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科学修真在道宋 / 第二章:金兵来了,灵气复苏了

第二章:金兵来了,灵气复苏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千里急报!”一个传令兵一边下马跑进大殿,一边大声叫喊。中气十足,好像狮子吼一样。
  殿内众人齐齐看向他,宰相李邦彦出列接过急报,怒斥道:“我朝只有八百里急报,哪有千里急报,你这个贼配军是谎报军情?”
  “诸位相公,冤枉!我从太原府接到童太师的封漆八百里急件,星夜出发,现在早上就到开封,可比预想早到了两个时辰,可不变成千里急报了嘛!”传令兵抱屈答道。
  李纲见李邦彦正在校验信件,问到:“为何能比以前快两个时辰到,莫不是你说大话?”
  “相公容禀,小人星夜出发,跑了一百里左右,本想到下一个驿站换马的,谁知道天降流星后,这马儿越跑有力,速度变快了,但也平稳了许多。”
  “小人到邯郸已经卯时天放明了,想着到驿站换人接力。谁知道这时候下起了小雨,淋雨之后,小人的疲惫一扫而空,索性在驿站盖好印信后,一路疾驰,过河浮桥时都没盖印信,一路沿御街跑进皇宫而来。”
  “你是说马没换,人也没换?这一路就过来了?”
  “是的,小人隶属于太原府的传令兵。”
  “这...”
  周围的有点常识官员都惊呆了,正常来说,大名府到开封有一千里左右,传令兵一般两三百里一换,八百里加急的更是要求两百里一换,马是一百里一换。
  这传令兵这般操作,一路赶来,还中气十足,如果没说谎的话,莫不是吃了仙丹?
  这时,李邦彦已经校验好信件,说到:“封漆上是广阳郡王童太师的印信,邯郸驿站的印信也无误。”李邦彦说完,就自己打开这信件。
  童太师就是童贯,历史上第一个封王的太监,是赵佶的头号大太监,前几年还花费了一大笔钱粮,从金人手中买回了一个燕都空城,以大宋祖训复燕者王,被赵佶封为广阳郡王。
  一个官员指向门外的马惊呼:“看这马!”
  众人应声看去,只见这马周身烟雾缭绕,好似腾云驾雾。
  仔细一看,原来这马的宽鼻中呼出一口口白色气体,如同烟雾一样,气体离开马身边三四米远才消散。四肢站着的地上,隐隐有些血迹。
  传令兵抬手,看到两手沾满了红色的液体,好像鲜血,嘴上喃喃道:“我这马儿不是汗血宝马呀,我哪有资格骑汗血宝马这等名贵的宝马。”
  传令兵骑汗血宝马送急件,就相当于21世纪快递员开限量版跑车派送快递一样。这个限量版的跑车还能做种生小跑车呢。
  “根据国朝马政,汗血宝马是管控物资,需要在马场配种的,断不会成为驿站快马。”李纲说。
  赵桓忍不住说道:“会不会是这马淋雨之后,从普通快马进化成汗血宝马?”
  李纲沉吟道:“官家,进化为何物,竟然能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进化,我取跃进和形态变化两词合并而成,意思就是生命跃进并导致发生形态变化的意思。”赵桓解释到。
  “荒谬!简直荒谬!”有一个白发夫子模样的官员斥到。
  这时,李纲看着这个白发老头,好像发现了什么,指着他说:“诸位,你看一下他的头发,为何发根变黑了,难道是吃了仙丹不成?”
  赵桓跟众人齐齐看向这老官员,个个大吃一惊!
  这老官员接着高声说道:“老夫只不过是早上没有带伞,进皇宫时候淋了一下雨而已,头发何时变黑了?”其声音如洪钟,整个大殿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原来如此!”一个中年太监快速跑出去,淋着雨大声笑到:“我的命根有望重新长出来了,这是天降神雨啊!”
  赵桓环视全场,众人反应不一,有的对淋雨的太监露出鄙夷之色;有的看着白发官员若有所思;有的神情变化剧烈(包括白发老臣和传令兵)。
  但是大家伙都不会有所动作的,毕竟大家养气功夫极好,难道就为了一个荒谬的神雨,要像那个阉人一样失心疯似的众目睽睽之下淋雨,老脸还要不?
  这时候,李邦彦看完了急件内容,向赵佶说到:“启禀太上,官家,急件是童太师发过来的,内容说完颜宗翰率领十万金兵,进犯我太原府。并且没有见到完颜宗望的帅旗,估计金人兵分两路,其会进犯我河北诸路。”
  赵佶听到此言,喃喃道:“金人还是来犯了,幸好我早做准备。”被旁边的赵桓听的一清二楚。
  好你个宋徽宗赵佶,原来早知道金人要来进攻,怪不得要传位给我。你怕不是要像原来历史那样逃跑吧,不愧是智商二百五的聪明皇帝,退路早就想好了。赵桓心想。
  赵佶整顿情绪,朗声道:“诸卿,金人来犯我大宋,该如何应对?”
  “金人跟我大宋有海上之盟,定然不会无端犯我大宋,臣以为应当派遣使者,询问清楚缘由再做决定不迟。”宰相李邦彦答道。
  李纲:“臣以为大兵犯边,先组织防守,保护大宋疆土为先。”
  李邦彦反驳:“不可,万万不可,刀剑无眼,不能胡乱抵抗,惹怒金人,导致两国生灵涂炭呀。”
  赵桓在旁边无语,这就是投降派的幼稚,敌人都来进攻你了,你还想着不抵抗,生灵涂炭什么的都是借口吧。东北的渔猎之民,可不想跟你讲道理,见到你软弱富庶,就像见到野外没有獠牙的肥猪一样,还不一拥而上,有肥肉吃不香?
  赵桓挺身而出,说到:“宰相说的有理,但是组织防守也是必要的,河东一路平川,只怕金人会直接攻到开封城下,这样我大宋危在旦夕。”
  赵佶和稀泥说到:“官家言之有理,宰相说的也对,这样吧,大家今天先回去想一下对策,明天大家伙再补开一个五日起居朝会,在朝会上统合大家的意见,群策群力,再做决定不迟。”
  众人:“太上圣明!”
  “臣钦天监监正,有要事禀报!”一个官员从门口走进来,说道,“昨日值守星官发现天降流星雨后,金木水火土五星闪烁不定,亮度大增,紫薇帝星不变。根据我监官员讨论意见,五行灵机恐有变化,需要重点监察!”
  赵桓发声到:“知道了,退下吧!”心中盘算,这件钦天监是专业人士,有点东西呀,可以优先拉拢。
  “臣先告退!”
  “桓儿,天象示警,我大宋真是多灾多难啊!”赵佶开始甩锅,“你已经是官家了,大宋还是需要你多加费心操劳,我年纪大了,就安享几天晚年。”说罢,就起驾离开了。
  “恭送父皇(太上)!”
  赵桓心想,刚才还中气十足教育我呢,现在有事就说年纪大了,要先撤,真是一个好父皇。
  老赵走后,赵桓发号施令:“传令兵退下吧!”
  这时候两个声音从远及近传来,“太原府急报!金人寇边!”,“河北东路急报,金人寇边!”须臾,两匹马载着传令兵到大殿门前下马,两人口中话语从门外传来,也是如洪钟大吕般大声。
  众人望向两匹马,也是口鼻吐雾,云雾环绕,不似凡马。
  赵桓从李纲手上接过传令兵急报,看到都是没有封漆的露布急件,暗自骂道,这童贯老贼是先给赵佶报信才发边关急报的。
  见到众人眼睛都盯着两个传令兵的血红双手,明白了过来他们关注更多的是灵气复苏。发声道:“众卿既然已经参拜完紫宸,回去好好思索如何应对金人来犯吧,都散了!”
  众人大喜:“臣等告退!”
  赵桓见李纲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出声:“李纲留下!”
  坐毕,李纲恭敬道:“官家,老臣方才想跟你说,对于金人,切不可放纵其长驱直入,到达开封啊。”
  看了看身旁做记录的起居舍人,赵桓官方的回答道:“李卿家,我刚当上皇帝,政事要仰仗父皇跟诸位老臣的智慧,不敢有轻举妄动啊!按照古礼,我应该三年不改父皇的行政方针。”
  “曹随萧规,是老成之见,不会引起朝政动乱。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官家应该早做打算。”
  赵桓不想纠结这个问题,自己肯定是要抗金的,但是不能过早表露态度,免得有些人早有准备。
  转移话题,说:“李卿,对于这个‘神雨’你怎么看?”
  李纲沉吟:“老臣觉得,子不语怪力乱神。我大宋以论语治天下,鬼神辟易。”
  赵桓说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子是不言而已,没有说没有鬼神呀。”
  赵桓不由出声讽刺:“我刚才看朝中诸臣的神色举止,怕是很多相信神雨的事情,我也信了。”
  “我猜的没错的话,现在很多官员请假回家了,李纲,你如果不信,等下回文德殿自己看一下。如果被我猜中,你也请假,回家后自己试验一番吧!”
  赵桓留下李纲,是要表示亲近之意,并且点醒他这神雨的妙用,以示恩宠。
  赵桓心中合计,这雨不知道要下多久,自己家里还有一个皇后要安排一下,还有心腹宫女太监最好也让他们淋一下这神雨。
  想到这,赵桓也心急了,出声道:“李卿,你先回去吧。哎!天降神雨,不知道是福是祸!”
  “臣告退!”
  赵桓回到寝宫延福殿偏殿,正式皇帝寝宫应该在延福殿正殿,但是正殿里赵佶的东西都没有搬走,所以赵桓和皇后暂住延福殿偏殿。赵佶很少在延福殿住,他一般在生辰纲所在的艮岳住。
  站在镜子前,看着镜子里面身高一米八,体型偏瘦弱,精致帅气的脸上留着两撇乌黑的胡须,星目剑眉,自有一股威严的气势的年轻人。赵桓回想着这两天发生的种种事情,心中感慨万千。
  ...
  华山,陈抟老祖闭关静室。
  长发飘飘,身穿道服的陈抟老祖正在醒来。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听到的声音的两位青年道人急忙走进来,陈抟老祖见两道人进来,开声道:“清风明月,我睡觉前你们才是七八岁小道童,现在老祖我睡醒,你们就变了一个样了!”
  “老祖,您睡了整整十年,我跟清风每天都在外面等候老祖你睡醒。”叫做明月的道人机灵的抢答回道,旁边清风道人也憨厚点头应是。
  “两童子,老祖我成道时机到了,即将化虹而去,念你们辛苦十几年,我送一部道书给你们,这是老祖我睡觉用的神通。”老祖说罢,就扔给两人一本书,上书:《大千一梦》。两道人翻开来看,入了迷。
  老祖接着说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两童子好自为之!”说罢,也不管清风明月有没有听到,化虹而去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