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大明最强三代,建文帝靠边站 / 013:以偏概全?

013:以偏概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元璋让二虎办的事情自然是差不多了,一时间应天府成了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的决斗场,各方势力准备在此角斗。
  “殿下,你怎么了?刚才的眼光好可怕。”
  朱雄英正在回忆拿出药丸时的错愕震惊表情,也明白朱元璋将算盘打在了自己身上。
  而这也让朱元璋很欣慰,他的麒麟子用这种东西收买人心,自然也就有处理掉这个人的能力。
  同时在对方临死之前会更加贪恋活着。
  就拿李贞来说,他是外戚,一切都是朱元璋给的,自然不敢背叛朱元璋,毕竟一切的最终解释权归朱元璋所有。
  他不放心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他也就有怕死的心理,这也就更好利用了么。
  只要心里有了牵挂,有了欲望,就好控制的多。
  不得不说,马斯洛需求理论确实很有效,除非碰到那种所谓无欲无求的家伙才会受到阻力。
  需要层次理论七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
  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地位。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
  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
  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需要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要。
  当生理上的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社交需要就会突显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级是与前二层级截然不同的另一层级。
  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人员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马斯洛将其看成克服阻碍的工具,当认知需要受挫时,其他需要的能否得到满足也会受到威胁。
  审美需要是指人对美的生理、心理、精神的需求、欲望。是人的生命需求的一种表现方式,人所独有的自由自觉生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人的生存、发展的内在机制。
  人们对于美的需要也是一种基本的需要,比如希望行动的完美,对于事物对称性、秩序性、闭合性等美的形式的欣赏,对于美的结构和规律性的需要等,都是审美需要的表现方式。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
  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朱雄英脑子里回忆起了这些东西,脸皮抽搐,这不就是管理学里面的东西么。
  不过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士大夫有沽名钓誉之辈,也有视名节为最重要的东西,不能说迂腐,只能是有所坚持。
  有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有人认为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这没有什么,只是不同的人在所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等不同的情况下长久以来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所谓信仰。
  就比如,“崖山之后无中国”最早的知名出处是明末的钱谦益。
  什么,就那个跳河自杀嫌弃水太冷的文学家?
  同时嫌弃头皮痒要剃头的投降派?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水太凉”导致自己无法赴国难,这个理由可能他自己也觉得有些说不过去。
  索性他就换了个说法,这天下早就不是中华了,搞得自己找不到捐躯的地方。
  而“况有龙涎泛海槎”的具体意思目前有争议。
  很多人认为意指海上有很多来往的船只,就算是投海殉国也会被捞起来,死不掉,所以不去白费劲了。
  跟他投湖时“水太凉,不能下”实际是一个意思。
  怕死并不可笑,但是明明怕死,却还要找出各种荒唐的理由给自己贴金,这就太无耻了。
  这么个无耻之徒说的话能当真么?
  钱谦益这样的无耻之徒反证了“崖山之后无中国”。
  他们觉得宋代文天祥、陆秀夫之类辈出,宋代之后全是洪承畴、钱谦益之类的软骨头。
  宋代灭亡前文人士大夫们比宋代之后有骨气多了。
  虽然列举的都是事实,但这是典型的选择性诡辩。
  北宋沦陷后,投降北去的只是皇帝和后宫嫔妃么?
  金人扶起来的张邦昌和刘豫是忠臣么?
  秦桧和赵构难道是一身傲骨吗?
  或者说史可法、范景文等人都是贪生怕死、苟且偷生之徒?
  只能说任何时代都有坚持心中原则,宁死也不屈从者。
  也一样有顾惜自己生命而放弃原则和理想的人。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每一个人都只能代表他自己。
  实际上钱谦益发出这个论调后在当时以及其后的清朝并没有引起什么共鸣。
  真正让这个说法产生出影响力的是清末时期的日本人,他们的原话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后半句才是重点,也是后半句诱使很多人产生了共鸣,进而让“崖山之后无中国”这个论调产生出本不该有的影响力。
  日本人鼓吹这个论调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侵略中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