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也不怪,京城如果有什么动静,在大唐的传令兵把指令下达,然后以这样的速度军队集结再做出反应,那个时候半个京城都会沦丧了,而且这样的集结的士兵根本没有战斗力,其结果李二清楚,那些大臣更清楚,尤其是那些主张和平的文臣们,异常的愤怒,因为他们主张的和平是在确保自己处在极度安全的条件下,才会安逸的主张和平模式,此时他们看到的安全并不是那么牢靠时,强烈被欺骗的心理,让第二天的朝会上,热闹非常,李二都没有开口,文臣的各种弹劾便纷纷而至。
大唐的武将,除了基层军管是下面提拔的,其他大多是武勋或是军武家族人,不贪军饷,不为非作歹,只是平淡的混日子养老的军官,已经是武将的好将领了。
禁军不能大刀破斧的整顿,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大面积的整治军队体系,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京城就会有异变的可能。
朝会吵吵三天之后,李二让李承乾和李泰,根据大唐的情况,宣布了一个整改过程和措施,这里面有个体系的问题,就是要求军官必须去军校学习统一的军事理论,帝王心术作祟,李二要求军校在京城开设分校,不想让军官都跑去新世界,这样可能会动摇他的军队掌控和帝王威慑等心理问题,而李承乾则坦诚的说目前新世界的师资力量不具备分校的开设,只能委婉的要求李二为军校的唯一正校长,这样的皇帝恩威会激发更多的军官努力学习,回报皇帝的恩德。
至此李二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大臣们的弹劾也渐渐平息,甚至后期的新世界军武比试都没有去关注。
公元634年就这样过去了,635年开春,新世界便开始对高句丽、新罗、百济的灭国战,因为在隋朝时,三征高句丽的惨败,很多汉家儿郎的被高句丽残杀,那种仇恨还印在很多人的心里,所以在对高句丽开战之前,新世界日报就连续三天发表了专刊,通过当时参战牺牲的遗孤悲惨生活,和绘声绘色描述当时汉家儿郎战败惨死的场面,成功的激发了整个大唐百姓的同仇敌忾。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场战争,并且在占领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地后,有更多的百姓或商贾前往定居或经商。
在战事开启的第四天,高句丽举旗投降,战败后高句丽只要求子民不被屠戮,而新世界的统治非常简单,每个去高句丽区定居的大唐百姓,均会获得百亩田地,高句丽的原居民沦为二等公民,青壮男都被发配至开矿,只是和东岛区原倭国不同,开矿还是有工资的,比较低而已,维持温饱还是可以的。
高句丽的女性则归类进入一些工坊进行生产工作,儿童和老人集中生活在新建立的生活区里,农田和城市等均被掌握在新世界手里。
新罗的战事,出现了反复,刚开始投降过,后来又坚决的反抗,摆明的诈降,因为这样的举动,新世界不再接受新罗的任何投降,所以小小的新罗成为了新世界的练兵场,这也为新世界征服其他地方,上了一堂写实课,敌人是狡猾的,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害。
百济的战场稍微有点区别,大量的逃亡,一度让新世界部队没有办法处理,只能在各地建设圈养式生活区,这也是引荐了东岛区的征伐办法。
战事其实很快就结束了,只是后面的统治和执行管理,耗费了很长时间,为此在635年底的新世界高层会议,专题讨论了新世界的政务格局,法院、治安局、政务、稽查、审计等部门出现了,这也代表着彻底颠覆了大唐时代的统治体系。
李二看到这些新名词的“衙门”,无语很久,但很快便理解了里面的奥妙,并且和几个心腹大臣们彻夜讨论,只是这个过程是曲折的,新理念的出现,被人接受的时候,总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向,所以最后的结果,还是观察新世界运作后,再做定夺。
636年,新世界的铁路建设完成了彭城至东北区的贯通,作为统一管理方式开发的区域,并没有像其他地方到处是人的场景,很多地方都是良田千倾,空旷的看不到人,但农业亩产出比大唐其他地方的亩产要高很多。只有矿产区才会看到些人气,当然也没有其他地方矿区人多,因为机械化的发展和延伸运用,这里的矿区大多是机械化的开采,产量不比其他矿区少。这里是新世界资源的“后院”,每年为新世界源源不断的提供的粮食和矿产。。
其次向大唐南部和西南的铁路仍旧在建设,因为设备还没有达到现世的水平,面对水多山多的地区,铁路的建设速度被放缓慢了,即便是这样,铁路也是建到一地,便开到一地,每次建设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大唐官员都举办了热烈的开通仪式,逐渐的也成为了大唐地方官员流行的风气,而且每个开通铁路的地方,第二年的政绩都是翻翻或翻数翻的提升,人流和货物流通加速了,让整个大唐的脉搏也加速了一般,这也让李二的朝堂一听到铁路部的信息,都是保持高度关注,自己的亲信啦,族人啦,在得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安排到那些铁路沿途的城镇中,同时让很多原地方官惶恐不安,最后还是李二的安抚,禁止乱委派乱调任地方官员,除非吏部审核通过才可。
新世界信息部,在大唐境内完成了重点城镇和沿途的地面信号覆盖网,移动电话逐渐走入了更多大唐人们的生活圈,虽然还没有发展到人人低头看手机的惨样,但很多地方都可以听到优美的和旋铃声,这一步的发展,也影响了李二的朝堂,之前每日审阅的奏本只有十几份偶尔会有数十份,但自从移动电话的普及,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各地发生的事情也就变得多了,很多原本是一月一奏报的地方官,为了表现存在感,变成了三五天一奏本,这让朝堂上的大臣们,过一场朝会,像是渡劫一样的难过,政事堂的官员首先跳出来,要求增加人,而李二听到这个事情,苦笑着说,朕也只有一个人,好吧,这个事困扰了李二很久,权是放还是不放,放权放多少,再次挑战了李二的帝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