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东乡,找朕何事?”曹丕见得跟在军士身后走入御营之中的少女,柔声开口道。
尽管今日少女讥讽了他一番,但不管怎么说,她都是自己的独女,只作她是年少不懂事就行了。
少女看着面前身着黄袍的中年男子,面上勉强挤出的一丝笑容也不由得收了回去:纵然常陆说的再有道理,她在心中做了再久的准备,但到了真正面对魏主之时,之前的一切准备赫然尽数白费。
她白玉一般的手缓缓握紧,然后松开,如是三次:“父皇,平南将军对儿臣说了一番颇有道理的话语。”
魏主闻言,面上闪过一丝疑惑,但他还是耐心的等东乡公主继续说下去:“儿臣思虑再三,认为天下父母俱皆应该得到子女的尊重,即便是父皇这样的人也不应例外。所以,我以后会尽量去理解并尊重父皇,以及、希望父皇不要再做出那等事情。”说完,少女向曹丕草草行了个礼,便飞也似的逃离了御营,只留下一头雾水的魏主坐在案后。
片刻,曹丕才反应过来,急忙传令近卫去将常陆喊来。
“常爱卿,不知你对东乡说了什么颇有道理的话语?”魏主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常陆,缓缓开口道。
常陆闻言,心中不由得一阵恍惚:东乡公主的行动力未免有些太强了吧?午前对她说的话语,夜晚便付诸行动了么?而且看曹丕的样子,似乎还有些高兴?
常陆略一拱手,将对东乡公主说的话语又向曹丕重复了一遍。
随着常陆的话语,曹丕面上的神色越来越严肃。
“常爱卿,你做的很好。”待到常陆说完之后,曹丕由衷的赞许道。
随后,他话锋一转,“但是这等事情,终究是朕的家事,你有些过界了。”
常陆立时拜伏于地:“臣明白,还望陛下治臣之罪。”
曹丕轻轻叹了口气:“常爱卿如此忠心为国,朕又有何理由治爱卿的罪呢?你可知朕与东乡之间,究竟是何原因才变成现在这般的?”
常陆心中一喜,但面上却并未流露出任何情绪:“臣不知。”
曹丕挥手,屏退了营中的军士:“既如此,那朕就来给你讲讲吧。”
常陆故作推辞道:“诚如陛下适才所说,此乃陛下家事……”
曹丕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这是朕要告诉你的,你听着就是了。”
“诺。”常陆起身,正襟危坐。
“太祖尚在之时,朕与东乡可谓是父女情深,但在朕受汉帝禅让之后,东乡便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朕了。”
曹丕刚刚开口,就让常陆深受震撼:莫非出身于曹家的东乡公主竟忠于汉室?
“起初朕也百思不得其解,但仲达却一语点醒了朕:朕曾因子建为汉朝痛哭戴孝之事责骂过他,或许东乡便是因为此事开始厌恶朕也尚未可知。朕最初以为子建不过是放浪形骸,本意不过是略施小惩、让他从此懂得收敛便罢了。但上至母后,下至百官,俱以朕有诛杀子建之心,为此,母后还专门给朕施加了不少压力。”
“朕即位后第二年,东乡的母亲被人告发以巫蛊之术咒朕不得好死,朕一时不察,遣使前往邺城,赐死了她的母亲。据伴东乡同去邺城的内侍说,东乡见得她的尸首之时,面上十分平静,仿佛死者不是她的母亲一般。朕后来也是追悔莫及,下令将那名告发者下狱处死。东乡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没有任何反应。”
“两年后,任城王前来洛阳朝见,因急症病死于府邸,但那时已然没有人相信朕了。在他的葬礼上,东乡的眼神平静似水,那哪里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女会有的眼神呢?朕那时已然知道,自己与东乡再也回不到当初的时光了。”
听过曹丕的话语,常陆的嘴角不由抽动:能把逼弟杀妻这种事情说到这么冠冕堂皇的地步,恐怕也只有面前的曹丕才能做到了。
“陛下乃是为了大魏国祚,待到公主再大些,自然就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了。”常陆忍住想要殴打面前这个男子的冲动,假意恭维道。
曹丕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常爱卿,既然你知道了前因后果,可否告诉朕,朕该如何做,才能与东乡和好如初呢?”
应该没有任何办法了吧?常陆在心中苦笑道,抛开她的两位叔叔不谈,甄氏的死却无论如何也和魏主脱不了干系。换言之,面前的这位中年男子,名义上虽是东乡公主的父亲,实则却是她的杀母仇人。那被他下令处死的人,不过是替罪羊罢了。
“臣以为,人死不能复生。当今之计,陛下莫过于善待其余兄弟姐妹,时日一久,公主定会明白陛下用心,和好如初也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
曹丕颔首:“常爱卿所言甚是,待得此间伐吴事了,朕必以爱卿为一方都督。”
常陆故作一副受宠若惊的姿态。他知道,曹丕刚刚所说的话语完全不现实,只不过是以言语笼络自己罢了,为的就是此次伐吴结束之后,自己可以全心全意的为曹丕对抗那些世家。不过这样也好,这些世家,也是复兴汉室必不可少的助力。
御营中的两人,赫然各怀心思。
三日后,魏主下令全军离开破釜塘,向建业方向行军。
沿途早有东吴探子将这一切回报给孙权。
武昌,殿中。
孙权看向下方的文武百官,开口问道:“曹丕此次举大军侵我东吴,众位爱卿可有良策?”
一人出班奏道:“臣以为,非大都督亲至,不能挡魏军也。”
众视之,乃北海郡剧县人、滕胤也。
话音未落,便有人出言反对。
“承嗣此言差矣,大都督正引军与曹休对峙于荆州,又岂能分身前往建邺抵挡曹丕呢?”
孙权看向出言者,赫然是那日在与常陆辩论中未落下风的诸葛恪,不由喜道:“元逊可有良策?”
“臣愿乞一军前往建邺,为大王破敌。”诸葛恪向着孙权恭声说道。
孙权闻言,不由得眉头一皱:元逊此子虽然聪明伶俐、又深得自己喜爱,但毕竟年幼,让他领军前去,恐难以服众。但现下百官之中,竟无一人自告奋勇!
正在孙权犹豫之际,又有人出班奏道:“臣虽不才,愿与诸葛小将军同往,为大王破敌。”
孙权视之,乃安东将军徐盛也。
“既爱卿自告奋勇,孤岂有拒绝之理?孤即加爱卿为镇东将军,假节,前往建邺;加元逊为忠义校尉,为爱卿副手,可也?”
二人立时拜伏于地:“敢不为大王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