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场战斗的最后时刻,充满了无尽的悲壮与惨烈。
随着金陵运来的重炮打响。
像往常一样,摸清规律的江阴守军迅速跑到城墙下躲避。
准备等待炮击结束之后再登墙作战。
以往的经验证明这个方法非常奏效。
此时根本没有步炮协同的理念。
此时的火炮也不够精确。
为了避免误伤自己人,一般都是炮火快结束时再派兵攻城。
但,经验总有意外。
清军也识破了江阴守军的这种操作。
等到首轮炮击结束之后,清军迅速改变策略。
他们将药包填进大炮,但是大部分没有装填炮弹。
城内,江阴守军听着一阵阵炮声非常激烈,却丝毫不知此时的清军大部分都是只开空炮。
仅有寥寥几枚炮弹打出去落在城墙上迷惑守军。
而清军攻城部队则是趁着空炮炸响弥漫的烟雾迅速往前奔跑。
等到城内守军反应过来的时候,清军已经登上了城墙。
双方围绕着城墙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但清军源源不断的涌入,江阴守军最终只能后撤。
一时间,江阴守军攻不上去,清军害怕城内有埋伏。
双方就这么对峙了起来。
到了晚上,巨大的心理压力终归是压垮了坚守八十天的江阴守军。
随着天色变暗,城内传来一阵骚乱喧哗声。
守军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顿时阵型大乱。
清军见此机会趁机攻下城墙。
此时的阎应元正在东城城楼上坐镇守卫。
看到如此情景,阎应元知道无力回天。
他取出毛笔,在城楼上提下了那两句百年流传的风骨名句。
也是大明最后的悲歌。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赵乾与身边的阎应元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一个好似在看一场真实发生的电影,另一个则是在眼睁睁看着真实的自己一步一步走近死亡。
双方都没有说话。
屏幕前正在观看直播的观众也没有说话,弹幕变得稀少,直到消失。
沉重的气氛告诉没有个人,最后的时刻来临了。
扔掉毛笔,阎应元带领身边的守军,下了城楼向着西面冲去。
只可惜几万清军早已冲了进来,城中满满当当到处都是清军。
阎应元他们寸步难行,只能与清军展开激烈的巷战,艰难行走。
直到再也砍杀不动,体力衰竭。
阎应元满目悲伤的看着身前众人说道:“为我谢百姓,我报国的任务完成了。”
说完将腰刀刺入胸口。
可惜一刀未死,他又跳入湖中。
却被家丁救起。
此时刘良佐率兵赶来,将他从湖中捞出。
最终阎应元被清军带走。
而此时此刻,整座江阴城早已全面失陷。
现任典史陈明遇将家小集中到了县衙内,关闭衙门,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而他自己则是背对县衙墙壁,战斗到最后一刻,至死都未曾倒下。
训导冯厚敦于明伦堂自缢,他的家人也都投井而死。
中书戚勋,诸生许用,把门关上,放火将自己与大明同葬。
一时间,江阴城中惨叫连连,四处悲歌。
等到天明的时候,被关在栖霞奄的阎应元也被杀死,他的家丁部下一同被杀。
至此,江阴抗清三公全部战死。
而江阴城的结局也就此注定。
三天,整整三天。
江阴城中的清军好似恶鬼当道,横行城中。
老百姓无论老幼全在抵抗。
首领的战死并没有打消他们抵抗的决心。
巷战,埋伏,纵火,杀敌!
但这也仅仅坚持了不到一天。
等到晚上,抵抗已经十分微弱了。这也到了清军彻底清算的时候。
杀城开始了。
头发花白者,老弱妇孺者,上到八十老朽,下到咿呀稚童。
街道上被鲜血染红,尸体堆积在道路两侧。
城中水井被尸体堵住,河流湖泊早已看不清原本面目。
有打水的清军找了十几口水井全被尸体填满。
不得已之下他们只能来到湖边打水。
但此时的湖水当中随波逐浪的全是数不清的尸体。
清军捞出一层,又浮起一层,再捞出,再浮起。
最终只能无奈放弃。
二十三日,清军封刀。
至此,江阴城十七万人,无一生还。
镜头哪怕是刻意避开了一些杀戮的画面,
全程都在用远景拍摄。
但那种惨烈的场面,仍然让所有观众极度压抑,甚至有人眼眶通红,泪流满面。
到最后,清军在一座寺庙当中找到53个老弱以及和尚,这是整座江阴城仅剩的几个人。
他们出来以后,看着城内的惨状,全部惊呆了,一脸难以置信,以及无尽的悲痛。
观众们也被这种情绪感染。
从空中,看着这座烟雾缭绕,尸骸遍布的县城,回想着之前热热闹闹,人来人往的场面。
仅仅三天,而在直播的时候,刻意跳过了许多场面。
因此在观众眼中,不过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之前还好好的一座县城,
现在没了。
他们甚至还能够回忆起一些居民说笑的场景,还能记住几个熟悉的面孔。
刘大妈拿着烧饼递给阎大人,让他好好守城。
东民巷那个七八岁的皮猴子偷偷摘了果子来送给阎应元。
湖边卖布的那户人家有个漂亮的姑娘,前几天还倚在门口看着守城军士中的那个小伙子,偷偷送过去一方手帕。
北门城楼下,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领着一群妇孺送来刚做好的粮食。
……
一幕幕场景闪现,却又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没了,什么都没了。
房子倒了,木梁烧了,湖水红了,大树倒了。
人,也都没了。
直到这时,所有人才意识到什么是战争。
战争就是杀人,无尽的杀人,杀死任何敌人。
杀不死别人那就被人杀死。
反正战争的结局,一定是死人,死很多很多的人。
赵乾强忍着情绪,控制着镜头将眼前这一幕记录想来。
哪怕别人不知道这是真的,但他知道就够了。
就在这时,一段墙上的文字映入眼帘。
赵乾将字放大,发现字体清隽秀气,似是一个女子所写。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这便是后世那首著名的提墙诗了。
作者无名无姓,只记得她叫江阴女子。
这首诗也没有平仄,但却寄托了一座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