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如同深海一般的宇宙隧道中,天鹅1号宇宙飞船正在全功率运转引力锚,计划用20年时间从十分之一光速减速至第三宇宙速度,再用20年时间泊入22B星球同步轨道。天鹅1号是如此地巨大,甚至比几十座胡夫金字塔加起来还要壮观;但它又是那般渺小,在无垠宇宙的暗黑背景下,就像一把装点在鸡尾酒杯上的银灰色小伞。也因此,大家习惯将它称为“”。
从离开地球算起,已经在宇宙中航行了560年。它用20年时间加速到了光速的十分之一,又用10年时间行驶到奥尔特星云,然后进入宇宙隧道,正式驶向天鹅座星系,开始了漫长的旅行。在经过550年后,它终于在10年前驶出了了无生机的宇宙隧道并开始减速,现在的速度已经不到光速的三十分之一,大概会比计划提前10年也就是20年后到达目标星球22B。
一共搭载了来自全球各地的2000名人员,其中700名是科学家、工程师等自然学科方面的领军人物,300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等人文学者,其余1000名则是联合国为执行此次计划特别组建的护卫部队战士。他们组成了一个缩微版的人类社会。飞船的首席指挥官同时也是护卫队的最高司令员,拥有最高权威;其下设立四名副指挥官,分别负责飞船运作、科学研究、社会管理和军事管理;再下又按职能设置了不同的小组。采取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保证面对风险时的统一应变能力。
人类的身体根本无法抵御岁月的侵蚀,也无法承受在超高速状态下超大质量带来的压力。为解决这两个关键性问题,他们的意识和身体被分离——身体被冷藏在地球,而意识则被输入的控制系统。可以说,他们和真正地融为了一体。同时,为了满足到达目标星球后执行任务的需要,飞船中按照真实样貌为他们每个人都配备了专属仿真人体——除了材质,几乎和真实的躯体没有两样。的控制系统为2000名人员创造了一个和地球几乎一模一样的虚拟世界,他们称之为“家园”。在家园里,除了每年一次的全体会议外,他们依旧过着和在地球时一样的生活,可以和家人相伴,可以旅行购物,可以享受生活的琐屑,等等——当然,这一切也都是虚拟的——这让孤独流浪的他们在漫长的旅程中不再感到空虚。系统还给了他们另外一个选项:如果觉得生活漫长,也可以选择进入冬眠模式,当然首席指挥官和四名副指挥官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作为第一个接收到来自22B星球光信号的天体物理学家,马奇顺理成章地登上并成为了首席科学家。登船那一年,他年仅35岁。然而,在他人眼里年轻有为、光彩夺目的他,560年来却始终生活在郁郁寡欢之中。因此,他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冬眠中,只在每年的10月28日和召开全体会议的日子才会醒来。每年10月28日苏醒时,他就会来到虚拟的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独自坐在基地外荒凉的戈壁滩上打开一封信黯然神伤,然后点开全息屏幕,透过的视角看看现实世界的死寂和冰冷。每一次,他的思绪都会被拉回到地球、拉回到从前。
那一年,马奇年仅21岁,即将博士毕业的他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择了一个十分冷门的研究方向——22B星球空间环境与地球环境之比较,试图通过观测数据与详细计算,比较22B星球与地球空间环境的异同,深度分析22B星球的宜居性和存在生命的可能性。22B星球,是美国宇航局于公元2011年确认的一颗太阳系外行星。这颗距离地球约587光年的行星位于天鹅座星系,围绕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开普勒22公转,被认为是位于宜居带的系外“海洋行星”,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极大。被发现之初,22B星球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有观点认为,22B星球将是人类未来的希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它的研究已经穷极人类拥有的所有手段,可掌握的信息却极其稀少,同时由于587光年的距离,以当时人类拥有的航天器最高速度计算,需要60000年才能到达。60000年,足以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渐渐地,科学界对它的兴趣开始消退,不到20年的时间,已经很少有人再提及对22B星球的研究。但生性“不信邪”的马奇却和大多数科学家的想法不一样,他认为人们都在研究的课题还有什么意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查阅到22B星球的资料,敏锐地察觉到这颗被人类冷落了近20年的系外行星的研究价值,于是,在征求博导意见后,他固执地将针对22B星球的研究作为了自己博士论文的方向。
在博导的介绍下,马奇来到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下称“冷湖基地”),开始了对22B星球的观测和研究,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博士论文。为了尽快完成论文,他几乎没日没夜地观测、计算,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很快,人就消瘦了一大圈。可即便这样,他也没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论文,甚至连论文的百分之三十都没能完成。他感到了绝望,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可观测到的数据既不足以支持自己的观点,也不足以否定自己的观点,垃圾!全是垃圾!沉重的自我怀疑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回想自己这十几年的开挂人生——13岁被清华破格录取,16岁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7岁到哈佛大学深造,19岁获得硕士学位并攻读博士学位——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得好像是刻意安排的一样。难道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难道,这场梦就要被终结在这凄凉的冷湖?曾想仗剑走天涯、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的他,在22B星球面前,在无穷的宇宙面前,第一次感受到了挫败。在他最艰难的时刻,冷湖基地的助理研究员金兰薇给予了他温暖和鼓励。兰薇总喜欢梳一头马尾辫,看上去十分干练;笑起来嘴角有两个小酒窝,让本就清丽的她更显可爱。因为工作的关系,26岁的她一直没有男朋友。
马奇始终清晰地记得那一年10月28日的夜晚。秋季的冷湖,风很大很冷,天空也很干净,特别是晚上,漫天的繁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一致地注视和陪伴着这片荒凉的戈壁,让每一粒黄沙、每一块顽石都多了一丝生机、少了几分孤独。失意的他裹着厚厚的军大衣独自来到离冷湖基地大约两三公里的一个小山丘上,点燃了一堆篝火,在冰冷的秋风中与漫天的眼睛对视。他不自觉地将目光盯向天鹅座,虽然他看不到视星等仅11.5的22B星球,但长年的研究已经让他对那颗遥远的行星再熟悉不过,好像他的眼前已经出现了它的影子,影子逐渐变大,让他清晰地看到了它的表面,甚至可以看到在那个星球上翻滚的海浪。然而现实中,他的眼前只有漫天繁星和繁星之后黑暗的宇宙深渊。
就在他长吁短叹之时,兰薇提着一瓶烧酒盘膝坐在了他的身旁,一边挑动柴火一边对他道:“风可大可冷,一个人,咋跑这里,小心着凉。”
马奇抬眼看看兰薇,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道:“你又不是不知道!”
兰薇也笑了,轻轻在马奇的肩上捶了一下。“来,一吃硬!”说着,就竖起酒瓶喝了一大口,然后把酒瓶递向马奇。
“你这个酒啦啦!——”马奇接过酒瓶,也喝了一大口。
两人在篝火旁,就着漫天星空喝酒聊天,很快,一瓶酒就被两人喝得七七八八。两人都醉了,嘻嘻哈哈,大声说笑。马奇喊:“酒喝黄河两岸,拳划西北五省。”兰薇说:“就你那熊样,能喝完这一瓶就不错了!”马奇哈哈大笑,喊:“我是天下第一!”兰薇却说:“你是天下第一笨!——”突然,两人都沉默了。这份沉默,两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一年多的朝夕相处,两人其实早已暗生情愫,只是男生年纪轻,口不敢言;女生年纪长,心不敢想。但命运早已经安排好剧情,总有一天他们要捅破这层窗户纸。马奇抬眼偷偷看向兰薇,她正呆呆地盯着火焰,一边哈着白气一边用力搓手,火光映照在她绯红的脸上,就像早晨飞扬的红霞,将她衬托得更加可爱。她的身子有些发抖,看上去应该有些冷。一瞬间,一股奔腾的热浪从马奇的心头涌到头顶,推着他一把握住了兰薇冰冷的手,顺势抱住了她。那一刻,这位科学才子、情场菜鸟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呼吸急促得好像没有了呼吸,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让我温暖你吧!兰薇象征性地挣了一下,然后就像一只小白兔一样依偎在了他的怀里。他们相互凝视,情不自禁深深地吻在了一起。在巨大的星空和无垠的戈壁之间,这个世界此刻只有小小的两个人。
“我比你大5岁,你不介意吗?”
“你不介意,我介意什么?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哥哥。让我照顾你吧!”
今后的2年,马奇在兰薇的陪伴、帮助和支持下,坚持不懈地对22B星球进行观测和研究,但是除了一些浅层观测数据和不太重要的计算结果,一无所获。有时候他对自己的坚持也会产生怀疑,每到那个时候,兰薇总是会拥抱他或者和他“一吃硬”,这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勇气和信心。那是一个夏季的深夜,显示器上的时间已经跳过凌晨两点,马奇和兰薇依旧在大视场巡天望远镜的观测室中,目不转睛地盯着几十台计算机显示屏上比人的呼吸还平常的数据和线条。
不久,马奇突然失望而愤怒地将手砸在了键盘上,然后像发了疯一样把头发抓成了蓬草。“没用,没用,都没用!”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兰薇熟练地一把将他拥进怀里,也没有说话,只是偶尔在他额头上亲两口,等到他冷静下来,才说:“出去走走吧。”
虽然是夏夜,但冷湖的空气依旧是冰冷的。两人携手漫步在光秃秃的地球表面,仿佛行走在火星之上,那种刺透心灵的荒芜,对于马奇竟然是一剂出奇有效的镇静针。他们站上那座见证了他们爱情起航的山丘,在巨月之下远眺广袤的大地。月光流银,在起伏连绵的戈壁和荒山上点染出朦胧的银色线条,就像吉他的泛音,以一种奇妙的音色触动人心。
呆立了很久之后,马奇长长地哈出一口白气,然后捧起兰薇被冰冷的风吹红的脸颊。“薇,谢谢你。”在他的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再做最后的一次努力,不行就只能放弃。
他们相互凝视,在彼此的眼眸里看到了星辰大海。
一小时后,马奇逼着已经疲惫不堪的兰薇回宿舍休息,自己则独自回到观测室。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监测系统正急促地发出“嘟嘟”的声音,所有屏幕上都闪烁着红色的“EMERGENCY”字样,提示接收到来自22B星球的特殊光波,根据光波的偏振规律,它绝对不是自然光波,而是经过人为调制的。这把他吓了一跳。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几乎是双腿指挥脑子快步跑去。尽管接收到的都是标准二进制光信号,和现代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机器代码如出一辙,但又有着根本性不同。破译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他最终得到了一份超过一千页的图文资料。尽管经过近600光年的远距离传输,数据存在部分丢失的情况,但80%以上的信息依旧完整,能够进行有效识别。
文档采用繁体汉字和中古英文两种语言编制,第一页数据丢失比较严重,好像是一封信,汉语原文如下:
致地球□□的一□信
□□的□□们:
□□耕耘者,□□□□我□□地球,种植了地球□□。
□□□□□□□□□□□□□□□□□□□□,□□□□□□□□□□,□□□□□□□□□□,我□□□□□。如果你□收到□□,希望□□□□□。
附上□□□飞船设计图、肉灵剥离□□□□□□资料、□□□□隧道精确坐标和一些□□。
盼□!□□□□□!
耕耘者
这封信之后的文本主要分成四个部分,一是半光速宇宙飞船详细图稿;二是肉灵剥离(身体与意识分离)及冬眠技术资料;三是近地宇宙隧道精确坐标;最后一个部分是几十张图片,因为数据丢失,多数内容无法分辨,其中只有一张黑乎乎如同圆饼的图像还稍微可以看清,但没人知道那是什么,这给马奇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今后的岁月中反复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据文本描述:低维宇宙层叠形成了更高维宇宙,称为“维度堆砌”。这就好比在三维宇宙中,一张张二维的纸层叠形成一摞三维的纸堆——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纸张并非是真正的二维物体,因此,这个比喻并不十分恰当——在维度堆砌中,堆砌新维度的过程完全是一个从无到有、超乎人类理解的神奇过程。三维宇宙之于四维宇宙也是同样的道理。三维宇宙在四维中的呈现并非完全是平直的,而是杂乱无序、扭曲变形的,就像三维宇宙中一张张卷曲折叠的纸。这种无序和扭曲导致不同的宇宙产生交叉——好比一张笔直的纸与一张弯曲的纸交叉。对于弯曲的纸而言,从一端到另一端,如果走笔直的纸,路程将大幅缩短——这便是宇宙隧道形成的的原理,而这种宇宙航行方式又被称为“跨宇宙穿越”。离地球最近的一条宇宙隧道入口,就在距地球约1光年的奥尔特星云中,它的另一端正好处在天鹅座星系,距离22B星球约1.3光年。整个隧道长度是地球与22B星球距离的十分之一左右,不到60光年。半光速宇宙飞船最快可以保持二分之一光速的航行速度,照此计算,仅需120年左右的时间便可以从地球到达22B星球,除去耽搁的时间,至多花费的时间不超过150年。加上肉灵剥离及冬眠技术等当时人类并未掌握的技术支持,对22B星球的探索已经不再是虚幻的梦。
破译完成是在一个漫长而寒冷的秋夜。马奇盯着电脑屏幕上让人难以置信的图文,再次被震惊了。一整夜,他都只是静静地坐着,直到黎明时分也没有动一下。他不敢相信这是来自22B星球的信息,这太意外!太让人匪夷所思!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人在恶作剧。但即使这真是一个恶作剧,也绝不可能是人类搞出的。他反复验算、反复甄别,摆在他眼前的事实就像太阳一般难以撼动。他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
从此以后,“耕耘者”成为萦绕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三个字。他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