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拥有全知视角的程深,此时已经知道了结局。当见到庞子领兵折返时,程深就已经知道,在这场秦国与七国的战争中,七国已经败了。
果不其然,魏国大军刚一折返,宾子就连夜带兵离开。
十日之后,楚国都城被围。楚国危!
楚王大惊之下,连夜将楚国的军队撤了回去。
接连得知魏楚两国的遭遇后,七大战国全都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并不是所有战国的都城,都如魏楚两国那般坚固,若是那支神出鬼没的秦军打了过来,说不定都城就没了。
此时还留在秦谷关内的军队,已不足二十万,大部分是齐国的军队。
齐王听闻此事后,便决定先撤回军队,只要还保留着可战之兵,等到各国加固都城,免除后患后,齐国仍然可以联合各国,重新瓜分秦国。
只可惜,齐王的这番心思,早已被宾子看穿。
宾子在向秦王谋划时,便早已算好了这一点。
五十万大军太多了,秦国吞不下,但齐国的十几万残兵败将,若是稍加埋伏,即使不能一口吞下,也能彻底打残。
齐国是瓜分秦国的主导国,打残了齐国,便没人再当这个领头羊了。
半月后,齐国军队刚撤到秦谷关,便受到了早已埋伏在此的秦军主力的围攻。
齐军慌不择路,一时间溃不成军。秦谷关内地势狭窄,根本没有躲避的地方,两边头顶上到处都是滚石飞箭,齐军损失大半。
好不容易冲出了秦谷关,逃出了秦国,没想到的是,在半路上又遇到了领兵返回的宾子。
宾子带兵归来,士气大振,撞到了丢盔弃甲的齐军残兵,围住又是截杀一阵。
等到这支齐军回到齐国后,人数只剩下了不到五万。
齐国上下,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全都震惊恐慌。
要知道,当初瓜分秦国时,齐国前前后后派出了二十万大军,几乎是齐军的大半。
不仅如此,齐国作为发起国,还提供了大量的后勤物资。
这些东西从哪来?还不是从齐国民间征税么。
之前倒没什么事,齐王坐拥二三十万大军,齐国强盛,没人敢说什么。大家都在期待着,瓜分秦国后,能够掠夺财富和土地,弥补上战争带来的财富缺口。
可是谁也没曾想到,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不仅秦国没打下来,齐国反倒受到如此重创。
二十万大军损失大半,齐国军力严重受损,跌出了战国第一的宝座。
齐国为战争投入的海量物资,一下子全都打了水漂,没有从外掠夺来的财富弥补,这一巨大的战争缺口,像山一般压在了齐国百姓身上。
民怨四起。
后世的很多学者,在研究这段历史时,都将秦与七国之战,看作是秦国崛起的开始,以及齐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齐国深受打击,老齐王自然也深受打击。
纵观老齐王这一生,用雄韬伟略来形容他,不能说名副其实,可以说毫不相干。
这次联合七国,瓜分秦国,是老齐王这辈子,做过最有可能留下功绩的事。
齐王老了,他也想留下点功绩,以免后代再提起他时,说这个祖先一辈子什么事都没干成,说出去也不好听啊。
可是,花费了这么多的心血,这件事却还是失败了。
不仅失败了,齐国这么一折腾,国力明显大不如前。
老齐王近些日子茶饭不思,头发也比以前白了不少。
不过,老齐王的沮丧,并没有持续多久。
没两天,贴心的深子找到了老齐王,和老齐王一番“促膝长谈”,深子说,大王啊,您担心的事,其实那都不叫事。
齐王说,此话怎讲?
深子说,大王您想啊,您要是能长生不老,千万年坐在齐王的王位上,那还有您后代什么事呢?谁还敢说您坏话呢?来日方长,您再活个几万年,还愁留不下大功绩吗?
齐王眼前顿时一亮,好家伙,还是深子看问题透彻啊。
只要本王长生不老……额,已经老了……那就长生不死吧,对,只要本王长生不死,那一切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齐王“悟了”。
从这天开始,齐王再也没有操心过齐国的政事,而是一门心思的钻入了长生不死的牛角尖。
此事正是齐国大败,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贤明的君主都知道,这时候应该勤于政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老齐王大手一挥,直接闭门谢客,开始了深居简出,醉心于寻求长生。
每早的朝会不开了,书案上的奏折一日日积压起来,直至蒙上了灰尘也没人翻开。
老齐王现在走的路,是通过祭祀,寻找神仙。祭祀神仙这方面,消耗的物资多的惊人。
稷下学派一两天一小祭,三四天一大祭,每日都有源源不断的车,拉着大量的物资,运到稷下学派中。
这些物资从何而来?自然是从齐国百姓中征收而来。
齐国的百姓不仅没有得到休养生息,反倒在大败之后,又添了大笔的新税。
齐王以各种名目,从齐国民间征收税款,一来填补国库和军队的空缺,二来其中的大头,都给了稷下学派,用来祭祀神仙。
以往齐国强盛之时,尚且能够忍受,可是如今民生凋敝,一时之间,齐国各地民怨四起,最严重的时候,一名百姓要缴纳的各种赋税,足足有上千种之多。
为了逃避难以忍受的苛捐杂税,不少人离开家乡,齐国境内的游民越来越多。
即使这样,齐王仍然没有停止,反倒变本加厉。
齐王当了几十年的君主,该有的手腕一样不缺,即使不理朝政,仍然牢牢的将权力把握在手中。
有的大臣有心改变齐国现状,却又无力回天。
大战之后短短两年的时间,原本富庶的齐国,各地民生凋敝。
在此期间,最大的获利者,是齐国都城的王公贵族,以及稷下学派。
借着收税的名目,齐国本以不多的财富,迅速向上层汇聚,王公贵族们的口袋越来越鼓,稷下学派的几千弟子,一日比一日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