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父亲派来的人,很快来接我了,而我,也该和诸葛亮告别了,临别之际,诸葛亮问我,道:“你父亲是否与高爽齐名的沔南名士黄承彦?……”我点点头,道:“正是家父。”
诸葛亮一双手笼着我的头,亲昵道:“那你等我上门求亲。”
虽然,这不是第一次与管毅在任务中相爱了……但是,闻得此语,我依然害羞不已,却坚定地点头道:“好的,我等你来。”
在历史上,诸葛亮是黄承彦主动找到他,说自己有一个女儿,长得丑,但是才智和他相匹配,问他要不要……诸葛亮很快就向黄承彦女儿下聘,然后通过了黄月英要求的“不坐轿、不骑马、不乘船”的三个要求,顺利成婚。
而在这里,黄承彦和诸葛亮还没见面呢,而诸葛亮的名声,也还没传到黄承彦的耳里,当然,我相信,这一切水到渠成,身为管毅的诸葛亮,也不会太差。
——————
告别了我之后,诸葛亮回到了隆中,回想起和师妹黄月英(阿丑)之间的感情,若有所得,心中知道,应该尽快向黄月英求亲。
诸葛亮在隆中,好为《梁父吟》,又自比管仲、乐毅,这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都是当世之才,时人对于管毅版诸葛亮,跟此前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一样,不屑一顾,甚至认为他吹牛。
而和上辈子一样,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能。
而诸葛亮此时并不真正出名,所以,他需要拓展自己的人脉。
在历史上,两个人曾向刘备举荐诸葛亮,一个便是徐庶,另外一个则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徐庶:
他本名徐福,本是寒门子弟。
中平六年(189年),徐庶为人报仇,而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被官吏抓住。
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于是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击鼓下令周围市场里的人出来辨认,但都不敢说认识这个人。
后徐庶的党羽一起来将徐庶救走(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
徐庶非常感激,于是不再舞枪弄棒,一改自己平时的气节去求学。
初平二年(191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
到了荆州之后,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
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着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建安十二年(207年),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乃是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
刘备说:“你可以和他一起来。”
徐庶说:“这个人可以见,但不能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放下自己的身份亲自去见他。”
于是,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卧龙)、庞统(凤雏)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关于司马徽其人,有个“好好先生”的说法,此人对事情,一向都说“好”:
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
乡中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
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回答说:“很好”。
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便责备他:“人们认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诉您。您为什么忽然听说他人的儿子死了,而对他人说好呢!”
司马徽回答说:“您的话也很好。”
因此在明代时,司马徽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成语“好好先生”由来于此。
后世将“好好先生”一词多用于指代不坚持原则的人与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当然,这所谓的“好好先生”以及世人对司马徽的评价,属于误解,他之所以对一切事情说好,志在向人们说明,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接受,不可以说“好”的,属于一种表征,但是时人不明,后世的人也不理解他,以为他是一个什么都说“好”而没有主见和原则的人,这对他的人品属于一种“误解”。
在举荐人才上,司马徽有着非常光彩的经历:
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关系甚密,他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汉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诸葛亮、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淡泊名利,不轻易投靠他人,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
后来,依附刘表、屯驻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讨论世事。
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呢?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
刘备问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司马徽回答说:“诸葛亮、庞统”。
同时,徐庶也曾经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和庞统。
刘备便以诸葛亮、庞统为军师中郎将。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司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马徽在此后不久就病死了。
……所以,我的任务来了,除了嫁给诸葛亮,让诸葛亮长寿,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不要战死之外,对于清雅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我有义务阻止他的病死……当然,不可让曹操得到他,否则,功亏一篑。
——————
诸葛亮曾经在《出师表》当中说道,“臣本布衣”,说的是在他在隆中隐居时的状态,其实,他来自于官吏之家。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直到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才在隆中隐居,而诸葛亮也是在197年去隆中隐居之前,住在荆州,与徐庶还有司马徽认识的。
而司马徽,此时名声已经很大了,他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名士宋忠齐名。
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而司马徽曾经见过诸葛亮几面,听过他说话,虽然从未深交,但对此人印象颇深,导致后来刘备咨询司马徽人才的时候,他在徐庶之后,举荐的便是诸葛亮。
有这一段缘分,加上司马徽的为人,我挽救他的性命,应该算是一段不错的功德。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