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每天醒来都是新世界 / 第四五章 神童的一生 2

第四五章 神童的一生 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随着时间的流逝,桌上的那些启蒙读本读完了,成功建设了古代学生应该有的基础三观。每天先温习旧书,能背诵串讲则过关,旧书温完,上新书。同时,丁晓亮开始被李老师要求练习写字,古人云:“学书须先楷法。”楷书为本,学好它,才能谈其他。
  每天上午读书背书,下午练字,然后打个盹继续之前的课程。丁晓亮从来不知道自己耐心那么好,不知道学习了多少天,他已经可以熟练的背诵全篇《论语》和《孟子》了,还能写的一手漂亮楷书。并且是盛唐颜真卿的颜体。
  在建设深度价值观和人生观后。丁晓亮开始学习《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建设高阶世界观。李老师还让他学习了一下礼学,把《周礼》《仪礼》都读了,又专攻了春秋学(《左传》外再合读《公羊传》《谷梁传》)
  学了越来越多的书,丁晓亮原本的气质再次发生了变化,他有了一丝儒雅气质。
  不过学习并没有结束,他还要学习怎样考试,怎样答卷。
  那么古代科举考试都考些什么?
  法令、算术、书法、文才、政论,这些都曾是科举考试的题目,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则考八股文。
  在我国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相对完善,当时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
  所谓的明经,考的就是背书。打开四书五经任意一本,任意翻开一页,盖上其他字只漏出一行,然后让补全这一行后边的几个字。然后随意挑一句话,让考生解释其中的意思。想考过这一科,基本上得把所以课本都全文背下,想靠运气过关是很难的。
  而进士是最重要的一科,这一科考的是写诗做文章,还有对时政的点评。这一科也是最难得的,最能考察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到底如何。想过这一关,光靠死读书死背书是不行的。
  到了宋朝科举进行了改革,把背书和作诗给取消了。只考时政问答,提出对时政的想法然后给出解决办法,最后再从四书五经中挑一句话让考试写一篇作文。
  到了明朝,是科举制度最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科举是最严密,难度最高的。这个时候八股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了最重要的考试手段。
  所谓八股文,就是要求考生写文章的时候严格按照要求来。对文章的字数、句子长短,每一句的声调等等都有严格要求,这种情况下写文章就没那么简单的。
  神童唐仲尼的世界的科举发展已经相当于丁晓亮生前的明清时期了。
  明清时代的考生在参加正式的三级试以前,需要先参加“童子试”,这些考生统统称为“童生”,及格以后,称为“生员”,“诸生”或“庠生”,俗称“秀才”。
  获得秀才资格,就可以参加省一级的考生——乡试,乡试及格,称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为“解元”,是解送到朝廷担任官职的意思。
  获得举人资格,就可以参加全国性的考试——会试,会试及格,称为“贡士”,是贡献举荐给朝廷的意思。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
  获得贡士资格,就可以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由皇帝赐“进士及第”,其余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都中第一名,叫做“连中三元”。据说,在丁晓亮前世的世界中重有科举的历史上只有17个人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
  夏仲尼的愿望自然是难度越高完成度越高,所以丁晓亮的目标就是向着这个最小年龄连中三元,听夏仲尼说他们世界最小的连中三元着是前朝的名相苓汝盛,那时的他20岁。。
  丁晓亮一边努力学习着李老师教导的知识,一边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据说最好的答卷字体【馆阁体小楷书】。
  昏天黑地啊学习,练习。每时每刻都在吸收越来越多的知识。在丁晓亮有一种自己要给撑炸了的感觉时,李老师的教导停下了:“丁晓亮,我已经没有什么能够继续教导你了,你是我教导过的最努力的学生,也是最有天赋的学生,后面就看你自己的了。记住,多看多思多做多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