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历史人文杂论 / 第八章 春秋战国之田氏代齐

第八章 春秋战国之田氏代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春秋战国,是一个混乱无比却又精彩纷呈的时代,是一个历史书中寥寥几笔带过却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时代,是一个战火连天却又文化璀璨的时代。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下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名字起源为,诸侯国之一的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好奇,既然是讲了春夏秋冬四季,为毛不叫夏冬呢?总不可能是古代人感受不到夏冬吧??
  当然不是感受不到夏冬,这是因为,从古至今,春季和秋季都是播种和收获的季节,而在古代一个国家的主要财源收入就是来自农业,因而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并在两季安排有重大的祭祀活动,故此,春秋也衍生出了其他意义,比如春秋等于整个一年等等。
  而且古代春季和秋季是战争的最佳时期(古代的士兵一般在冬季进行修养,所以到了春季便兵强马壮而秋季则是收获的季节,粮草充备)。
  你也可以理解为,在古人眼中一年四季中春秋两季最为重要,所以这个时期叫做春秋。
  开头提到春秋是个文化璀璨的时代,那么有多璀璨呢?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为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百家姓》虽然成于北宋初期,但有学者提出,百家姓最早是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非书,说的是姓氏),到了北宋才有人将这些姓氏统一起来。
  而且不光《百家姓》,春秋战国时期,一共产生了学术派别189家(能说得上名字的),各派著作共4324篇,被后世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的形成引发了各个学派思想上的碰撞,各个学派著书讲学,互相论战,思想上的不断碰撞造就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史称百家争鸣。
  这个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最后,孔孟之道成为了古代的文化潮流,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比如某国,经常嚷嚷孔夫子啊或者其他谁谁谁是他们国家的人,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百家姓和诸子百家以外还有许多,比如我们现在仍在用的成语,当中半数的典故取自春秋,又或者现在许多的行业都是春秋时期初步形成的。这里就不在一一描述了。
  说完了春秋的文化璀璨,接着在讲讲他的混乱,那么春秋时期究竟有多混乱呢?一句话形容: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共有36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450+次。(朝聘指的是诸侯国国君亲自或者派人面见天子)
  简单介绍完春秋时期的混乱与繁荣,就准备正式开始本文的主要内容了……
  那啥,提到春秋人们必然会想到战国,毕竟春秋战国时期,是吧
  ( ̄y▽ ̄)~*
  但是春秋战国虽然经常一起说出来,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相近时期,那么你又知道他们的分界点吗?
  咳咳,不好意思,具体时间上其实我也不太清楚,那啥……这个分界点比较模糊,基本没有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并不是说没法区分的!这个时期,有两件事的发生是可以作为的分界点的。
  第一件事就是田氏代齐,下面随着本文一起了解下。(啪啪啪(=°ω°)ノ掌声鼓励,本章主题终于开始了)
  田氏代齐,发生为春秋战国的交接点,时间为公元前386年,内容为春秋时齐国权利交替的事,春秋与战国的齐国国君不一样。原先是齐国的开国国君是姜子牙(对,没错,就是那个姜子牙),姜姓吕氏。
  田氏代齐这个过程时间跨越很长,前前后后近300年,下面我就来简单介绍下这段历史。
  话说公元前672年的齐桓公时期,有那么一个叫妫(gui)完的人逃难于齐国。
  逃到齐国后,因为妫完这个人以前很有贤名,所以齐桓公对他十分欣赏,先想任他为卿,可是妫完说:我原本是罪人,你能不计前嫌的对我这么好,我怎么可以要这么高的官呢?!不行不行!狼心……啊呸……良心过不去啊!
  就以这样的理由拒绝了,后来齐桓公就封了他工正之位(管理工匠的官)并赐他田地,并以地为姓,更名为田完。
  插一句题外话,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以及孙武的曾孙孙膑(著有孙膑兵法)乃至后来的西汉末年新朝国君王莽都是田完的后人(孙武貌似是田完的六世孙还是七世孙,也就是第八代,不知道是不是这么算的)。
  从田完开始一直到他的四世孙田无宇之前,田家在齐国地位一直是稳步上升,后来田无宇他爹田须无颇得当时的国君齐庄公的喜爱,田须无死后,田无宇继爵,公元前450到前499年(这会国君还是齐庄公,是齐庄公四年到五年)田无宇初涉朝政,开始掌兵,并在这两年间出兵伐卫国,晋国,并胜之。齐庄公对田无宇越发倚重。
  至此,田家开始有所作为,于田无宇得宠至田无宇的孙子田常继任齐简公相国(公元前481年),历时约95年,至此,田氏开始掌控朝政。
  田氏开始掌控朝政后又过了大概95年(公元前386年)田完的后人田和(田完八世孙)以当代国君长期不理朝政而废除并自立为王,同年,周天子承认田家为齐国国君,封为齐侯,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齐就是田齐,不再是吕齐。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一脸懵圈
  (⊙o⊙)有些疑问,百姓没意见吗?周天子就这么封侯了?这么草率?
  上面提到田无宇得宠后至田常任齐简公相国这期间,田氏的所作为于整个田氏代齐事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那么咱就来谈谈,田氏的所作为。
  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当时的齐国,齐国公族吕氏(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古代的姓氏定义和现在的姓氏定义不太一样,等会我会把两者的区别放在章尾来说),吕氏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齐国的高氏、国氏两家。国、高两家与吕氏同出于姜姓,皆为齐太公(姜子牙)之后,是吕氏的旁支。
  在齐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高氏、国氏世代为齐国上卿,天子所任命,于是齐国内就形成高氏、国氏为辅,吕氏为主的三家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
  而田家想要做大,就必然要与三家相抗衡,为此田氏可是狠下功夫。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可同民。所以田氏首先做的就是拉拢民心,为了拉拢民心,田氏施行新政。
  顺带一提齐国此时正值齐景公任国君,但很不巧齐景公是个奢侈之君,于民可谓昏君,齐国在他的管理下做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及国之诸市,屦贱踊贵的地步,哪怕是国家出现了灾情他也不管不顾,如此一来,百姓必定是苦不堪言。
  于是乎,对于田氏的机会出现了,田氏当然也没有放过这次机会,他们瞅准时机,实施新政,将齐国的量制由四进制(即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锺)改为五进制,向人民借贷粮时用新制,而还贷时用旧制,也就是后面的大斗出,小斗进。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是,田氏在百姓没饭吃的时候,借十斤粮食给百姓,过后却只要求百姓还五斤粮食。
  用我们的话说这种人要么是个傻B,要么是个菩萨,很明显,在百姓眼中,田氏在当时的所作所为就是活菩萨的行为。至此,齐国民心初向田氏,田氏的第一步可谓是初步告捷。
  在此期间,齐景公经人提醒后察觉到了田氏的意图后,也做了些反抗,有人提出了方案:以礼治国,使士农工商四民各守其职,各守其业,大夫不得以公肥私,擅自作威作福,也不得施惠于采邑之外,行阴德,收买人心。景公很赞许这个主张,但他已无能为力,为时已晚了。后面虽也采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发展的措施,但不甚得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时的齐国能涉政的氏族有田氏,鲍氏,栾氏,高氏,国氏,庆氏等几大氏族,田氏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利,于争取民心后对各个氏族下手了,这就是田氏初步拉拢民心后所做的第二步,武装夺权,逐灭强氏。
  公元前545年,田氏联合鲍氏,栾氏,高氏共同击败了执掌国政的庆氏,齐国自此改由栾氏,高氏执政。
  十二年后,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栾氏,高氏之间的矛盾,联合鲍氏分别击败了栾氏,高氏,并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孙召回国内,归还其原有的封地财产,以取得公族的支持。
  后来又过了42年,执政58年的齐景公去世,后由晏孺子荼、齐悼公阳生、齐简公壬相继为齐君,三公任国君共计不到10年时间。
  齐简公任国君时,田氏的田常与一个名叫监止的人一起任左右相国。但二人关系不好,处于对立状态,田常为了对抗监止,想到了之前田氏的大斗出小斗进,并再次将其实施。
  此时的朝臣已经发现了田常与监止的不和,立马上谏齐简公:
  握草!握草!要死了要死了!!!老大,老田和老监两个只要在一堆就要打架!于国于民不利,老大,老臣跪求你管管!!!
  齐简公听闻后,一个反应: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的很!!不听不听我不听!!
  群臣一脸NMMP。
  齐简公的不作为导致齐国民心进一步背离吕氏,如流水般地归往田氏门下,至此田氏从第一步拉拢民心开始到现在历经十数年,终于大功告成,田氏彻底取得了人民的拥护。
  第一步拉拢民心完成后,第二步武装夺权呢?
  上文提到监止与田常同为左右相,双方不睦,监止的同族子我就打算先下手为强灭了田氏,奈何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田氏知道了:卧了个大槽!我他喵还没对你监止下手你TMD还打算先搞我?!!甘霖娘!!!兄弟们!抄家伙!!
  当时子我正住在齐简公宫中,田氏(田常)兄弟四人立马入宫打算驱逐子我,齐简公当时在宫中听闻田氏要进宫赶人后一脸懵逼??Σ(°△°|||)︴
  握草!你要干哈!!!说赶人就赶人?!!!都不带通知本公一声的?!!!尼玛!!吓我一大跳!那个谁谁谁!把他轰出去!!
  这是有臣子说:老大莫慌!田氏在为国除害而已!淡定!莫慌!
  齐简公这才罢了把田氏轰出宫的想法,但是很不巧,田氏知道了刚刚齐简公发怒了,一阵怕:哎呀,要死了要死了,我不会被杀吧,好怕啊……
  齐简公这一怒把田氏吓得,那情形,你是不知道,都把田氏吓造反了!
  田氏恐被杀,又听旁人所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子我,监止给杀了!
  齐简公一听:WCNM,来人护驾!!!护本公离开!!
  齐简公出逃,但很不幸,没跑多远,就于徐州被抓,然后由于田氏知道齐简公想念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n+个爷爷——姜子牙,所以就送齐简公去找姜子牙尽孝去了。
  齐简公不当国君去尽孝了,那国君谁来当呢?诶诶欸,别误会,人家田氏这时还没打算当国君呢,之后田氏就让简公的弟弟骜即位,这就是齐平公。
  田氏拥立了自己所需要的吕氏君主,操纵了齐国实权,并伺机削弱高氏、国氏、卢氏等姜姓世卿大族的实权,孤立吕氏公族,完全把持齐国朝政。
  至此,田氏的第二步,武装夺权大功告成。
  但这还不够,于是田氏走出了第三步:通好邻邦,外结诸侯。
  田氏夺权后怕诸侯讨诛自己,为了安定邻邦,取信于诸侯,争取诸侯的信任,尽归鲁国、卫国的侵地,西与晋国的韩、魏、赵氏订立了盟约,南方和吴、越互通使节。
  看,多有计划,安内完了立刻攘外,襄外完了马上又回过身来壮大自己的势力。
  第三步目的达到后,田氏还是觉得不行,又走出了第四步:扩大封地,安排田氏宗族。
  田氏田常为相国时,修治武功,论功行赏,亲近百姓,使齐国内部进一步得到了安定,同时,田常割自齐安平以东到琅琊作为自己的封邑。
  顺带一提哈,这个封邑比齐平公的食邑还要大……
  田常为相时疯狂纳妾造小人,到他死后,他的子嗣都有七十多人了。
  他死后,他的儿子田盘做齐宣公相时,让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做了齐国大小城邑的大夫。同时期,和齐国同为周朝诸侯国的晋国发生了一件影响春秋战国整体格局的事,那就是!
  且待下章讲解!
  咳咳,回到正题,田常死后其子田盘大封田氏家族,而至此,第四步,扩大封地,安排田氏家族这一步也大功告成,此时的齐国基本可以说已经不姓姜不是吕氏的国家,而是田氏的国家了。
  到了此刻,田氏代齐这个故事也进行到了最后一个阶段。
  田常之子田盘继任相国后到田和废齐国国君自己当国君,用了约69年,这个时期里,田氏主要的动作只有一个,外战盟国,由此展开一系列军事行动,先后进攻晋国,鲁国,郑国,卫国,并分别取得或大或小的战绩。
  这个时期,齐国国君是齐宣公,齐宣公死后,齐康公继位,很不幸,齐康公沉溺酒色,不理朝政,这时候,田和登场了,齐康公十四年,田和以国君不理朝政为由,就把齐康公赶到了海滨。
  齐康公十八年,田和与魏武侯相见,请求魏武侯上书周天子,列田和为诸侯,周天子准许。
  次年,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
  至此,齐国的吕氏政权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而田氏代齐的故事此时也已落下帷幕。
  在此奉上田氏代齐过程中田氏的世袭表:田完(谥敬仲,名完。)—田孟夷—田庄(谥湣孟,名庄)—田须无(谥文子,名须无)—田无宇(谥桓子,名无宇)—田开、田乞(谥武子,名开;谥釐子,名乞)—田常(谥成子,名常)—田盘(谥号襄子,名盘)—田白(谥庄子,名白)—田和(谥太公,名和)。
  括弧,下一章还是讲春秋,内容已经提过了。
  ——————分界线——————
  古代的姓氏
  【三代时期(夏商周三代)的姓和氏不是一回事,姓一般来说是不变的,子子孙孙相沿。而氏则不同,可能在短期内就变好多次,比如亲兄弟的氏也可能不尽相同。
  比如文中提到的姜太公的姜姓,它的氏有高氏、庆氏、齐氏、申氏、吕氏等等。
  从战国后期开始,社会发生了很大变革,先前的世家贵族对当时的政治影响力已日落西山,而平民的他们有了很大上升,区别贵贱的氏不在重要,而作为人名的一部分氏渐渐渐地固定下来,与姓逐渐趋同,到了汉,姓与氏已没有什么分别。。
  总的来说,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
  (顺带一提,始皇帝嬴政是赢姓赵氏,也就是赵政而非嬴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