出站得住脚的理由吗?”
  
      找什么理由?谁又能找出站得住脚的理由?
  
      学界的人,虽然眼见这样不行,却是被周易问的哑口无言。
  
      好多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佩服的表情。
  
      就连柳校长与那些校领导,也都默默点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