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道听儒说 / 第十七章 童生试

第十七章 童生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三个月的时间转眼而逝,金秋时节,落叶纷飞,又是到了每一年的晋升九品童生文位开考的日子。
  我和之前一样,提前了三日便已经到达澄城,居住在自家产业的晨光书斋,焚香沐浴三日。
  三日之后,九月二十八日,东方露出鱼白,我便与堂兄林培强俩人同时出门,一同赴考。堂兄得益于印刷术的感悟提示,信心十足,道心坚定,因此今科也是参加童生文位考核。
  其实晨光书斋离县儒学文庙的路程并不远,步行几百步便来的澄城的儒学圣庙。天下的儒学圣庙都是同一个样式的建筑格局,区别只有规模的大小之分。
  此时,澄城儒学文庙前的广场已经聚集了澄海全县的历届几百名考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也有如同林我一样的少年人。三五成群聚集闲聊,等待开考时辰的到来。众位考生见我与堂兄林自强兄弟俩人携手同来,纷纷上前拱手寒暄,攀谈交情。
  此时的我,经过前段时间轰炸式的包装宣传,声名远播,在澄海县境内,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知名神童。我两世为人,也深知此不过是些逢场作戏、攀龙附凤的客套俗情而已。
  所以我也是做足了表面功夫,每每遇人拱手还礼,态度和蔼可亲。于是,我又搏得了一个居高不傲,平易近人的好名声。
  卯时将至,儒学文庙的钟声响起,众人闻钟鱼贯入内,在圣贤堂前随机席地而坐。与前世的古代科举考试不同,考生无需排号认位,无需要核对身份,也无需防范人身安全。圣器“文曲星”自会识别考生身份,胆敢混水摸鱼者,绝对是有死无生,有来无回。
  今科童试的主持庙祝,乃是的澄城人氏蔡举人,已经过了五十的知天命之年。九品童生的晋升考试流程与之前的开窍仪式大同小异。只见蔡庙祝召唤出金字塔形的文印,从储存空间取出一页黄铜色符笺的进士文宝,书写:“大周王朝共和一千二百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潮州潮汕郡澄海县童试开考,敇”。
  进士文宝的符笺化作几百道芒,分别飞射入了几百位考生的泥丸宫,引导考生灵魂出窍。
  林自强又是仿佛置身于梦境,来到了一座高不见顶的大山脚下。山前立有一块巨大石碑,刻有“书山”两个篆字;整书座山不见一颗的树木花草,全是光秃秃的巨石林立;中间只有一道漫长的阶梯从山脚下一直通往山顶。
  此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先登此九百九十九级阶梯到达“问心亭”,尔后答题。考核时长一个时辰,成绩乙等以上者通过,逾时作废,开考!”随即一声宏亮的钟声响起。
  我心道这儒道修炼的考核还真是讲究考生的综合素质。若是体弱多病之人估计要在一个时辰之内登上这九百九十九级阶梯都很难,即使要登上“问心亭”,届时是否还有精力作答也是一大考验。
  不过对于我这先天道体,天生冰肌玉骨,并以万年地乳补胎之人,体力自然远胜平常之人千百倍,根本不存在任何困难。
  林自强抬腿直接奔跑冲上阶梯,中间没作停留。仅用一刻多钟的时间便登上了这九百九十九级阶梯,连气都无需喘一口。
  九百九十九经级阶梯之上有一个约半亩大小的露天平台,中间盖有一座木亭子,悬挂有一块“问心亭”三字的牌匾。亭子里摆有一副石几,两个草垫,曾经在开窍时所见过的那位圣器“文曲星”的器灵福伯正在一边的草垫上席坐。
  我恭恭敬敬上前,拱手行礼道:“前辈有礼,晚生林自强前来应试。”
  “免礼!真不愧乃先天道体之人,几百年来登上此九百九十九级阶梯者,汝用时最短,可先坐下答题。”福伯示意林自强坐下。
  然后接着又问道:“入吾儒道修炼之门,所求何物?”
  福伯之问,仿如有魔幻之力,直扣人之心弦,仿如前世上学第一课老师问为什么读书一般。考生既可以回答,是为了出人头地娶隔壁小芳的普通俗望;也可以回答,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或者是干脆直答为求长生不老……。
  但有个前提条件,被问考生必须是真心表露,容不得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并且此初心将伴随终,不能忘、不能改、不能变、至死不改!否则道心崩溃。目的便是辨别考生人性的善恶,测试儒学修真之心是否坚定。
  我的内心自始至终都是坚定一个初心,那就是想要寻找一条可以回到地球家乡的路,于是自然而然地回答道:“问路!”
  器灵福伯听后略有所思,又续问道:“路在何方?”
  我此时也不知回家的路在何方?但我始终坚信一定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即使是没有存在这样的一条路,那么我也要踏出这么的一条路来!因此非常豪迈地回答道:“路始于足下,路之尽头,道之所在。”
  “善!问心一关通过!”器灵福伯抚须称赞道。
  然后衣袖一挥,平整光滑的石几上面便刻出了纵横各十九条线的棋盘,续问道:“自左上角第一个格子开始放一颗棋子、第二格子放二颗棋子、第三个格子放三颗棋子……依次类推,放满棋盘全部格子共计棋子几何?”
  这是一道数学术题,我不清楚其他考生是否也会考这么一道算术题目。或许会难倒大周王朝天下的许多考生,若是用一个数加一个数的原始方法,一个时辰的时间肯定是不够。
  但我在穿越之前恰好曾辅导过女儿的数学作业,知道有这么一道公式,记忆犹新。随即心算:十九条线便是十八行,18*18=324个格子;公式是(1+324)*(324/2)=52650颗棋子。
  所以轻而易举答道:“五万二千六百五十颗。”
  “善!数百年来汝乃术题用时最短之人,果然聪慧!”器灵福伯称赞道。
  然后又续道:“最后一关,赋诗一首,诗以咏志。”
  器灵福伯随后衣袖一挥,石几上的棋盘消失,代而出现的是文房四宝。
  于是,我提笔即时作答,尽管离规定的一个时辰尚有充足的时间。但是我并不需要停下来深思,只是略为思考筛选,便下笔抄写了一首前世的名篇《竹石》:“咬定青松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书写的字体,用的是前世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字。
  “善!考核通过,晋升九品童生文位,去也!”器灵福伯挥手示意。
  林自强便又如梦初醒,发现泥丸宫中的文印提示开启注册成功,文印的功能与父亲当初所述无二。而且周身三十个穴位之中已经存储有四斗才气,也说明了我抄前世地球的诗在这修真宇宙有效。而且达到了六品“登峰”等级,四斗才气奖励兑现。
  我此时起身,拱手鞠躬示意,然后悄然退出儒学文庙。在我跨过门槛的一刹那,心情澎湃,双手拳头紧握,向天一笑。既是为了朝目标的更进一步而激动,也是为不负众望而庆幸。
  此时,儒学文庙的门口已经是被围观的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与老管家阿财叔俩人也是奋力才挤出了人群,先行回到晨光书屋。
  一路之上老管家阿财叔想问却又欲言又止,跟在我后面着急万分,心事重重的样子。
  林自强见状,微笑着安慰道:“阿财叔,稍安勿躁,静候佳音便是。”
  果不其然,半个时辰之后,文庙钟声再次响起。
  “放榜了”不知由谁高喊一句,顿时人声鼎沸。
  只见屹立在文庙前的文榜石碑泛泛发光,一列列楷书字体浮现:大周王朝共和一千二百二十二年潮州潮汕郡澄海县今科童生考试成绩榜:第一名盐灶乡林氏名讳自强,问心甲等,算术甲等,诗赋甲等,综合甲优,晋升九品童生文位!附考生问卷答案。
  第二名盐灶乡林氏名讳培强,问心甲等,算术乙等,诗赋乙等,综合乙优,晋升童生,附考生问卷答案。
  第三名澄城篮氏名讳俊浩,问心乙等,算术乙等,诗赋乙等,综合乙等,晋升童生,附考生问卷答案……。
  几百名考生,最终成功晋升童生文位仅有三人而已。即使如此,也是创了澄海县千年历史未有的最高记录,一科三人晋升九品童生文位。
  有道是几家欢乐,众家愁!成功晋升的考生自然是欢天喜地,落榜的考生却心有不甘,纷纷上文碑前抄录晋升者案卷。品头论足,不由惊叹连连,由衷地被我的才华所折服,自愧不如!
  片刻便有县衙的衙役敲锣打鼓至晨光书斋报喜:“恭喜!贺喜!盐灶乡林家老爷名讳自强喜中九品童生文位!”
  老管家阿财叔得闻,高兴得老泪纵横,赶紧分发事先备好的喜钱。第一份喜钱刚刚抛洒完毕,又有衙役敲锣打鼓匆匆来报:“恭喜!贺喜!盐灶乡林家老爷名讳培强喜中九品童生文位”。
  老管家阿财叔又赶紧分发第二份喜钱,并与书斋的伙计一起大肆向街坊邻居派发喜糖、大桔、猪油饼,以示庆祝今科盐灶乡林氏一门两童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