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三元半空居 / 第五章 他在加班

第五章 他在加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自完成牛部长的工作以后,又有一段时间,大约一个月,他又进入了打杂的阶段,这让他莫名的烦躁,他几乎不注意结交同事和领导,只凭自己的心意,当然他不是怪癖之人,性格开朗并且有点没心没肺,同事虽然说不上喜欢他,都是绝不讨厌他,只不过,他是今年来的新员工,还是大学毕业直接招入的,重要的是,今年只有他一个入职,没有招其它的学生或者跳槽来的职工,这并不正常,很多人在观望,看他什么来历。
  他有点烦躁,一种自己摸不清头脑的烦躁,因为没有人重视它,他也无法让别人看重他,无法掌握人生,无法控制人生,让他缺少安全感,他亟需证明一下自己,也并不是证明自己的本事,而只是让别人知道他的态度,他是会认真工作的,是会对得起这份工资的,而绝不是来混日子的。
  他在等机会。
  机会也来了,一位姓梁的师兄来了,看到他不是很忙,就说了一句:“要让人家干活,要给人机会。”然后经牛部长同意,就拉过来吩咐他帮忙拆图纸,就是梁师兄画总图,由李天来画零件图。图质量很大,虽然只是一台设备,但零件图也有上百张。
  他对梁师兄的安排感激的无法言表,立即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李天可能并不明白,梁师兄只是工作太忙,一个人实在无法完成,别人又没有闲着的,看他无所事事,就拉过来帮忙,一开始并不寄望能帮多少,能打打下手就算不错了,好让自己能够专心设计。
  没想到,李天的工作状态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自从跟梁部长开始画图开始,他就没按照上班时间来工作,早上开始画图,中午从食堂买点现成的回办公室继续画图,一边吃一边画,晚餐同样如此,晚上一直画到十一点才会宿舍睡觉,因为再晚,宿舍楼就要锁门了,舍管大爷脾气大,让他晚上开门,得正经拍上十分钟马屁。
  有时候他不会画,就问梁师兄,如果师兄不在,他也有笨办法,就是搜索别人的图纸,同样的零件图很多,他模仿着画,除了尺寸不一样,其它都可以模拟着来。并且,他的大学知识随着毕业忘却了不少,但是现在随着绘图又慢慢的记忆起来了不少,并且还学到了很多。
  梁师兄非常高兴,捡到宝了,自己的工作轻松了不少,看到李天那么努力,也很支持。
  “小李啊,”梁师兄的声音很清朗,嗓门也很大:“工作努力可别忘了吃饭,要张弛有道,劳逸结合,如果长期这么下去,你看牛部长,那脑袋,油光锃亮,哈哈哈。。。”正好牛部长来了,梁师兄借机揶揄运博公司海拔最高的秃头,牛部长在公司内部个子最高。
  “你别说我,你也快了。”看来牛部长经常和部下开这种玩笑:“设计进度怎么样了,项目工期很紧,客户下周末要过来考察,要检查图纸,并且在他们走之前要求把车间下发车间,开始生产。”显然牛部长是为了工作来的。
  “不用等下周,今天周三,周五之前图纸全部出完,周末就让你审核,咋样?”梁师兄笑眯眯、心平气和、自信满满的回答。
  “啊?怎可能?你梁工啥时候也能画那么快了,图量可不小。”牛部长被吓了一跳,他自认为对手下的这几块料还是非常了解的,以梁肇星的速度和习惯,本周图纸肯定出不来,其实其他人也一样,这点时间都出不出来,对梁工的回答,出乎于他习惯性的预料。
  “我找了李天帮忙,小李的工作态度没得说,这几天一直主动加班帮忙画图,我这边工作轻松了不少。”梁肇星将李天这几天的工作做了简单介绍,很骄傲,李天能干的出乎预料,他是伯乐,当然有面子。
  “嗯,我也听说了,小李不错,挺努力。”牛部长也很欣慰,毕竟部下努力他这个部长也好干。
  “那里,都是梁工指导我,我还不大熟悉。”李天听到他们议论到自己身上,赶紧起来解释下。
  “没事,都是这么来的,”牛部长说:“咱们公司发展靠的就是技术,图纸就是我们技术的体现,在咱们公司不会画图,那就相当于司机不会开车。好好干,将来差不了。”说着,拿了梁工和李天刚刚打印出来的一份白图就走了,看来是要提前检查下。
  “牛部长人很好的,听他的话没差。”梁工提点道。
  “嗯。”李天点点头,又投入到画图当中。梁师兄见如此,微微一笑,摇摇头,也忙活自己的去了。梁肇星想,这小李不错,干活卖力,不偷懒,比其他人攀比着出工不出力强多了,不知道将来怎么样,可别学其他人那些坏毛病,就是有一点不大好,虽然人聪明,但是不大会看脸色,心机不深,这样倒好,用着放心,有时候不大考虑别人的想法,喜欢坚持己见,有好处也有坏处。先不管其它,现在能帮自己忙就好,有机会也教教他,惠而不费何不为也。
  图在本周五的时候画完了,一百多张图,大多都是零件图,部件图也画,不过都是小图,难度不大的。梁师兄狠狠的夸了他一顿,本来以为周末要泡汤,谁知道可以来个连休两天,好长时间没这么惬意了,而且还是现在项目正忙的时候。
  李天也可以休周末,周六早晨他起的很晚,好好的休息了一下,主要是补觉。
  然后干点什么呢?回老家,时间不够,工作?今天本来就是要休息的,连续工作半个月,脑袋都要僵化了。
  窗外的操场上有打球的声音,他看了下,是几个师兄,有熟悉有不熟悉的,他很羡慕,因为在大学期间,他的爱好很广泛,足球乒乓球跑步,听着外面有人踢足球,很兴奋,隔窗一看,正是几个师兄,认识不认识的,都在。
  有人看到他,喊他下来,不容他拒绝,赶紧换衣服,换鞋,下去了。
  一个下午玩的很高兴,具体的过程无法细述,只知道以他的球技,对付几个根本是门外汉的师兄极其容易,所以,有时候他不得不故意不降低自己的水平,才能和师兄们踢在一起,让他两个多月以来的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有了“报仇”的机会,自己在师兄们面前也有可以骄傲的地方,让他心里平衡了许多。
  到了下午很晚,该吃饭了,一个副部长师兄非常大气的一挥手:“走,我请客,撸串,啤酒管够。”
  李天带着微笑,不敢确定自己让不让去,毕竟这是第一次集体活动。师兄们欢呼一声都在往前冲,大院西门北邻好几个撸串摊,都是熟客。李天磨蹭在最后,副部长师兄回头对他说:“赶紧走啊,别磨蹭,现在有点晚了,别没位子了。”
  不用说,今晚李天很高兴,晚上撸串时间他跑前跑后满酒倒水,师兄们对他的殷勤很是满意,甚至有的师兄还怀念当年刚入职时候对领导们的巴结,大家都很高兴。
  李天看的出来,师兄们也都很单纯,没什么心机。
  师兄们这时候的收入都是按照级别的,死工资,到了一定工龄就给你升一级,有关系有背景的升的快一点,没有的慢一点,虽然在公司里面干活,但是绩效什么的都是没有的,也有人想施行,但是阻力太大,阻力都是在什么地方,李天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在聚餐的过程中,师兄们对公司的埋怨还是蛮多的,他们整天辛苦工作,时不时还要出差,但是工资却很少,公司有一些员工整天不干活,却白拿工资甚至还非常高,这让他们很不理解。
  李天有点奇怪,也有点好奇,由于这些因为他的级别离他还很遥远,他只是当八卦听着。他奇怪的是,在正负机关和事业单位,这些事情是非常常见的,弊病都非常明显,问题大家都知道,为啥就改不过来呢?有时候他也问过父亲,父亲总是一种很无奈憎恨的表情,说坏人很多,坏人总有很多办法等等之类,他也听不懂,只知道父亲是被下岗丢了工作的,有一段时间,父亲很是痛苦,是受过伤害的,父亲现在经商赚点小钱也是他被逼无奈,通过别人的叙述,他知道父亲小时候学习很好,是尖子上,只是文革中成分不好被逼退学,然后务农,爷爷用了一辈子积攒的人情托人让父亲到了一个国企上班,父亲表现极好,当然只是业务上的,辛辛苦苦二十年,到头来让你下岗没商量,所以,李天在单位上班很是没有安全感,想通过自己的表现尽快获得提升来保住他的生活,把所有的生活的希望都放在了单位身上。
  在师兄们不容拒绝的劝酒下,他喝了很多,他所作的一切都不是他爱好的,只是他必须做的,他坐在这里吃饭喝酒是师兄们认可他,他极其想得到同事们的认可,这样他才能进入单位的圈子中,他喝酒并不是他喜欢而是他尊从师兄们的要求能够提高同事们对他的好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工作,为了生活,而不是爱好,他甘之如饴,李天在回到宿舍后,一头倒在床上心里面还是高兴的,今晚这场聚餐是他工作以后第一次,也是他进入社会第一次集体聚会,虽然可能师兄们对今晚聚餐没什么重视,仅仅是一次运动后的常规行为,就像每日的午餐晚餐,没什么值得记忆的,但李天可不会忘记,即使在梦中,他也回省着他在撸串摊上的一举一动是否谦虚谨慎,是否殷勤,可别让师兄们觉的他不懂事,不知规矩。
  现在还不容许他有自己的喜好,更不用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事情了,他根本没有这样的权力,他也没想过有这样的权力,他只是在努力争取的路上。其实以他自己的性子来讲,喝酒一点也不好受,辣嗓子,肚子里难受,老是想吐,喝多了脑子里老是嗡嗡的响,还发热出汗,第二天浑身酸痛,脑涨欲裂。他丁点都不明白,人为什么喜欢喝酒,喝酒从滋味到口中滋味再到对身体的伐害,没有任何的好处,其它不说,那么难喝,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酒呢?为什么人们喜欢自残呢?他认为,喝酒就是自残,人为啥自残呢?有人说酒能助兴,能助什么兴?酒桌上的夸夸其谈吗,这是虚伪,都是假的。能加强和人的交流?费那么多事干嘛,你卖的东西或者你的技术只要好就行了,人们买的是质量是技术是服务,而不是你的虚伪。还有人说,酒能拉近感情,这是什么感情,没酒就形同路人,如果这样,那还不如路人呢,路人对你没任何影响,酒桌上的没感情的朋友,见了难受,不见高兴。
  所以,李天认为喝酒是人类最大的错误,如果,加入他正能到了那个级别,他肯定是不会喝酒的。
  李天第二天醒了以后,脑子果然如同书上所讲,头疼欲裂,看了看时间,赶紧洗漱到大院门口摊子上吃了点早餐就上班去了。
  上班以后,同事们亲切的跟他打招呼,他心底里很兴奋,认为这是他取得进步的结果。
  所以,拖地、打扫卫生、打印图纸他更起劲了。。
  通过几天的聊天他也了解到,有领导注意他了,认为他灵活、聪明、努力,石块好料,是那个梁师兄伯乐告诉他的,他很激动。
  然后,在他入职以后的第四个月的第一天,他记得很清楚,技术部副部长张伟经理,叫他到办公室,了解了他最近的情况,然后通知他出差,一个人,本省,胶东石岛一个鱼粉厂,有一套热能喷雾设备没有人去了,需要调试,倒不是没人愿去,而是能源部门人越来越少了,一部分人看着效益不好辞职,一部分人调到生物质部门。领导们终于想起来今年来了个小伙子,正好缺人手,就让他去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