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是他第二次感觉有女生在知识储备量上能压他一头。
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他在北京漂泊的时候。
那是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北京本地女孩。她的家境很好,父母都是在北京当地小有名气的律师。像很多北京女孩一样,她从不做作,说话做事总是落落大方。有时候,他觉得这些北京女孩可能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当男的。
比如:她们会毫不扭捏地谈论自己以往的感情的经历。
据她自己讲,她在欧洲的这几年交过几个外国男朋友。她曾经和其中的一个逛遍了所有欧洲国家,睡过上百座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城堡。
说实话,他不确定欧洲是否真有上百座中世纪留下来的古堡。
她说在古堡睡觉的往事,他脑海里浮现的不是说着纯正伦敦腔的老管家,也不是种满奇花异草的异国花园,更不是城堡窄小阴暗的卧室,而是她胸前的那一对跳跃的大白兔。
他总觉得她在胸前的衣服里塞进了两只活兔子。不然为什么她一走路,或者说话时动作幅度稍大,那里就会一跳一跳的?
说起来他也不是没见过胸大的女人。在大学时代,他就遇到过两个堪称超级波霸的女人。
这俩女人是他大学的校友。一个来自东北,另一个是广西人。
那个东北的女人自称只能买大码的韩式嘻哈服。饶是如此,他都担心她把上衣撑破。他甚至怀疑,她下楼梯的时候根本看不到阶梯,完全是靠猜测来迈步子。
那个广西女人则是应对了一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是他在参加军训时的新发现。当时他俩正好站在同一排。他偶然间侧头瞥了一眼,发现在几乎是地平线一样的队列里凸起了一对高峰。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这很像玻卡画法里的乳山。看过玻卡画派画作的人应该能回忆起来那山,高耸,坚挺,又光华如琉璃。
这一南一北两个女人,一个像是塞了两只篮球,一个像是塞了两只橄榄球。俩人的共同点是看起来都硬邦邦的。当然她们走路的时候也会颤动,但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硬的,没温度的,就像是一段木头。
而这个女孩的则是柔软的。距离她很远,你都能隐约感受到那里散发出来的热量。这种感觉很新奇,又很奇妙。他一度想问问她:那俩是活物啊?
不过,他终归是一个羞怯的人。这句话一直没有问出口。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不应该有多少智慧的女孩却让他自愧弗如了。
那天,他随口说道:世界上有人真的信风水啊。
女孩道:对啊。不光在中国,在英国连很多金发碧眼都老外都信这个的。那边还有很多人推崇老子的《道德经》。
他道:英国人也信风水吗?他们知道“迎风而散,遇水而止”这个风水的基本道理吗?
她笑道:当然知道了。有些英国人对这些传统知识比一般的中国人还了解。他们还知道“环山抱水”呢。
他略有不屑地说道:那他们知道,这个环山抱水留住的是什么不?
她笑道:他们应该不是特别明白。其实好多中国人自己也不明白的。
他也笑了,说道:确实。很多人不知道的。他们要是知道,有些广场就不会只图面积广大了。
她笑道:早期的欧洲人不懂这些的。广场大概是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了。以风水而言,欧洲的很多广场建的都不太好。
他也笑了,说道:我也就是浮皮潦草的知道一点儿啊。说的不一定对。比如美国白宫正对着的那片绿地。这就很不合风水学。要是完全按照风水来讲,美国总统总换人就和这个有关。
她颇感意外地说道:你还真是懂不少。这可不是略通皮毛了。你很喜欢看和这些相关的书啊?
他说道:其实,也就是略有涉猎吧。我就是看书比较杂。不管什么书,总爱多瞅几眼。比如我还爱看《易经》。
她惊奇道:你也爱看《易经》啊。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我有好多英国同学也很喜欢里面的内容。我觉得书里隐藏着很多中国独有的东方智慧。
他说道:那确实。这本书里的知识自成体系,又包罗万象。我觉得,专家们应该推广一下这本书本来的名字《周易》。不然,总让人觉得怪怪的。
不等他说完,她就接口道:嗯,对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应该特别指出这是周朝人的《周易》。毕竟还有夏朝的《易经》和商代的《易经》。三本《易经》所使用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但是《夏易》的首卦是连山。《商易》的首卦是不动。只有《周易》的首卦才是乾卦。这首卦一变,里面的推导顺序就完全不同了。
他心里一惊:女孩的知识如此渊博。“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接下来,这个女孩又讲了一大堆《易经》的原文原句。他就一句也没接上来。
倒不是他没听过这些句子。单拿出任何一句来,他都仔细研读过,也能对之发出一番独到见解。只是他没有这个女孩几乎把整本书都完整背下来的本事。
女孩如数家珍地成段说出那些晦涩的句子,以及历代名人做出的各种解释。。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被别人知识闪耀出的光芒刺到眼睛了。
震惊之余,他的脑子瞬间停摆,脑壳里几乎是一片空白,只剩下对对方的钦佩在脑海里晃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