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天境论 / 刚柔

刚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正文】:
  弱者亦覆,强者亦亡。内处阴柔者外必以刚强,内处刚强者外必以阴柔。柔者不可兼于懦,强者不可兼以固,兼于懦者其身没,兼于固者其身亡,柔而持懦易隶也,刚而持固易孤也,隶者易奴,固者易亡。故曰:木直不能屈必有断折之险,木挠不能直乃是无用之材。古之霸诸侯者,非特持敲扑笞弱者之背而能永存其志者鲜也。有道云:军虽强,器虽悍,大军战后必有凶迹,或生于内或生于外,生于外者其志堕,生于内者其国殃。
  武者以侍,文者以备,国之道也;天地合泽,万物同呕,理之法也。军之出,谋先定,国之修,武以威。乃文能济业,武能安邦,圣人兼择以为天下事,小人端恃亦危殆其身。故曰:弓虽努藏于府,典虽治没于戮,器典者物也,物有此景况于人乎,韩信所亡乎妇人之手,董仲舒得志于武帝之朝。
  柔而不刚小人之志,刚而不屈匹夫之气。柔易守身,刚易持强;智有余气不足者,不可为将,辅弼而已;气有余智不足者,不可为将,先锋而已。谋事者智也,决事者气也,二者不失为将之道也。暴戾之人不可治民,众积怨也;懦弱之人不可统军,难约众也;以娇羊之姿岂能率虎狼之师,暴戾之人何能骘天下之讼狱。廪性不别,则不济,不济则五行不调,五行不调则事有愿违,冬种春收神农之计胡可为也。理微科杂之人其心必细,无细奚以为事,平怨除讼之人其心必公,无公奚以除怨,凡治国之道择善济仕以充其器。乃宽济之政不可矫枉,暴虐之政不可安平,松散之政不可聚力。日新月异,秋收冬藏,并济,国之道也。
  辞卑身躬者小人之行往能夺君子之志,阔颜大度者君子之量往能夺天下之地,故曰:战时以诡谲,多谋自小人;平世以君子,安业有功臣。国之大,民之殷,虽有千里之耳熟能辩万民之言,虽有空前之智岂能记元元之姓,自圣人弗能为之,天下真理出之于何道乎。
  【译文】:
  弱小容易覆灭,强大也容易招致死亡,内心阴柔的人处事必当辅以刚强,内心刚强的人处事也应当佐以阴柔,柔者不可兼于懦弱,强者不可兼于倔犟,懦弱的人身体将不在听从于自己,倔犟的人他的身体必然死亡。柔而不刚容易成为奴隶,刚而不柔容易脾气倔强,奴隶受人欺负,倔强一意独行招致死亡。枝干过于刚直就有折断的风险,长像奇诡的树却不能用作有用材料。古代那些称霸诸侯的人,不是特以强者的身份拿着鞭子抽打弱者的后背而能永远的称霸诸侯这种事情还没听过。有道理是这样说:军队虽强,武器虽悍,进行庞大的战争之后必然会有祸患出现,有的生于内部有的生于外部,生于外部他的谋划必然失败,生于内部他的国家就要遭殃。
  武力是用来保卫国家,文治是用来防止祸患,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天地协调,万物同唱同歌,这是治理的法则。军队出征,计谋先定,国家不受侵犯,敌国已经得到威摄。是文可以治业,武可以安邦,圣人二者不失才能够去做天下的事情,平常的人固恃一端也容易危险到自身。所以强弓虽是利器也有藏于府邸的那天,书典虽能安邦但也常因战争而丢弃,事物都有这种景象何况于人呢,韩信最后死在妇人的手里,董仲舒却得志在武帝的朝堂之上。
  柔而不刚小人的情性,刚而不屈匹夫的气量,柔可以守身,刚可以独挡。智力有余而气不足者,不可以为将可以当个参铺;气有余而智不足者,不可以为将可以当个先锋;谋划事情靠的是智力,遇事决断靠的是勇气,二者都能体现才是将军的道理。凶暴残忍的人不可以让他去治理百姓,这样做百姓会产生怨恨;懦弱无能的人不可以统帅三军,他没有办法约束部下;以娇羊的姿态怎么能够统领虎狼一般的雄师,凶狠残暴的人又怎么能够公平处理天下的讼事。本质不加以区别,就不相济,五行就不协调,遇到事情于事无补,冬天种麦想到春天收获就算是神农的技术也不能达到。处理琐事的人必然是心细的,心不细就不能把它做好;能够处理评判解决诉讼的人必然是公正的,不公正不能解处怨恨,凡是治理国家的道理在于选择那些有才能的并且符合他们的事情去做。是宽济的政治不能纠正偏邪,凶暴残虐的政治不能安定国家,权力涣散的政治不能产生力量。日月反复,秋收冬藏,并济,国家的道理呀。
  言辞卑下身体恭敬这是小人的行为但是他往往能够剥夺君子的志向,阔颜大度君子的雅量这也往往能够夺取天下的土地,所以战争的时候都使用计谋诡诈,这些谋略多出自小人,平定国家都是君子,所使用的都是安业的人才。国家庞大,百姓众多,就算长出能够听见千里的耳朵但是也不能全部辨别他们所说的话,就算有绝世之智也不能记住天下百姓的名字,圣人都无法做到,天下的真理到底是什么呢。
热门推荐