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八百一十四章 攻克1000℃的耐高温问题!

第八百一十四章 攻克1000℃的耐高温问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咦,这数据有些问题啊!”
  
          杨军忍不住轻“咦”一声出来,眼中的狐疑之色愈浓。
  
          不光数量多,而且目的地也有些问题。
  
          正在他准备深入研究的时候,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部里有事情喊他过去。
  
          文旅部内设15个机构,以及39个直属单位。
  
          信息中心便是文旅部的直属单位之一,而它的兄弟单位可不简单,    比如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国家话剧院、中国美术馆等等。
  
          等忙完,这桩事情也暂时忘记了。
  
          等下班回到家里。
  
          吃晚饭的时候,妻子的几声吐槽让杨军猛然一惊。
  
          “光华大学的这个只能智能恒温衣也太难抢了,网上抢不到就算了,刚营业的实体店我去看了看。”
  
          “那排队也太吓人了,也不知道过几天还能不能买到。”
  
          “太离谱了,整个京城才3家,    鹭岛凭什么也3家?就凭光华大学在鹭岛?”
  
          “要我说,京城就应该弄个四五家才对!”
  
          杨军着急地喊道:“等等,    你说鹭岛几家?”
  
          这一刻,他连筷子都放下了。
  
          “三家啊,怎么了?”妻子懵逼地看着杨军。
  
          在得到答案后,杨军呼吸变得急促,眼神中闪着精光。
  
          “我知道数据哪里有问题了!”
  
          叨叨念了一声,杨军饭都不吃了,直接跑进书房里。
  
          搜集一些相关的新闻,对他的猜测进行验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缓缓吐出一道浊气。
  
          脸上露出一個灿烂的笑容。
  
          “终于找到原因所在了。”
  
          翌日早晨。
  
          杨军提前半小时到达单位,把昨天的数据反复看了几遍,然后等待今天的数据刷新。
  
          作为文旅部的信息中心,全国游客的数据早已实现联网,比如入境旅游也能粗略监测到相关的数据。
  
          一个小时过去。
  
          面对着最新的数据,反复确认无误后,杨军直奔部里。
  
          某间办公室。
  
          “部长您看看最近三天入境游客的这组数据。”
  
          “我看看。”
  
          虽然对杨军的造访感到突然,    但部长也深知对方的为人,    肯定是重要的事情。
  
          看着眼前的这份表格,部长猜到点什么,    抬起头,“这份数据?”
  
          杨军兴奋道:“部长,根据这份数据显示,最近三天入境游客的目的地热度前五分别是:京城、魔都、鹭岛、羊城和蓉城。”
  
          “这个目的地很有问题!”
  
          “怎么说?”见杨军这么笃定,部长笑了笑。
  
          “这不符合过往海外游客的画像!”杨军肯定地说道。
  
          “过往入境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大致为京城、魔都、长安、杭城、蓉城、姑苏、丽江、黄山、张家界、桂林、ls这11座城市。”
  
          “尤其是京城、桂林和蓉城的热度高居前三。”
  
          京城热度高自然是因为有故宫、长城这两大景点。
  
          桂林是因为山水出门,在海外很火。
  
          至于蓉城,都是奔着大熊猫去的。
  
          除了大熊猫,蓉城本地景点其实没什么很出色的,天府省的旅游精华在川西地区。
  
          “再看看这份名单上的数据,前五名太不符合过往海外游客的画像了!桂林竟然不在其中,而且鹭岛和羊城的出现很不科学。”
  
          部长听着也是连连点头。
  
          鹭岛和琴岛在国内火是因为其特色的建筑风格,但是这对外国人尤其是欧洲人来说,并不算什么稀奇,好比中国人到美国唐人街、欧洲中国城的感觉。
  
          “所以,我查询了近日的新闻热点,一对比发现,”杨军顿了顿,接着道:“这些游客的目的可能是奔着智能恒温衣而来,    旅游只是附带的。”
  
          杨军顺便还把外国游客购买智能恒温衣的要求跟部长道了出来。
  
          “12日我国外国人入境游客人次为7.2万人次,13日外国人入境游客人次达到8.9万人次,    14日入境游客人次突破10万人次!”讲到最后,杨军语气波动,露出些许激动。
  
          “预计在未来一周时间里,这个入境游客人次的峰值会突破20万人次!”
  
          听到20万人次这个关键词,部长眼神凝住了。
  
          这个数值可不低。
  
          2017-2019年入境游客人次分别为:2917万人次、3054.29万人次、3188.4万人次。
  
          但实际上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的高峰期为复活节和圣诞节。
  
          其他时候日均不超过10万人次。
  
          如今这个入境游客的趋势与往年完全不同,“罪魁祸首”是光华大学研制出的智能恒温衣。
  
          “部长,我建议我们文旅部联合民航局推出一条【智能恒温衣旅游线路】,增加相关航线,让海外入境游客实现【购物】+【旅游】的一条路服务!”杨军自信地说道。
  
          “我相信,这一会让入境游客的市场迎来一波小高峰期!”
  
          虽然杨军对自己的计划很有自信,可说完后还是一脸的忐忑。
  
          也不知道部长会不会认同。
  
          “嗯……小杨,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
  
          部长沉思了下,随后笑道:“我觉得可以搞。”
  
          “这样吧,我待会让人去联系交通运输部,下午我们文旅部和民航局的同志一起开个会讨论下可不可行,到时候你做主讲人。”
  
          部长又补充道:“对了,光华那里也通知一下,跟对方通个气。”
  
          “好的,部长!”
  
          ……
  
          另一边。
  
          光华大学,碳纳米技术实验室。
  
          陈冲和方浩森两人正在实验室里,紧张看着眼前进行的实验。
  
          “老方,你说这次能成功吗?”
  
          方浩森看着紧张地陈冲,肯定道:“能,一定能的!”
  
          虽然智能恒温衣已经成功了,但是两人并没有松懈,而是继续投身在耐高温的实验中。
  
          智能恒温衣的极寒环境问题解决了,但是极热问题还在攻克中。
  
          从最初的50℃上限提升到100℃,再到200℃、300℃、400℃……再到最近的912℃。
  
          背后付出的,是实验室所有研究人员日以继夜的努力。
  
          方浩森此刻双眼血丝密布,脸色稍显倦色,要是再不攻克下来,以他的身体情况恐怕熬不了几天了。
  
          两人死死地盯着,实验室里其他的研究人员也是一颗心悬挂着。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肩上的担子究竟有多重要。
  
          只要攻克极热环境下的自动控温问题,那么全世界的消防战士再也不用担心火灾事故里的高温危险。
  
          这将大大降低消防战士的死亡率!
  
          有了极热版的智能恒温衣,凉山惨案也将不再发生!
  
          十几分钟后。
  
          一个研究人员颤抖着手,拿着刚出炉的数据报告,瞬间泪流满面。
  
          他攥紧着手中的报告,朝陈冲、方浩森快步走来。
  
          “主任,自动控温上限达1037℃!”
  
          “我们…成功了!”
  
          ps:卡文了,抱歉。
  
          月底啦,求推荐票,求月票!
  
          欠的一章码不出来了,o(╥﹏╥)o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