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本文原载于华夏陆军文化宣传部《希望曙光》报社第42-B期周报《人民力量》新闻版面
文章编辑:孟书易
“走,去韩姨的店里吃饭。”近日,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聊天开始在312安全区的学生和年轻士兵之中流传开来。随着知名度的日渐攀升,这家面积不大却舒适温馨的小吃店慢慢地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小吃店的位置位于312安全区中高等教育中心东北角的街边,临近第一防线。店铺由一家旧面馆改造而成,装饰简约且烟火市井气浓郁。经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家店的老板在疫情爆发之初离开了本市,使得店铺长期处于荒废歇业的状态。直到半年前居住在离面馆不足200米的韩英芳老人向安全区住房管理中心提交改建申请,这家荒废已久的店铺才重新焕发生机。
现如今,韩姨的店的名头已经打响,每天来到这里吃饭休息的顾客络绎不绝。尽管受到安全区食品定量配给的限制,但韩英芳老人仍坚持维持营业。据悉小吃店提供早午晚三餐,餐点提供有一定的人员数量限制,每餐限额75份。不过即便如此,每到饭点这里依旧人头攒动。对于排不上号的顾客,韩英芳也是热情不减,虽然无法提供正餐,可饮品免费供应。用韩姨自己的话说,顾客既然已经来了,不能让他们带着失望离开。
其实早在几个月以前,韩英芳老人并没有开一家餐馆的念头,在安全区成立之初,这位已经年近七旬的老奶奶只是想安安稳稳的度过这次疫情。可随着移民计划施行,幸存者大量涌入,韩姨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失去完整家庭的孩子。出于母爱的本能,韩姨决定在安全区里为这些和亲人分开的孩子重新营造一个家。
“我也干不了什么别的呦,与其坐在屋里吃部队的用部队的,不如活动活动,做些我自己能干的。看看那些娃,从几千里外被带到这,说不孤单那是不可能的,我一把老骨头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就在这开一间小饭馆,帮着带带娃。大灾大难面前,每个人都要尽力而为啊!”面对记者的采访,韩姨如是说。。
对于日后的发展,韩英芳没有考虑太多。“能接多少是多少吧。”她一边笑着说道一边收拾着碗筷,“虽说干这种事情都得有个限度,可我不想,我也不忍心。”在记者的询问下,韩姨表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打算再招收几位和她一样喜欢照看孩子勤于劳动的老人组成一个学生服务团队,共同致力于这个“远方的家”的营造与建设。
在韩姨的努力下,小吃店逐渐成为了312安全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学生以及年轻士兵在课余或是休假时间都喜欢来店里坐坐,哪怕不吃饭光喝点冷泡柠檬水。在他们眼中,韩姨的店俨然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喜欢店里其乐融融的氛围,受其影响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也开始逐渐变得更有信心与毅力。不仅如此,在韩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民营店铺开始兴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讲,韩姨的店不仅给年轻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还带动起了全民奉献的热潮,就像她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要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