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又过了几日,荆竹总算受教归来,把白凤门一众弟子们召集起来,打算给大家转授连日来所学的修行知识。
小院内堂,祖师神像下的蒲团上,荆竹身着道袍,正襟危坐。下方则聚集着百余名今年才入宗的普通弟子,包括楚玄在内。
这个院子是白凤门众弟子平时集合、听课,论道的地方。上次荆竹不在,大伙儿都出去戏耍,楚玄就是一个人在这里研究窥天册的,还碰巧听到了朱家父女的小秘密。
大概是因为荆竹的脾气太好,以致白凤门纪律不佳,此时整个内堂乱糟糟地,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仿佛街头闹市。
“各位师弟,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说一个修士修行的基础是什么?”荆竹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开口问道。
荆竹待众人一向不错,众人还是给他面子的,一名弟子道:“自然是要有灵脉了,要是灵脉都没有,还怎么修行?”
荆竹点了点头:“不错,有了灵脉之后呢?”
“还要有一套合适的心法,只有这样才能开拓灵海,提升境界,让自己变强。”见一时无人回答,楚玄便开口替荆竹缓解了尴尬的气氛。
荆竹感激地望了他一眼,道:“林师弟说得不错,所以荆竹今天要转授给大家的,就是道一宗传承几百年的心法口诀,《道一心法》。”
其实这套心法已经在崇圣岛流传了上万年,只是崇圣二宗分裂却是近几百年的事,所以荆竹才说在道一宗传承了几百年。
听说要学习道一心法,原乱哄哄的内堂瞬间安静下来,众弟子纷纷直起身子,强打精神,唯恐漏听了一个字。这也并不奇怪,众人不远千里而来,基本上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为,此时机会来了,岂有不抓紧的道理?
见大家配合自己,荆竹这才放缓心情,悠悠道:“关于道一心法,上次我应堂主的要求,已把首篇的内容转述给大家。今天我们便来学习第二篇。第二篇不长,总共有五十句口诀,七百多个字,我会一字不差地念给大家,希望记不住的师弟能抄写下来。”
“七百多字还不长?”有人小声抱怨。
另一人训斥道:“怎么?嫌多?嫌多你可以不听啊!”
荆竹忙劝道:“大家不要争吵,接下来我便给大家念一遍口诀,有什么不懂之处,尽管问我。口诀是这么说的,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
荆竹讲得不快,众人也都听得认真,唯独楚玄不怎么上心。这些内容和窥天册的所载十分类似,且窥天册说得更加意简言赅,他自然不愿再听,但是又不好拂了荆竹的面子,所以只能呆坐着想事情。
荆竹讲了一会儿,忽然发现楚玄失神,于是向他道:“林师弟?师兄方才所言,你都记住了?”
“大概记下了。”
楚玄起身回答,接着便将窥天册里记载的类似内容随便说了几句。
荆竹听了他的口诀,心中微微惊叹,只觉对方说的似乎比自己从堂主那里听来的更容易理解。
只是他有些放不下面子,故作深沉道:“师弟方才所言,尽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过师兄还是觉得,我们这些做晚辈的,不应该随意篡改祖师留下的东西,师弟以为然否?”
楚玄不想和对方争执,笑着道:“师兄说得有理,是林玄耍小聪明了,请您见谅。对了,荆师兄,来道一宗这么久了,我还不知道宗门的祖师叫什么名字呢。”
“什么,还有人不知道这个?哈哈哈……”其他弟子闻言,纷纷大笑起来。
荆竹也实在哭笑不得,答道:“好叫师弟得知,我们道一宗和隔壁道武宗都是一个祖师所创,原来叫做道宗,第一代祖师姓司马,讳清。”
“啊?!”
楚玄听了这话,震惊得无以复加,登时失声叫了出来。这怎么可能?怎么会这么巧?当初自己在玄黄山遇到的师父,居然就是崇圣二宗的第一代祖师?难怪,难怪窥天册的心法和道一宗的心法如此相似!原来根本就是一个人写的!
“那,敢问师兄,祖师的生平您可知道么?”
“祖师生平的事迹,正史中记载得很少,而且语焉不详。我们殿有座韦编楼,里面有一本《三元旧事志》,师弟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借阅一下。”
“哦。”
“林师弟,你怎么了?”荆竹看他样子十分古怪,仿佛魔怔了,忍不住询问。
楚玄呆呆地立着,久久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荆竹问他话也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荆竹莫名其妙,只好先让他坐下,然后继续向众人传授心法。
待授课结束,荆竹向门下众弟子道:“各位师弟,再过几日就是白虎殿第二次新弟子会武了,希望大家这几天不要偷懒,好好揣摩道一心法,多积累一点灵力,好配合自己的技法使用,以期取得一个好名次。殿主师尊亲自许诺,此次会武能进前十的弟子,今后将有资格在他身边旁听授课,这可是和四大堂主并列一堂的荣誉,希望大家积极争取!”
之所以说这是第二次会武,这是因为在此之前,白虎殿已经给新弟子们举行过一次比试了,只是彼时的楚玄还在玄罗林里当野人,所以没有机会参加。
楚玄知道殿主朱庭芝对自己印象不佳,这次白虎殿四堂新弟子举行会武,恰好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闯进前十!
…
那日之后,在荆竹的推荐下,楚玄成功到韦编楼借到了两本关于三元大陆历史的书籍,一本是《三元旧事志》,另一本是《古今名人传》。
好巧不巧,两本书中都有关于司马清的记载,同样巧合的是,两本书都记载得不甚详细,甚至很多重要的地方像是被作者刻意忽略了一般。
按照两书的记载,司马清本是南元人,出身于某大国贵族家庭,且天生三十六道隐脉。他十五岁不到就迈入天虚境,成为名噪一时的少年天才。二十岁后更是跨越了天虚境,成为了世人眼中高山仰止、不可企及的存在。三十岁时来到崇圣岛定居,教授门徒,并创立道宗。
但是两本书对于司马清的记载,到他三十岁创立道宗就戛然而止了,只说他创立道宗后,不久就得道成神,受到四方景仰,天下膜拜。至于之后发生了什么,写史者却不再多说,也许是他们也不知道,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