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火星这里有67个矿石深坑。
当时规划采集这个巨大资源矿星球时,矩阵就给出了具体的采集计划,给300多家采集和运输集团公司。
所以,没有计划,就没有具体实施。
而200年后,很多矿坑都因为不能采集资源富矿先后停工。
最终还有不到七个矿井还在深坑作业。
半年前,来到这里的一群深坑技术矿工里,其实还有一个女人,说实话,不玩抖音视频也不做舞蹈表演赚钱,一个女人报名来外星球采矿,这会是很多男人很难去理解的。
-
现实星球的97千米的地下,已经很高温高热、带强辐射了。
火星平均直径6790千米,可以说它的地壳就比地球薄很多。
这就是很多矿石采集商梦想的,最佳深矿脉采集目标。
所谓的星球还分资源矿星和生命星球等等,是从人类宜居和矿石采集容易程度来评价的。
冥王星太过于巨大,所以列为矿石星球实在是有点牵强。
毕竟穿透它厚实的“瓜皮”,就比地球采集多耗费数倍的资金,这简直不划算。
在地球开裂时加紧的采集,这也是人类所需的资源,必须要进行的一个步骤。
-
火星南部的姜戈矿坑,地下28千米有一个工人休息区。
所以从深坑上来的矿工,只要在井下连续工作满48小时,就得被迫撤离上来,来这里的修整区,作隔离和进行驱散辐射治疗,注射体能健康剂来恢复身体体能。
地下有强辐射,工人即便系穿戴防化服上来后也是需要这样清洁和处理的。
一个女矿工就是听到外面通道的提示铃声,才从矿坑里的某层生活舱走出来。
她叫李梅,26岁的地质勘探专家。
不仅仅是为了赚取一份待遇很优厚的工薪。
她更需要实地来考察深层矿井里的情况。
除了收集整理各种矿石样本,她还需要完成人类在深层矿区作业的,实地考察报告。
人类目前最深的矿井是118千米。
目前的矿石坑深度已经抵达110千米这个极限数字。
所以她预期这个深层坑洞,会在近期超过118这个数字,就提前半年来到了这里,开始实地矿坑的综合数据考察、调研。
深层地下,大气压会是地表的N倍,而且氧气几乎是处于一种高温状态。
人戴着人呼吸面具,坐在金属机械里面,在下面深坑通道里作业,全身连接着导气管,空气管以外,还必须带着生命迹象侦测系统。
随时体现人体的生理情况。
一旦有心跳过速和头脑昏迷的情况,就会被指令撤离矿区。
李梅也是今天轮班下坑道的时间了。
虽然她表面和普通矿工没什么区别,当时她来到这里时使得很多男性很意外。
这是很多男人都没有胆量去从事的一件工作。
因为没来过这里的人,绝对不知道,所谓的深坑是个什么概念。
-
“编号E0A18矿工李梅,进入体检室。”
休息区出来,进入深坑矿道预备区的人群有大约300人。
这样一个班大致就是这些人了。
而正从下面升降机上来的,上一班工人,马上就要到这里来修整。
李梅提着一个金属箱子,背着自己的一个大行李包。
她进入面前的一个金属铁皮屋,自动门很快关闭......从外面通道的窗口可以看到,她坐在里面一个扫描座椅上,正在接受常规体检。
后面排队的人群,都是背着自己的行李包,因为下去以后也会有临时的休息区,在哪里需要换自己汗水浸透的衣服,还需要吃各种药片和营养剂,所以下坑道的人,都是带着一个很大的行李包,虽然说仅仅下去4天,因为来回时间其实还需要2天。
人是不可能在高压高温的条件下,得到身体细胞的完全修复的,所以必须定时上来休息。
矿工李梅并没有得到特殊的待遇,哪怕她系一个女人。
因为矿业劳务局,从没有用女工的特殊条件和机制。
毕竟按照作业条件,它们雇佣方给够了薪水,而且就业条件,员工待遇,也都算是很优厚的。
-
从检查室出来以后,她就得进入里面的消毒冲洗室。
这是一个安检所必须的过程。
好在里面的男人都是光着屁子在冲水,她唯独允许保有内衣,在一边进行消毒冲洗。
出来以后,他们就得换自己准备好的内衣,每个工人随机在一个身份扫描机器这里,拿到工作钥匙牌。
这是开切割矿石机械的钥匙,和自己工具箱的钥匙。
矿工李梅把这金属链子链接的钥匙挂在脖子上。
来到前面的储物柜区域,很便捷的就找到自己的劳动工具柜。
这里有数百的铁皮柜子。里面装着一套防化服,一个金属呼吸头盔,一双太钢高腰深筒靴子,和一对0.5米高的氧气瓶。里面还有一把太钢手镐......
得把这套重35斤的东西,全套在身上,才能进入前面通道尽头的升降梯。
每一次,李梅都穿戴好自己的衣服也和大家一样,腰带上挂着那一把长0.6米的挖矿石手镐。
只是她很少用到这个。背在肩头的,那一圈长50米的尼龙高弹力绳,她也不知道用途。
好在地面的自动轨道可以站上去,不用背着这样多的重物走面前长达300多米的通道。
李梅在面前的轨道深井机前和大家一起排队等候。
-
这里有六台大型升降机结构,像是一个巨大的,截面为六边形的花瓣。
间隔一小时就会有一台升降机从下面20千米深坑上来,然后换另一台升降机下去。
这期间,她也经历过多次了。
-
和此前升降机不同的是,很多寻常人看到的升降机,也就是电梯,都是滑轨固定箱体,上部加吊机铰链结构。
这里的电梯是磁性悬浮升降筒。
也就是在一个封闭的全金属管道里,升降舱室在一个真空的状态下进行上升和降落运动。
其运行速度为180公里/小时。
这比滑轨铰链电梯快N倍。
-
这也是矩阵的设计者,涂先生在设计“重立体”机械项目时的另一现实发明。
坐在这样的封闭座舱里,就像子弹一样的射了出去......
在李梅等候不到8分钟的时候,后面陆续进来的矿工,都来到了这里。
一侧的电梯发出金属轮盘的铰链声响。
可以看到一边的金属门打开,露出里面已经抵达的一部升降机。
从打开的内侧玻璃门里,走出来一大群神色疲惫,背着自己行李包的工人。
等到下班的人上来,他们轮班的,也就可以下去了。
-
电梯重新关闭,开始喷消毒气雾,和地面用高压水枪冲洗,最终等了3分钟,它才重新的打开,提示李梅他们这群工人进去。
李梅提着自己的行李包,坐在外圈的一个固定座椅上,把包裹放在脚下的一个金属网格篮子里。
座椅是按照穿戴呼吸装备的工人设计的,所以背着氧气瓶坐下的人不用担心,后面靠椅能磕碜着后背。
能半躺下的座椅还有进气管和空调管连接身上的工作服。
李梅就是坐下后,开始把气管和空调管对接上自己手臂的连接管。
鼻子呼吸着新鲜的氧气,全身处于一种很合适的清凉温度,听着头盔自选的轻音乐,其实这就像是一次坐登月火箭的旅行。
李梅几乎在整个下降的20分钟里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